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相反时千,杨雄本和石秀文三人,身为和周群伦,赵云明差不多年龄的学生。

还是同一个篮球队里的队友,就没有曾图昌的顾忌,虽然是显得比较生疏。

还是学着周群伦的口吻,称呼赵云明为“明哥”,称赞赵云明进步迅速。

人类一旦突破了下限之后,就没有了之前保持的羞耻感,都会瞬间转化成为理所当然。

试图向投靠者展示出,自己对从前所犯的“过错”的弥补,好能够让自己。

可以借此获得更加有利的情况。

这也是历史上面,为什么“二鬼子”们摇身一变后,就能够爆发出来。

比起原先勇猛无数倍战斗力的缘故。

时千三人这时候的行为,不能说他们都是“二鬼子”,但内心潜在心理。

却和“二鬼子”有些相似。

周群伦作为赵云明的“迷弟”,习惯了吹捧赵云明,听到三人对赵云明赞叹的话。

都觉得自己后继有人。

听得曾图昌心想,要是让时千三人知晓,赵云明昨天晚上,神乎其神的表演。

这三人还不知道要把赵云明,吹捧成为何等英明神武,面目全非的“大英雄”哩。

曾图昌有些捉摸不定,赵云明的真正心思如何,所以并没有打断这几人。

对赵云明的肆意“无耻”吹捧。

反正是球员们自己的行为,只是图一乐,其实也不会造成,什么重大的影响。

“慕强”其实是铭刻在人类的基因中,永远都无法根除,长久存在的远古记忆。

从古到今概莫能外。

时千等人现在的表现,就是这种心态的重要形式,曾图昌也觉得无可指摘。

换成他如果还是在学生时代,凑巧也能够碰到了像赵云明,这般实力强大的球员。

说不定也会像周群伦几人,有着相似的表现,把赵云明当做是主心骨。

事实上,大部分的体育团体竞技比赛,虽然十分注重,整体的配合水平。

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同样注重队伍当中,实力最为突出者的单打独斗能力。

因此在激烈的比赛过程当中,一旦出现以自身能力,带领队伍打破僵局的画面。

往往更加容易引起,吃瓜群众们的共鸣情绪,为领头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而组织比赛的官方媒体,也更加愿意,在转播比赛过程中,特意剪辑出来。

这种能够体现出,队员强大实力的画面,将之做出所谓的“最佳集锦”。

让没有在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们,都可以感受到,这项运动蕴藏的迷人魅力。

诸如篮球之类时时刻刻都能得分,战况异常激烈比赛先不说,足球比赛能够有多少进球?

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显得十分枯燥而无味,总是在传球和抢球当中来回轮换。

就像是某些人描述的那样,他/她们这么都想不明白,在长达九十分钟的比赛时间中。

总共二十二个球员抢来抢去,也没有几个进球的运动,到底是如何才能够。

让整个世界每隔四年轮回一次,为之痴迷不已?

然而当官方释放出比赛的最佳进球时,诸多的吃瓜群众们,就可以清晰感受到。

足球运动的强大魅力,为每一个进球的球员,报以热烈掌声献上敬意。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赵云明真正的实力,有很大的概率,可以率领篮球队。

成为这一届“新生杯篮球大赛”中,最大的黑马,曾图昌才愿意下定最终决心。

把宝全押在赵云明身上孤注一掷。

为他自己暗淡无光的前途,杀出一条赤裸裸的血路出来,来场人生当中。

最为疯狂的赌博。

曾图昌一边悄悄观察,周群伦等人对赵云明的吹捧,一边又静静打量。

赵云明面对其他同队球员吹捧时的反应如何?

然而出乎曾图昌的预料,赵云明听着身旁队友们,显得稍稍肉麻的吹捧。

脸上神色古井无波,并没有太多变化,似乎对于周群伦等人的吹捧声。

有很大的免疫力,或者说根本没有多少在意。

赵云明察觉到,曾图昌对他的暗中打量,转过头开口询问,“曾老师。”

“我想要问你一下,如果我想要给他们四个队友,传球助攻帮助他们得分。”

“最需要注意的应该是什么?”

曾图昌一愣。

篮球是项团队合作项目,传奇技术是篮球的基本技术,对于球队的胜利。

也有关键的重要作用。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单打独斗,从开始到自己全部包揽,成功投球得分。

传球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曾图昌正想要开口,突然无端回忆起来,赵云明在五人小队模拟对抗比赛当中。

展现的那两个惊艳绝伦进球。

结果却万分惊讶发现,当时赵云明居然都没有,给同队的队友们传球。

而是选择了自己投球命中得分。

或许是因为,赵云明对自己投球实力,具有的强大自信心,深信自己只要出手。

就可以获得成功。

又或许是因为赵云明,接触篮球时间太短暂的缘故,所以还并不是十分熟悉。

篮球比赛时,和同队队友的配合,所以才会想着,能够学习和同队队友的配合。

而“传球”恰恰正是,和同队队友配合的一个重要项目。

对于赵云明的好学和上进,曾图昌倍感欣慰,同时也感应到,赵云明对胜利的渴望。

毕竟以赵云明的强大投篮实力,充当球队的主要得分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只要其他的队友,能够把篮球传到赵云明的手里,让赵云明投球命中得分。

那么赵云明,就完成了他在篮球场上的使命,以他自己拥有的强大投篮实力。

帮助球队获取最后的胜利。

这么一来,赵云明想要学习,“传球”的有关技术,按照曾图昌的想法。

难免就显得有些多此一举,画蛇添足的嫌疑。

当曾图昌向赵云明,提出这个疑惑的时候,赵云明露出颇为感慨的神色。

“当然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节省体力,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发起冲刺。”

“对敌人发动致命一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