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洒脱金钱买不到,真挚的感情可遇不可求,当人们的生活越发趋于物质的奢华,内心就越发的空洞和虚无。
经历了时间的侵蚀和岁月的沉积以后,昔日的痕迹正在一点点消失,有人提议我们应该破旧立新,铲除一切旧的东西;也有人提议我们应该新旧结合,保留有关历史古迹。
没有多少人真正在意这些提议,人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向来与自己无关的东西,都很少有人去参与。而当我们想去怀念一些什么的时候,才发现内心空空如也,就连那最后的寄托之所都已杳无踪迹,仅剩下占据了内心的孤寂与怅然。
我们匆忙的一生,有太多的落寞,也有很多的美好,岁月的流逝不免让人唏嘘,可也有很多记忆值得永远怀念,当经历了诸多人情世故与人间冷暖,人就会发生变化。守住自己的底线用爱去生活算是一种选择,坑蒙拐骗跌入生活的低谷也是一种无奈。根本无法用对错和好坏去形容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走到最后留下最多的,不过是那些出于内心的简单又纯粹的真诚。
寒冬的大街上有些冷清,大概是因为太早的缘故,毕竟天才微微亮。窗外的风呼呼吹着,若闭上双眼则完全是一种置身于森林深处的感觉,电线杆上的麻雀也有些惴惴不安,不似往日那般闲散。
临到中午时,竟然飘起了雪花,街上的人们看到这一幕简直有些不敢相信,激动而又惊奇的嚎叫了起来。据可靠记载,东林市离上次飘雪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也就是说,这次飘雪打破了三十多年以来的记录,这自然而然成了本市最大的新闻。
地理位置的缘故,天空飘雪已经实属难得,雪花落地即化,当然更不可能存有积雪了,到了下午时分,就再也看不到雪花了,飘雪的新闻已经上了当地的报纸。
一位老邮递员骑着那辆有些历史的老牌自行车,正从本市榕树街缓缓驶来,这位老邮递员姓王名记,他平日里洞若观火,心明如镜,看不惯官场上的明争暗斗,不屑于商场上的尔虞我诈,厌烦了社交场的虚情假意,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十多年前就辞掉了那份让很多人垂涎的东林市某高官职位,自己却应聘了邮递员这个岗位,他喜欢这份工作,喜欢骑着自行车行走在东林市的大街小巷,喜欢过最真实的普通生活。如果说古代有高明的隐士,那么王记算得上是一位当代高人。
邮递员骑到拐角处的那棵大榕树下停了下来,他将自行车靠在树边,三两步就走到了榕树旁边的那栋房子,房子门口有个收件箱,专门盛放往来信件,也包括订阅的报纸等读物,邮递员拿出几份报纸轻轻放进了收件箱,然后回头推着自行车准备送往下一个地点。就在这时,房子里走出一人,朝着邮递员喊道:“王叔,今天怎么这么着急,也不进来坐坐?”
邮递员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回头笑着说道:“掌柜的,今天忙,我就不进去了,改天来了再进来坐。今天的报纸很新颖,大字标题报道的可全是关于本市飘雪的新闻,您忙着,我先走了。”说罢,老邮递员一抬腿很轻盈的骑上了自行车,朝着榕树街另一个方向驶去了,掌柜的也走回了房间。
这是一栋在外围翻修过的老房子,保留着它原本的面貌,木质的门,青色的砖,看起来有些老旧却极为精致,门的上方挂着一块梨木匾额,用流畅的行书写着四个大字“东林小驻”,没有落款,因而也就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遐想空间,更为奇怪的是门的两边也没有任何对联,这是很少见的。
在收件箱上方的墙上镶嵌着一块木头,上面用棕色老油漆写着一行小字:“东林市榕树街2022号”,这便是这里的地址。此外,这栋房子门前长着一棵伞状形的大榕树,据说这棵榕树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树的主干粗壮,枝叶繁茂,虬须下垂,房子门口上方被枝叶遮掩,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同时也为这里增添了些许幽静。那些慕名而来的人,当他们找不到“东林小驻”这家百年老店时,当地人总是会开玩笑的建议说:“找到那棵大榕树,也就找到了东林小驻。”这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实则非常准确地指出了它的位置所在。
变化多端的天气有些反复无常,像极了不确定的人生,天已渐渐转晴,太阳也出来了,看上去有些疲惫的照着这座城市。掌柜的走了出来,抬头看了看天空,然后心情平静的整理起了门口的收件箱,除了老邮递员送来的几份报纸外,里边还有几封新的来信,他都一一拿回了房间。
粗略翻阅了一遍报纸,也就了解了报纸上的有关新闻,随后掌柜的才注意起了这几封信,其中有一封没有寄件人与寄件地址,他怀疑邮递员送错了地方,于是拿起来细看,只见上面有一收件地址为东林市榕树街2022号东林小驻,收件人写着攀登,他才确认这封信就是寄给自己的,便立即打了开来,只见上面写着:“小伙子你好,好久不见了,我是老郭。”
攀登看到这里心情无比激动,这老郭就是东林小驻原来的店主,已经很久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了。
不得不多提一点关于老郭的事迹,他为了保住东林小驻这个老店可谓呕心沥血,起初还有一个更老的店主人,因为年纪大了,物色了很多人但只对老郭更为放心与信任,因此最后就将店托付给了老郭,并且嘱咐老郭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店维持下去,老郭答应了老店主,这也成了他对他的一个无声的承诺。
老郭独自经营着这个老店达四十年之久,当地开发商曾多次对他威逼利诱想把这个地方买下来拆了重建,老郭正义凛然不为所动,经过多次和政府部门沟通,才得以保全这个老店,并且签了一份协议,承诺将长期保留此店。至此开始,这个房子的所属权归当地政府所有,经营权归老郭管理,但每月需要缴纳一定的租金。随着年纪的增大,老郭时常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后来就将店交给了现在的掌柜攀登这个年轻人经营,自己则回了老家。当初老郭对老店主的承诺,现在又成了攀登对老郭的承诺。
攀登之前是老郭的客人,因为经常光顾该店,并且聊些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久而久之二人竟然成了知音。自老郭走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消息了,这突然的来信自然让攀登无比激动,他迫不及待接着读起了接下来的内容:
粗略一算,我们已有四年不见了。离开东林市后,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每每想起我在东林小驻的时光,都会给我带来特别的回忆。能和你成为知音我是很高兴的,把经营这个店的重担交给你我放心。
我要特别对你提一点建议,如果有一天经营不下去了,你可以将店关掉,或者用别的办法处理掉,省了租金会减轻你很多的压力。时代在进步,这个店存在的意义也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也许我是老糊涂了,有时很想再去店里走一遭,但我的身体已经不允许我做任何选择。我现在每天和我的家人在一起,时光令我感到特别的惬意,就像在东林小驻治愈好那一个个受伤的心灵后看到他们美丽的笑容时一样,我现在特别知足。
我的朋友,愿你一切安好,当我觉得我的日子不多时,我就给你写下了这封信。我没有留我的地址,你知道的,我不希望被任何人打扰,我也不希望任何人因我而难过。也许是我太自私,但是请你原谅,我的朋友。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死了,一同给你寄了一张我的照片,那是我写这封信的当天去照相馆照的。
我委托我儿子在我死后会将这封信连同这张照片寄给你,作为和你最后的告别。
别了,攀登,我的老朋友。
——老郭
当攀登读完这封信,他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老郭的家乡在哪里,也不知道老郭去世的日子,关于老郭的所有消息,全都止于这封信,一个知音就这样走了,这个世上从此再也没有老郭了。攀登清楚老郭的为人,他总是不告诉别人他的行踪,他时常保持着微笑面对店里来的每一位客人,被他治愈的那些客人,心里一定都装有一个不同的老郭。
攀登不动声色的坐在椅子上,脑海里飘过了老郭的身影,当他回过神来,抑制住了自己的难过,他知道老郭是一个看破生死的达观之人,不希望自己因他的死而难过或流泪。他拿起老郭的照片仔细看着,只见照片上老郭笑得很灿烂,没有一丝由于病痛折磨带来的痛苦表情。
为了表示对老店主的哀悼,攀登决定关门暂停营业三天,他将这封信和照片放回了信封,然后又放进了抽屉,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道:“本店暂停营业三天。”随即他就将这张纸贴在了门口,关闭了店门,换了一身衣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