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陈余收军回城,将李良败走的经过告诉了赵王。赵王很是高兴,就问张耳道:“现在逆贼李良占据了邯郸城,而我们只守着这座小城,怕是难以壮大起来,眼下我们应该怎样摆脱困境啊?”张耳道:“如果成都君张敖能够顺利地接管恒山的兵马,我们就有力量抗衡李良了。”正说话间,张敖的信使就到了城中。张耳就立即命令信使进见。信使来到殿上,对赵王道:“大王,张将军已经接替了薛乐,顺利地掌管了恒山的军队,还将李良弑主的暴行和大王在信都即位的事情告诉了全体将士,将士们都对李良深恶痛绝,而对大王即位心悦诚服。现在张将军已经在关下和王离对峙了起来,不过王离始终高挂免战牌,就是不出关来和赵军交战。”

李左车听了这话,欢喜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赵王就问何喜之有。李左车答道:“井陉关下有六七万赵军,现在都归大王您指挥,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李良虽然剽悍,但他失去了军队,就好像是老虎没有了爪牙,虽然守着邯郸城,也不会有什么大作为,这又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不过您若是再办三件事情,赵国就能再次壮大起来。”赵王就问是哪三件事情。李左车道:“第一,我们一定要打探清楚王离不出关的原因,然后制订作战计划。据臣推测,王离不出关和赵军交战,这一定是秦国的北方又出了什么事情。第二,尽快派出使者,带上礼物前往燕国答谢燕王。并且请求他派兵袭击邯郸,这样李良就不敢攻打信都。第三,天下雄关并非只有井陉关,南面的壶关也能进入上党郡。现在趁秦军还没有出关,大王何不另派一支军队从壶关进入上党,然后北上倒取井陉关。不管秦军怎么样,他们将会背腹受敌,井陉关就在掌握中了。”赵王听了李左车的计策,非常高兴,就立即按照他的意见执行。可是赵国因为内讧,还一时半会物色不到带兵的将领。张耳就从自己的舍人里面挑选了两位值得信赖的人,他们一个叫张黡,另一个叫陈泽,都是忠义可靠的军事人才,然后推荐给了赵王。赵王就立即拜他俩为将。二人于是提领一支赵军就南下了,他们渡过漳水,径直朝壶关杀去。

薛乐被张傲接替后,因为得不到重用,就跑到了邯郸去见李良。李良听说张耳抢先立了赵王,又把军队夺去了,心里十分气恼,就想要报复张耳,于是就有了投降秦军的想法。可是他和王离已经断绝了消息,就想着如何才能取得联系。这时忽然听说秦将章邯已经打出了函谷关,并且来到了荥阳城下,李良就派军探前往荥阳打探消息,准备随时随地投降秦国。

章邯和李由会师后,大肆地庆贺了一番,然后加固城郭,安抚民众。这时附近各地被楚军胁迫的官吏又来到荥阳拜见。章邯就让他们回去号召百姓,仍与楚军为敌。一个月后,大家都率领着招募的军队来到了荥阳听从章邯和李由的调遣。章邯就将所有人马集合起来,有十多万人,为了震慑山东的起义,章邯就诈称是二十万秦军。一时间,秦国的力量又强大起来了。

章邯见平定张楚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召集众将商议南下事宜。大将李由道:“陈胜造反,大多数人都是盲目地追随,所以人数虽众,实属乌合。”章邯觉得他说的很对,就问:“将军有何高见?”李由道:“听说陈胜造反后,他冒用扶苏和项燕的名义来号召楚地的民众,因此大多人都受到这样的蛊惑才起来造反。此举也说明陈胜非常心虚,就怕不得民心。现在大军要南下,将军何不派出使者先去陈郡招降他。假如陈胜来降,大事可定,如其不降,大军就直接南下,把陈郡踏成粉末!这也是先礼后兵的意思。”章邯一听这话,认为此举甚为妥当,就派使者前往陈郡诏降陈胜。

张楚王在楚都陈城,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派出的各路军队战绩都非常不错,他就沾沾自喜。有人劝他要小心谨慎,不能对战事太过乐观。张楚王却不以为然,认为有几十万民众响应,自己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消灭秦国自然是稳操胜算。可是自从周文退出函谷关后,不好的消息就接二连三地传来了。那个何直在武臣那里搬不到救兵,就来到陈城拜见张楚王,向他汇报了周文战败的经过,还有武臣和张耳他们不肯救援的事情。张楚王此时才明白放走张耳和陈余真是一个错误。经过深思熟虑,就给何直五万兵马,让他亲自去救周文。

张楚王没有想到,何直走了不久,前方的败报又接连传来:先是周文殉国,继而是假王被杀,田藏和李归也相继战死了,章邯和李由又在荥阳会师。这一连串的告急文书就像刀子一样扎来,使得他瞠目结舌。这时国内上上下下也是一片恐慌,所有的人此时都觉得事情不妙。有一天,张楚王和大臣们正在商议迎战秦军的事情,忽然报告说章邯的使者到了陈城。

张楚王听说章邯派来了使者,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让使者进见。一会儿秦国的使者便昂首挺胸,盛气凌人地走进了大殿,他见到张楚王后,只作了一个揖就趾高气扬地说:“今秦国大将军章邯奉皇帝之命,率领数十万大军出关,一路打来,节节获胜,先是周文自刎,紧接着吴广丧命,田臧战死,李归败亡,秦军所向披靡,山东各地也是望风而降。现在章大将军已经和李由将军在荥阳胜利会师,目前秦国形势大好,再加上长城军也出关来助战,王离将军已经平定了河北,致使燕王韩广授首,赵王武臣惨死。眼下秦国已是雄兵百万,战将千员,章大将军一旦旌麾南指,陈县将会成为粉末。因此章大将军非常担心广大百姓会遭受杀勠之祸,就奏明了皇帝。皇帝也很同情民众,就让章大将军先招降大王,大王以前也是秦国的一名军人,理应服从皇帝的命令,况且大王您派出的几路人马也全都失败了。大王此时若能认清形势,做个明白人,就应该弃戈卸甲,率领尚有的人马前往荥阳拜见章大将军,重新归顺秦国,您这样做不仅能够拯救民众,而且还能继续做秦国的郡守,甚至是朝官,不知大王尊意如何?”

张楚王一听使者是来招降的,就大笑道:“孤本来早就该死了,可是没有死,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使者震惊,仔细地听张楚王说话。张楚王就解释道:“我之所以苟活到现在,就是因为造反啊!哈哈哈!老子要是怕死,就不造反了!”说罢勃然变色道:“孤当初起兵的时候,就说‘逃亡是死,举兵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那就轰轰烈烈地为国家大事而死!’现在孤已经建立了张楚国,这是五霸的功业,假如不成功,那是天意!更何况现在双方胜负未定,孤怎能投降秦国而让天下的英雄耻笑呢?”就喝令卫士,立即将使者推出去砍了。

使者顿时吓得面如死灰,威风扫地。蔡赐、王植、孔鲋、吕臣等张楚的大臣就一起劝谏张楚王道:“大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啊!”张楚王就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听听他刚才说的话,简直太不把孤放在眼里啦!先杀了他,以壮军威!也让天下之人都知道孤的抗秦决心,同时也杀杀章邯那臭玩意的威风!”使者就吓瘫在了地上。卫士们便将他拖了出去。那些跟随的秦国士兵,此时听到了都吓得不敢再出大气。一会儿,卫士们就砍了使者,并且把脑袋交给了秦军,然后放他们出城。这些秦国的士兵出了城,手中就提留着使者的脑袋,屁滚尿流地跑回去报告。

张楚王杀了秦国的使者,才扬眉吐气地和大家商议迎战事宜。太师孔鲋道:“我们杀了秦国的使者,秦军不久就会到达。陈城兵马不多,防守也空虚,应该先向四处调军,支援京师。”张楚王道:“秦国的使者说,王离已经平定了河北,这事恐怕不确定。”这时忽然有人进来报告,说赵国发生了内讧,降将李良杀了赵王武臣,张耳和陈余又立赵歇为王,定都信都。张楚王道:“可恨武臣小子背叛了孤,现在被杀,罪有应得!”蔡赐道:“张耳远在河北,难以制服他,不过有他们在,王离也一定不会顺利南下。现在邓宗攻取了九江,声势浩大,应该派人将他召回来。周巿攻取了东郡,可他也立了魏咎称王,这些人怕是不听大王您的调遣。只有那个召平攻取了东海郡,至今还没有消息。”王植道:“魏咎在大梁建立了魏国,虽然不听张楚的节制,可有他们在,也能阻止章邯南下。臣所忧虑的是西面,若是章邯从缑氏派一支兵马进来,他们就可以直接进入轘辕关了,颍川就会攻陷,那么章邯的军队就可以直接到达陈郡。”

正在说话间,忽然有人进来报告:“召平将军的信使到。”张楚王大感意外,就让信使进见。信使进来后叩拜道:“大王,召将军一路打到了东海郡,得到陵县人秦嘉,铚县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人的帮助,已经攻取了东海郡的郡府郯城,并且大败秦军,还杀了郡守庆,声势大震,现在战果十分辉煌,特来向大王报告。”张楚王听了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说:“快派一位将领前往郯城接管这支部队,然后让召将军回来和邓宗将军一齐迎战章邯。”王植道:“大王,我们现在缺将少兵,派谁去接管才合适啊?”陈王沉思道:“都尉畔年轻有为,可以派他前去。”于是就召来了畔,当面就封他为武平君、副将军,赐给剑、印。并且让他即刻动身,前往郯城替回召平将军。

将军邓宗听说周文和假王的兵马都战败了,便不等使者到来,就已经率兵来到陈城拜见张楚王。张楚王见到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当前的形势讲了一遍,然后让他到颍川去抵御秦军。邓将军毫不犹豫,就接受了任务。这时又有一人挺身而出,也主动请缨道:“臣也愿意到前线去杀敌报国啊!”张楚王一看,原来是左校尉伍徐,大喜过望,就让他二人即刻率兵开赴颍川。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