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苍走后,始皇帝又觉得头晕目眩,心痛难忍,近侍把他扶进帐中。当晚自觉昏沉无力,眼前恍惚。李斯就劝他即刻回京调养。始皇躺在榻上,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章,道:“勤于理政本是历代先王的本分,岂能因朕之病而荒废国事?”李斯感动道:“陛下说的对极,可眼下天气炎热,路途又十分颠簸,您一定要保重龙体啊!”始皇帝沉默了半晌,问李斯道:“你说说徐福能不能求得长生之术?”李斯诚惶诚恐地说:“一定,一定啊!”始皇帝突然大笑道:“你也敢骗朕!”李斯吓得赶紧跪下:“臣不敢,不敢!”始皇笑道:“世上哪有什么长生之术?都是徐福在欺骗朕啊!”李斯大惊道:“既然陛下认为世上没有长生之术,为什么还要派童男童女出海?又为何不听张苍之谏呢?”始皇道:“你没有听海客说徐福已经称王了吗?既然称王,就说明海岛之上没人和他争斗。数十年后,茫茫水域不就是我大秦国的?朕已无力出海,这正应了海神胜朕之梦。不过海上争雄的事情希望朕的子孙来完成啊!张苍劝朕召回童男童女,虽然能够平息眼下的民愤,但他看不到六合以外的事业,因此赶他走啦!”
李斯听罢,就佩服得五体投地,道:“陛下远谋,不是臣能比得上的!”始皇又接着道:“朕还有一事,至今心中不安。”李斯就问何事。始皇道:“你还记得吗?十年前朕在湘山遇上的那场大风浪将朕困在山上三天三夜,朕又令军士放火烧山。去年回京时,有人拿着一块玉璧献给卫士,说‘明年祖龙会死掉’,这不是神灵的诅咒吗?朕奇怪的是此人为何竟然拿着丢进洞庭湖的那块玉璧,难道真是得罪了女神吗?是女神显灵,才将玉璧拿来诅咒朕的吗?看来此次出巡,朕多有不测。这辈子朕没什么可怕之事,就是怕死啊!朕想派一个人到湘山去,替朕在湘山祠中虔诚地祷告一番,请求女神的宽恕!”李斯想了想,道:“大夫蒙毅可胜此任。”始皇帝就把蒙毅叫到身边,并且把想法对他说了。蒙毅领会了皇帝的意思,就立即到湘山祈祷去了。
一个月后,始皇帝的船队来到渤海湾的碣石村,这里是孟姜女跳海殉情的地方,那座突兀拔地而起的姜女坟还在那里矗立,它在碧海惊涛之中显得尤为显眼。这时孟姜女的故事也已经在山东各地广为传颂了。始皇此时看见一些百姓还在烈日酷暑下负石填海,他们的脊背已经晒得就像烤焦了的红薯一样,就顿生怜悯之情,下令释放百姓,停止填海。始皇帝尤为感念孟姜的殉夫情节,就下令修建“贞女庙”。庙址位于现在绥中县西南前所西二十五里,山海关东十三里的望夫石村北凤凰山上,至今庙宇尚在。
始皇帝因为想念这个烈女,精神几乎要崩溃了,就没有心思再向北巡游,只好从这里南下。当车驾来到今廊坊市南端的大城县时,妃子生了一个儿子,却突然染病身亡,始皇帝就将幼子葬于此处。后人称为龙冢,古墓至今尚在。传说这是始皇帝的第二十三个儿子。始皇帝痛彻心扉,切身感受到了失去爱子的心情,这时就想起了当年屈石工骂他的话,始皇帝心想:他将百姓的五千名童男童女派去海上求仙,百姓是多么地恨他,这也许就是报应,所以心情极为不好,从此就生病了。始皇帝一路昏昏沉沉,车驾过南皮、鬲县,来到平原县时,病情加重。李斯就建议过平原津,走巨鹿、邯郸、上党、河东四郡,直线过蒲坂津回咸阳,这条路短而捷,能提前到达咸阳。始皇帝答应了,便坚持走到了沙丘时,就已经无法再坐车,只好住进行宫养病。
这天晚上,始皇帝做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赵武灵王和他见面,并且召他回去。始皇帝惊醒后心想:赵武灵王就逝于此处,况且他活着的时候,只是偷偷地来见朕,朕却对他印象不深,只是在后来的传说中,得知他是非常佩服朕的,他也是因为立嗣不慎才导致灾祸发生。他现在召朕回去,难道是自己大限将至,心中就十分忧愁。
次日,始皇帝就把丞相李斯和中车令赵高叫到身边,说:“此次出巡多有不测,朕恐怕不久于人世啊!你们知道朕为什么没有尽早立嗣吗?”李斯道:“天意难测啊,陛下您这是为何?”始皇帝就一字一顿地说:“朕担心会重蹈赵武灵王的覆辙,因此没有立嗣。朕的公子中,扶苏虽贤,但缺乏历练,因此朕才让他到外面去积累经验,增长见识。现在朕快不行了,怕是回不到咸阳,你们快传朕的诏令,让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赶到咸阳主持朕的丧事,然后继承大位!”李斯和赵高听了这话,都感到震惊不已,就立即按皇帝的意思去执行。李斯写好了诏令,又让赵高加盖了玺印。皇帝就让赵高尽快派人送到上郡去。赵高于是拿着诏令走出了行宫。赵高出来站在宫门口,心里就犹豫起来,他看了看诏令,就悄悄地装进了袖筒里,然后向自己的府邸走来。
赵高回到府邸,猜测皇帝的病情:皇帝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久于人世了吗?赵高心里拿不准,就召来了太医问皇帝的病情究竟如何。太医回答说:“皇帝的脉象十分微弱,怕是就在旦夕之间啊!”赵高听了这话,心中大惊,但他不形于色,就打发走了太医,然后把诏令藏匿起来,并没有发送出去。
第二天,始皇帝似乎病好了,竟然能自己坐起来,还吃了一些东西。下午就对李斯道:“丞相的才能比扶苏强十倍,朕死之后,你一定要好好辅佐他。扶苏为人贤孝,但过于仁弱,恐有不胜任之处。希望丞相发挥伊、吕之才,竭力辅佐,朕在九泉之下也就放心了!”李斯诚惶诚恐地道:“陛下进食如常,绝不会有什么事情,您为何要安排后事啊?”说着就泪流满面。始皇帝却道:“丞相断不可忘记‘亡秦者胡也’那句话啊!”李斯道:“天录谶语是无稽之谈,请陛下不要过于担心啊!”
始皇帝说完,就迷迷糊糊地躺下了,他回忆起了以前的一些事情,像母后、父皇、仲父,还有他们在赵国做人质的经过,真是受尽了屈辱,后来他们冒险回国,父亲先当上了秦王,后来自己又接替了王位。还有他们除嫪毐,夺兵权,为统一天下杀得天昏地暗,始皇帝想着想着,两行泪水就淌了下来。李斯看着皇帝,仿佛是知道他心中的事情,就跪下来哭泣道:“陛下,您放心吧!臣以为从平王迁都到如今的五百年间,是您奋起六世的余威,发愤图强,指挥百战,一统六合;是您开创了一个统一的宏伟帝国;是您创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郡县之新局。您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位真正的皇帝啊!您的功勋将永垂天地!威名将万古不朽啊!”始皇帝就长长地出了口气,他知道这是李斯的肺腑之言,也是对他中肯的评价,就感到莫大的欣慰和满足。这天晚上,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位伟大的人间王便溘然永逝。享年五十岁。当时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一〇年八月二十一日。李白写过一首诗,对他的一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驽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始皇帝突然驾崩,李斯和赵高都非常恐慌。李斯对赵高道:“皇帝在外驾崩,事先没有立定太子。现在扶苏远在上郡,短时间内不能赶到咸阳,而陛下的丧讯一旦传出去,王子们恐怕都要争夺帝位,六国之人也有可能会反叛。现在只有密不发丧,国家才能免除祸患。”赵高称赞道:“丞相说得对极,我们一定要保住机密,决不能泄露陛下的丧事!”这时身边只有几个宦官,此外别无他人。赵高就对宦官们道:“谁敢泄露了今晚的消息,就立刻处死!”几个宦官吓得汗流浃背。大家就把始皇帝的遗体放在行宫里,然后让宦官们守住宫门,一切事务照常进行。
这天晚上,赵高在自己的住所,苦思冥想,终于酝酿出了一个惊天的大阴谋,他便暗暗地拿定了主意,要把这个惊天的大阴谋付诸行动了。
夜已经很深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已经静静地进入了梦乡,静谧而深邃的夜空里依然是繁星点点,偶尔有一些长尾的流星从天空划过。大地亦沉睡,五岳名山安然地在凉爽的夜风里默默伫立,蜿蜒曲折的江河悠然地在大地上尽情地流淌,天地间的一切都很正常,并没有因为秦始皇帝的宴驾而出现什么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