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夏,一片混乱;

星火,欣欣向荣。

贫穷的星火没人理,富裕的星火,战争还会远么?

不要说你是仙人领,以后,大夏不也是仙人领了么?

也不要说什么粮食物资不值钱。是的,九千万石粮食才两百万两银子(每斤售价四文五),修士不太在意两百万,可白得这些银子,不好么?

战争,真的不远了!

扩城,扩军,备战!星火领不能等。

物资,可以出售;安全,不能寄希望于敌人的仁慈!

原本在崔浩的心里,只考虑要扩大地盘,增加土地种植面积,拿出更多的粮食供给天下。没想到,这些情报居然分析出这样的结果。

出了一身的冷汗,他不想商丘的悲剧再次发生!

他只是一个商人,不能从“小事”看清背后,还真不是个合格的决策者啊!

“还是古寿说得对,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做,情报分析也是一门学问啊。”

崔浩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星火的情报部门开始壮大,有了情报分析部门。

而崔浩,则经常会拉上一帮人,分析各个情报的背后所在。

军队,要改组,加强训练的同时,也加入了修士战斗组。

现在的军人都有些修为,至少也有武道功夫。他们和低级修士相差有限,修士的融入并没太多隔阂。

古向阳又出力了,他贡献了一门枪法、一门刀法,还有火药的配方。

军队中,普通士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长枪或单手刀,刀枪的练习,战力增长更大!

一硝二磺三木炭,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黑火要配方。

个人战力的提升需要时间;战阵配合训练需要时间;而这个黑火要,则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短时间就能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配方并不是最佳,这个世界也没有纯度检验设备啊?不同地方的材料,要用不同配比,得试到什么时候去?

古向阳不太管事,可星火领高层没有人会不在意他。

古寿拿出的都是好东西,这点星火的老人们都承认。

当初拿出了医术,救人无数,现在还是领地主流救人手段,医所已开遍大街小巷;

拿出了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游身掌,领地人人习武,实力大增,修士数量大增。

现在又拿出了刀法、枪法和火药,这都是军队用的,可刀法和枪法,普通人一样可以学,这是武器上的武学,是直接杀人的功夫!

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的决议。

扩大领地,没有问题,周边除了个半死不活的依山镇,还有大把的荒地,只是规划需要时间。

扩军,不是问题,以现在的人员数量,四万军队很健康。因为物资的丰富,实际上还可以更多一些。

兵员?全民习武,全民修炼,素质更是极佳。

以前病病恹恹的老年人,在修炼之后都能适当干些活了。

联络散修联盟,不能光收钱不办事啊,联盟从坊市的分红已有上百万两了。

星火领又轰轰熬熬烈烈地忙开了,没有隐瞒,外面的情况很多人都清楚,只是没有深入的分析。

宣传队已是专业的,不再只是单纯的去说,评书,相声,戏曲,多种形式齐上。

要问最不想星火领出事的人是谁?

不是古向阳、不是崔浩,是星火领的普通百姓。

经历过的痛苦,谁都不想再次承受!

大家都是从外地迁来,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战乱,有过朝不保夕的生活。

现在的日子好了,谁还想回到过去?

招兵两万,有无数人报名,个个都是身强体健。

精中选精,星火走的是精兵路线,不会随便扩招。

铁矿开采已有数年,有了煤的使用,他们早已炼出精钢,军中军械极是精良,这也是星火少数不对外开放的东西。

一片热闹中,古向阳又在他的炼器大业。

功夫不负苦心人,程前终于得到了希望中的第一步。

不是他被突厥祖先承认了,开玩笑,不说他和狼有没有可能,部落里那些人三天两头给换匹狼,哪有那么快的?

他希望的结果是吸引突厥高层的注意,把他调离这个部落,能面见突厥高层。

只要能见面,以他三寸不烂舌,何愁不能说服他们?

有了身份地位,就有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机会。

他成功了,听说有这样有趣的事,无聊的拉克申把程前调了过去,要他继续博取祖先的认可。

换了个地方,换了一批狼,换了些观众,还是同样事。

程前的环境好了些,他晚上可以住到帐子里。

只是,夜半时分,他在帐篷里时,时常会有毛绒绒的东西过来,往他身上蹭着。

有时来了几个,在外面嗷嗷地打群架。

在家族的压力下,万军终于没有走。

他想过自己一家走,可在父亲责骂下屈服了。

百善孝为先,他不能不考虑父亲的感受。

城主赵成废了,赵兵、马常、梁伟还有赵良几员重将没有放弃他。陪着他,安慰他,可是又能怎样呢?

那些活泛的人都走了,远赴那传说中的星火城。

时间已久,该死的死了,该走的走了,剩下的,默默收拾起家园,要重新开始那该死的生活。

只是,现在没有人再承认官府,不能保护百姓的官府,需要承认吗?

没人承认,就收不上来税,官府也就没法运作。

面对前来收税的官吏,户主默默地取出一排的牌位,也不说话,只是吧哒吧哒地掉着眼泪。

这些官吏都是以往赵成的手下,面对如此情况,还真的不能做些什么。

哒哒哒哒,杂乱的脚步声中,一队兵马进入威远城,直接来到了城主府。

看着落满灰尘的大殿,来人直皱眉头,没有进门,高喊一句:“王爷喻旨,着威远县主赵成接令!”

半晌,没有回应,来人有些不耐烦,扫视一周,看到鸣冤鼓,下令:“击鼓!”

“咚!咚!咚!咚!”这鼓是赵成所制,质量不错,这么长时间不用也没有一点问题。

钟鼓一响,官必上堂!这是规矩,就算三更半夜也要上堂!

只是,过了良久,才有几个人搀着一个邋遢醉汉过来,没有人穿有官服。

“你们是什么人?”其中一人问向官军。

“我乃西平王帐下传令官岳顺!威远县令可在!”狗仗人势惯了,岳顺气势十足。

“大人,大人……”来人正是赵兵、马常、梁伟、赵良万军几人,而醉汉则是赵成。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