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树王是常玥市五大天王中唯一的魂修,在众人回应他的时候,他已经凌空踏步,离开梧桐树,来到了两方人马的上空。

“现在是非常时刻,过多的争斗对守城不利,所以我要说的第一点是你们双方只派几个高手对决就行,没有必要耗费元能武装的能量,让普通修炼者参与争斗。”在半空中俯视众人的树王说到这里时,忽然用略显愤慨的眼神看向宇文博坚,“第二点与你们市政府有关,我需要为王华鑫的死讨一个公道。”

“王华鑫在遇到影卫时,有过激的反应,才不小心被误杀,对此我很抱歉。虽然人是影卫杀的,但是我要负主要责任。三万元石,特殊修炼者从一阶修炼到三阶所需要的各项资源一份作为补偿,你看如何?”宇文博坚露出歉意的神色询问道。

“我相信王华鑫的家人会满意的。”树王脸上的愤慨瞬间消失不见,转而多出了笑意。

眼看两人只言片语就将一个人命案解决掉,其他人对此并无异议,甚至习以为常。李彬阳第一次觉得夕卓世界也不全是美好,他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嘲弄,向宇文博坚问道,“原来人命是可以随意买卖交易啊!若是我要买我的命,我又该付出什么代价?”

“你必须死,什么代价也买不了你的命。”宇文博坚斩钉截铁的给出了回答。

“这可不一定啊!若是你能够提供给他进阶四阶的机缘宝物,我相信他会很乐意饶你一命的。”谢冬用戏谑的语气插了一嘴。

“只要杀了他,机缘宝物不一样是我的?”未等宇文博坚反驳谢冬,一个声音忽然从远处响起,等众人扭过头看向远处时,却在近前发现了一个人。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五大天王之首的锁王宇文博念。

虽然宇文博念的出场不像树王那样诡异,但是他的到来带给众人的压迫力更大,哪怕同为五大天王之一的树王也要面露凝重的看向他,“你一来就成为了全场焦点,果然最后到的才是真正的压轴之人。”

“最后一个到的未必会是我。”宇文博念意味深长的回应了树王一句,接着面带杀意的看向李彬阳,“你今天必须死,谁也保不住你。”

“我想试试。”李彬阳刚想用激昂慷慨之言表达自己的无惧无畏,就被人抢了先。

抢李彬阳风头的人是张悬泽,此刻的他正站在二楼栏杆上,右手斜握着古朴三尺剑,用悲伤黯然的眼神看向宇文博念。

虽然张悬泽胡子拉碴,头发乱糟糟,没有穿白衣白袍,身后也没有披风随风飘扬,和李彬阳心中的高大上剑侠完美错开,但是李彬阳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不爽。

对,就是不爽,因为在李彬阳看来,这个位置本该由他来站,这个风头本该由他来出,这个杯本该由他来装……现在好了,主角没有经过导演的同意就换人了,你说气不气?

“你不是谢家之人,为何非要趟这趟浑水?”宇文博念可没有李彬阳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他带着一丝不解向张悬泽询问道,在问话的时候,他解开了缠在他腰间的金色锁链。

“我不喜欢看别人死。”

“本来只会死一个,你若是挡我,会死两个。”

“我不信。”伴随着这三个字,张悬泽不止眼神带着悲伤黯然,他整个人都变得悲伤黯然起来。他的悲伤黯然仿佛有形有质会传染,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由得生出了相类的情绪。

“你不信也得信。”宇文博念冷冷的做出回应,他的人也变得冷酷起来,周围的环境同样如此,让人觉得现在不是烈日炎炎的中午,而是冷气嗖嗖的寒夜。

张悬泽和宇文博念看似没有真正交上手,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了交手,一个释放出自身的剑意,一个释放出自身的锁势。

剑意带起的悲伤黯然在蔓延,锁势带起的冷酷无情也在蔓延,前者让人想起伤心往事,几欲落泪;后者让人感到枷锁临身,欲堕地狱。

意和势有形又无形,无形是因为它们看不到,摸不着,有形是因为它们能让人清晰的感受到,就好像两道对流的海浪,在相互冲击。

站在海浪中的人要么被这边的浪冲,要么被那边的浪冲,具体到现实,便是情绪的变化——前一刻一个人正沉浸在伤心往事里,下一刻他又发现自己被锁链锁在牢笼中;前一刻他正处于冷冽的冰窖中,后一刻他又来到了昏暗的黄昏下……。

带起情绪变化只是意和势的附带作用,也就影响一下弱者,对强者的效果不大,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让自身的意志变成可以增强己身的力量。

意的领悟难度远比势高,它所能转化的力量也比势更多,哪怕张悬泽只是初步领悟意,他的一点意志都可以相当于两点体魄来用。虽然宇文博念领悟势的时间更久,领悟程度更深,但是他的一点意志顶多可以发挥出超过一点体魄的作用,绝对达不到两点。

因此在剑意与锁势的交锋中,处于上风的是张悬泽。

宇文博念对此早有预料,他仍然愿意用出自己的势和张悬泽的意对抗,是为了了解张悬泽的一些底细,不求做到完全的知彼知己,也要衡量出张悬泽的大体实力。

和宇文博念类似,张悬泽也有此想法。诚然,宇文博念作为常玥市的名人,很多能力手段都不算是秘密,甚至被人广为知晓。

然而听闻是一方面,自己感受又是一方面,张悬泽既然能够领悟剑意,肯定不会像他表面看上去的那么邋里邋遢,无能无用,必然有过人之处。毫无疑问,在争斗这一方面,他绝对远超常人。

等双方都对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真正的争斗也随之开始。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