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弄清楚了一切的缘由后,杨一叹虽然有着些许的失望,但更多的却是浑不在意。因为对于现在的他而言,无论是淬体八重天巅峰,还是淬体九重天巅峰,都不重要。
在得知了极境的隐秘后,杨一叹已将他的关注点全都放在了极境上。至于其他的东西,他全然没有放在眼里。
而且极境的突破需要足够的天赋和底蕴,杨一叹觉得他这段时间以来,境界提升得有些过快,根基未免有些松动,境界未免有些虚浮,底蕴未免有些不足。现在,倒正好给了他修补根基,稳定境界,增加底蕴的机会。
杨一叹虽然对极境心向往之,但却绝不会做那些揠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浑事。他清楚地知道根基的扎实,境界的稳定,底蕴的深厚对于一个修行者有多么重要。他的修炼态度是稳中求快,稳为根本,快为辅助。
在了解了极境,想明白了修行的事情后,杨一叹现在遇上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他不知道第十重试炼的考验的是什么?总不会只是让他简单地了解一下极境吧?
杨一叹认为应该没有这个可能。根据他先前的经验来看,第十重试炼绝对是火之试炼中最为重要、最为困难的试炼。
根据杨一叹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杨一叹认为:在第十重试炼的房间中,他应该会碰上一位极境的修行者。因为唯有如此实力,才能让他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什么叫人外有人;而且这样也可以与石碑上记录的极境的内容相呼应。
在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后,杨一叹翘首以待,开始等待极境修行者的出现,开始等待第十重试炼的开启。
在干等了一会后,眼见周围的一切毫无变化,杨一叹突然想到:第十重试炼的开启方式会不会和第九重天试炼的开启方式是一样的呢?它的试炼是不是也同第九重试炼那样是以幻境的形式来进行的呢?
想到便要做到。杨一叹立刻开始按照第九重试炼那样去开启第十重试炼。
只见杨一叹聚精会神地盯着极境这两个大字,没有一刻放松,也没有一刻移开他的目光。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看了许久后,这两个大字也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变化。
杨一叹看啊看,就是不见这两个大字上出现什么特别的变化。就在杨一叹怀疑他猜错的时候,就在杨一叹快要放弃的时候,这两个大字忽然变成了两口深不见底的黑洞,并将杨一叹给直接吸了进去。
这诡异且突然的变化并没有将杨一叹给吓着,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看见这个场景了,他对此早有所料,甚至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看着这与第九重试炼的房间中如出一辙的场景,杨一叹明白第十重试炼正式开启了,接下来,他或许将会直面一位真正的极境修行者。
当杨一叹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便看到他已经来到了一片全新且未知的天地。这里有一块连天接地的巨大石碑,其上写着极境两个大字,端的是大气磅礴,恢宏壮观,让人叹为观止。在这两个大字之外,其上还有几个名字,名字之后跟着的是这几个人的相关介绍。
看着这熟悉且陌生的场景,杨一叹知道第十重试炼马上就要开始了。随后,他将他的目光投向了那几个名字。即使他们是真正的极境修行者,杨一叹也敢与他们一战,杨一叹也不惧他们。
杨一叹坚定地念叨道:“云天剑宗,云凰,绝世天骄,极境修行者。于淬体境十重天时,曾以一己之力轻易灭杀一位炼精境二重天的修行者,擅长剑法,所修剑法云天剑法。”
念叨着关于云凰的介绍,杨一叹有些绝望,他明白:以他现在的实力,很难打败云凰,或者说,现在的他根本不可能打败云凰。
这位叫云凰的女子真的是太强了,堪称风华绝代。即使是同境界一战,杨一叹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将其打败,更何况现在的他还要低于云凰两个境界?这就更加不可能了。
杨一叹虽说不惧一战,但这却并不意味着他具备与极境修行者争锋的能力。如果说同境界一战,杨一叹尚有自信可以做到不败。但是,现在这种情况,他恐怕真的没有办法扭转乾坤,击败云凰了。
即使明知必败,杨一叹也没有丝毫的怯懦与胆怯,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他要打出独属于他的风采。极境修行者又如何?我杨一叹不惧。
无尽虚空中,一道飘然若仙的身影缓缓浮现,其一出现便是整片天地的中心,就连杨一叹也被其深深地吸引住了。
不过,仅仅只是一瞬,杨一叹便找回了属于他的理智,他如临大敌,他严阵以待,他将他全部的注意力都要放在了云凰的身上。
云凰自空中缓缓降落,她淡然平静地说道:“道友,我为论道而来,不知道友是否愿意与我论道一场?”
‘论道???’杨一叹有些懵,他没想到他如临大敌,他严阵以待了这么久,等来的竟然是一场论道,而不是一场切磋。
不过,这样也好,反正杨一叹也没有丝毫的把握可以打败云凰。论道的话,就算再糟糕,再差劲,也坏不到哪里去。
杨一叹平静开口道:“何道?”
“修行之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道友,我愿与你论道一场。”
“敢问道友何谓修行?”
“天地有灵,传法于万物;生灵有感,悟法于天地。天地之法,是为修行。”
“太大,还请道友仔细地为我解读一下。”
“修行是天地对万灵的恩赐和祝福。于我而言,修行便是变强,便是使身心不致受困于外物。”
“使身心不致受困于外物,道友对修行的理解倒是有些意思。道友,你可愿意听听我对修行的理解?”
“自然愿意。我也想知道其他人对于修行的理解。”
“我认为:修行便是一个修行者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的过程。这是一条天赐之路,更是一条自强之路。天地给了我们机会,但我们也必须用尽全力,抓住机会,努力变强。”
“道友对于修行的理解远胜于我,我自愧不如。”
“道友,你错了。理解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可以做到坚定自我。我们实践修行的过程,便是我们体悟修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修行的理解会逐渐加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前面的理解是错的。因为对于修行的理解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一千个观众眼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千个修行者眼中便有一千种对于修行的理解。”
在思索了一会后,杨一叹回道:“道友,首先,我必须承认你说得是对的。但我依然心存疑惑,既然对于修行的理解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为什么我们对于修行的理解不会停留在最初阶段,而是在不断加深呢?”
“这是因为在修行初期,我们所认识到的修行是片面的,是不完善的,是有所缺失的。在之后的修行中,由于我们自身的成长和经历的沉淀,我们将会不断弥补这种缺失。”
“道友,我似乎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我仍然有着一丝丝的困扰,希望道友可以为我解惑。”
“请讲。”
“我们最初的理解为什么是片面的,是不完善的,是有所缺失的?”
“道友,如果把修行看作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那我们最初所能够理解的便只是其中的一点,而非全部。一点自然是片面的,是不完善的,是有所缺失的。”
“道友,我懂了。按照你的说法,我们越是理解的更多,那不理解的也便更多。”
“道友,你又错了。我们理解的更多,那不理解的只会更少。更多只是一种错觉,更少才是事实的真相。你之所以觉得更多,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而没有看到深层。”
杨一叹沉思了一会后,无奈地苦笑道:“道友,你是对的,我又错了。”
“道友,对对错错,错错对对,对错对错,错对错对,只是一种无关痛痒的形式而已,你不必在意。你真正要在意的是从中你成长了多少,感悟了多少,有了多少提高,有了多少收获。”
“道友,看来是我着相了。”
“道友,你能认识到这一点,真是令我刮目相看啊。”
“道友,你谬赞了。与你比起来,我不过是萤火之辉,不足为道。”
“道友,这次的论道就到此为止吧。”在说完这句话后,云凰便是自虚无中缓缓消散。
看着消失不见的云凰,杨一叹颇为感慨地说道:“天之娇女,不过如此。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可以真真正正地领略一下云凰道友的风采。”
在感叹了一声后,杨一叹便开始整理这次论道的收获,他要尽快将这些收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感悟,永留心间,时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