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相亲这种事,佳朋虽然不鄙视,但是心里却很排斥。
佳朋身边的朋友有相过亲的,有的还相了不止一回,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只要是去相亲,出门之前那都是一顿猛捯饬。又是洗脸刷牙,又是吹头发剪指甲的,最后在一堆没洗过的脏衣服里面又是一通翻,直到找到件相对干净点儿勉强能穿的。如果实在是没有,就借朋友的。最后走得时候,还不忘喷点廉价香水。反正是打扮得溜光水滑,判若两人。其实佳朋他们都知道,别看这小子打扮的人模狗样,鬼才知道他已经多长时间没洗澡,袜子多久没有换了!
后来佳朋有幸近距离接触了一次相亲,那是他陪着朋友去的。平日里邋里邋遢的朋友此时一副衣冠楚楚的样子;习惯性的出口成脏也伪装成了文质彬彬。看着他们的表演,佳朋在一旁石化了,迷茫了,看得目瞪口呆。影帝呀!什么金像奖金马奖,就连奥斯卡小金人此时此刻在他朋友面前,也只有跪拜的份儿!也就是这一次,开始让佳朋对相亲有了偏见,扭曲了对相亲的认知。
于是佳朋认为,相亲的双方在见面时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包装,就像是参加一场假面舞会,不到结束,谁都不会把自己的面具摘下来。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拥有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又有谁能分辨出哪个是人哪个是妖孽!只有到了最后,铅华洗尽尘埃落定,双方才发现,原本想嫁给个李逵,结果委身给了李鬼;原本想娶个西施,迎进门的却是个东施。此时为时已晚,只能望洋兴叹了。
所以相亲是不靠谱的。
爱情是很玄妙的,但它也是有迹可循的。佳朋曾经试着把爱情公式化,于是得到了这样的式子:爱情=缘份+过程。有缘才能相遇、相识;认识后通过交往,发现了互相吸引的地方,再通过互相了解才能相爱。
把这些因素代入式子里面,整理后得到:爱情=相遇+相识+相吸+相知+相守,
这才是打开爱情魔盒的正确流程。
相亲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它违背了这个规律。把两个本来陌生的人,通过短时间的见面就完成了本该漫长的相遇到相知,面具还没摘掉呢!这两人能互相认清对方吗?这就像是把两个不同藤上的瓜强行扭到一起,它们能长远吗?!
所以相亲是和社会脱节的,是不适应当下社会的。
佳朋对相亲有些误解,这也属于正常。这个年代的孩子们,哪个不是听着言情歌曲长大的,哪个又不是追着偶像剧成年的。流行音乐、小说、电视、网络到处充斥着爱情的浪漫和失恋后的歇斯底里。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寻偶标准,充满了对故事里童话般浪漫爱情的向往和期待,无数次幻想过自己就是至尊宝,在茫茫人海中最终能遇到前世错过的紫霞。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路归路桥归桥,一码归一码。什么王子公主,什么仙履奇缘,那都是故事。故事只应书中有,何曾流落到凡间。
就像歌里唱的“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现实中,如果大庭广众之下,你盯着个姑娘多看了几眼,能不能换来续写前世之缘我不知道,但是被骂“花痴”那是肯定的。
但是我们还是要鼓励一下这些年青人的,祝愿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爱情梦想。千万不要笑话他们的肤浅和不切实际,因为,我们也曾年轻过。
知道佳朋参加工作了,姑姑认为就该给侄子张罗对象了,便把这件事记挂在了心上。在偶然一次朋友间的牌局上,边打牌边聊天时,把这事给说了出来。碰巧坐在上家的姐妹儿说:“我外甥女这学期实习,明年大学毕业。俩孩子岁数差不多,给她俩介绍介绍?”
“你外甥女?不是上高中吗?还小呢”佳朋姑姑回应道。
“不是那个。是我大姑姐家的老二,叫我叫舅妈。”
“行呀,有对象吗?”佳朋姑姑问道。
“哎、哎,等一下,我碰!西风!”姐妹儿打出一张牌,“没有,前几天在她家,我大姑姐还说快毕业啦,该张罗对象啦。”
佳朋姑姑听了,把跟前的牌一下子推倒。“那就别打牌啦,你跟大姑姐联系一下,我也跟我嫂子说一声,如果没问题,咱就定个时间,让俩孩子见见面呗。”姑姑是个急性子。
于是俩人各自联系后,约定了时间。又分别通知了双方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