A+A-

先天、先天,大家都在说先天,先天到底是什么?

一般认为:先天就是在盘古开天之前的存在。

按此理解,诸圣之后应该不再存在先天,为什么大家还都在喊先天呢?

先天之气不是在开天之后逐渐消失了么?

为什么自己五脏会产生?这真的是先天真元么?莫非……

在高等级真元修炼出来后,古向阳一直没有停止寻找答案。除了搜寻更多的典籍外,也在不断地温习回忆已熟记的经书,试图寻找新意。

古向阳回忆起《钟吕传道集》中,关于人一生的解说,其中有“先天”、“后天”之说:

吕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

钟曰:“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体,与母分离。自太素之后已有升降,而长黄芽。五千日气足,其数自满八十一丈。方当十五,乃曰童男。是时阴中阳半,可比东日之光。过此以往,走失元阳,耗散真气,气弱则病、老、死、绝矣。平生愚昧,自损灵光,一世凶顽,时除寿数。所以来生而身有等殊,寿有长短。既生复灭,既灭复生。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则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之根性不复于人,傍道轮回,永无解脱。或遇真仙至人,与消其罪,除皮脱壳,再得人身。方在痴病愚昧之中,积行百劫,升在福地,犹不免饥寒残患。遍逦升迁,渐得完全形貌,尚居奴婢卑贱之中。苟或复作前孽,如立板走丸,再入傍道轮回。”

在文中,婴儿秉承阴阳二气而生,初生时体内尽为先天之气,出生后若未修炼则不断散失,至十五岁先天之气散尽,尽为后天之气。

“婴孩体内尽为先天之气……为何婴孩体内尽为先天之气?难道先天之气并非我们认为的,只有在开天之前才会产生?”古向阳对修炼界口口相传的修炼法门产生了怀疑。

其实这也不算是离经判道,无论道门还是释门经典,都是一大通理论,并没有具体的修炼方法。

道门经典传世并不少,比如道门奉为经典的二部书,《黄庭经》和《道德经》,都是每个修炼者必须学习参悟的。

这二部典籍并非仅在修士间秘传,世俗也多有流传。可大家看了以后,大多数人都是云遮雾罩,不知所云。

对于这些典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而修行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来修炼,口传的也并不保证一定是正确的;况且在口传时,也可能会逐渐误传,失去原本的真意的。就算是书面记录,前人的理解也不保证一定正确!

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大能修者都有自己的“道”,要想修炼到真正高深境界,没有参悟到适合自身的道是不可能的,只是古向阳距此还远。

婴孩在母体体也是先天?这岂不是说,只要不是外来的,就是先天?

“否极泰来!”古向阳喃喃道:“莫非这是先天之气产生的真正途径?”

“练精化气,是这样的化法么?”

在对典籍思索及试验性的修炼中,古向阳继续着他的历炼之途。

用真元蕴养肉身,暂时还没有产生另外属性的真元,但他的身体似乎得到了重塑。不止更加强健了不说,身体协调性也得到了极高的改善,修炼速度又有了巨大的提升。

在外人看来,他五官的每一个并不见得完美,但配合起来却那样协调,耐看。

身体各部位也是经过精确计算般,让人赏心悦目。

不笑而笑,让人感觉随和亲近,又很圣洁!

就是这样一种很自然,又很矛盾的感觉。

游历名山大川,修炼、重新参悟典籍,历经世间百态,也会顺手帮人治下病——当然,和与师傅一起时专门去给人治病不同,这种随缘下的治病,他不收费……

日复一日,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古向阳修为大增,道心也是日渐坚定。

在民间,逐渐有了一个年轻神医的传说,他能治百病,不收任何费用,疑似神仙下凡,专门来凡间拯救众生。

有人跟着神医的轨迹专门寻医,可惜专程来寻的人,却从未找到……

这一天,古向阳来到了神农架。

他不是随团旅游,而是自己上来的,甚至连门票都逃掉了。

二年的游历中,他从来没有买过景区门票。

不是因为没钱蹭票,而是——实在没有必要。

他不是从景区大门进来的,也不知道是从哪个地方进来的。

逮哪算哪,有些地方不好走,他就使用提纵术。

以他的轻身功夫,虽然还不能长时间飞行,短距离之下,却也和飞行也相差仿佛了。

——古向阳估计,他的修为应已超过门派中大多数人,毕竟他真元的修炼,已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古向阳游历大山,并非为了单纯的游玩。

除了心性磨砺外,他更希望的是,能有机会得见古修洞府,获得其中的传承资料。

可惜,地球已被开发得太过,除了一些修炼门派的小世界,其它地方已经很少有人迹未至的地方了。

至于小世界,那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传说中,古时大能修士,有得道之人能纳世界于袖里,称“袖里乾坤”,“一砂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这些称为“小世界”。

凭借提纵之术,古向阳很快地上了山——当然,在有人的地方他是不会用提纵术的。

这是一座极为险峻的悬崖,崖边一尺处设有安全护栏,崖壁至少有八十五度,几乎笔直向下。

对面两个方向各有一座山峰,也是极为陡峭,与所在山峰成鼎足状;

悬崖上满是青色苔藓,间或点缀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花。

峰顶人数不算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悬崖的。

在这群山之中,同样的风景看多了,也会感到视觉疲劳的。

无限风光在险峰!古向阳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站定,四处张望着……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