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分析价格位置的变化,对方向的判断更简单明确。不清楚当前是上涨还是下跌,只需要找到对比的参照位置,然后看幅度,就能判断1比2小,3比2大,如果价格从3上到4,并一直保持在3、4这个区间幅度内,那就还没有改变上涨的方向,如果想做空,至少需要突破3到2,这就是单独分析价格位置变化,判断方向的概率,更容易,更清晰。加入时间这个坐标,是为了更多的对比,在对比之前一定要先知道,对比的目的是什么,要么对比的重点是时间周期,要么对比的重点是位置变化。
假设以价格为重点交易指标,时间标准就是第二位的,在某个价格位置设置为分界线,价格突破了分界线就有了方向,如果再限定幅度就是突破某个价格区间,也就是横盘区,对应盘面就是左侧平台。但是二维的分析更简单。以价格为主,重点参照前高、前低、横盘区、整数关口,或者某个指标的数值。突破一秒钟再回来,和突破后一个月再回来都是一样的,因为时间是次要因素,重点是突破了,达到一定幅度就可以进场。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理论进场,我只在资料里见过,不看任何资料和盘面,当前价进场,硬币决定方向,价格超过当前价的3%进场,30%持仓,止损当前价格的5%。如果做多的话,需要先到达涨停板的一半以上,然后反向波动一个跌停的幅度止损,资料里说这个人每年盈利10倍。进出场都不考虑时间,只看幅度。这就是价格为主的交易方法,但是无法验证真伪,也不建议任何人去尝试,除非这么做有自己的道理,比如占星、水晶球或者其他什么理论,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做适合自己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可控的。
我首先考虑时间周期。当然我认识的交易员,无论是职业交易员还是偶尔做做玩的,除了我之外都是重点关注价格位置的上或者下,只不过这些人自己并不是这样认为。我也不和谁犟嘴,因为没有必要。周期是时间的变化,即使没有交易发生,时间也会一直在变化。从交易角度分析,我注重年度、季度、月、周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这个时间点有没有交易发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一个新的时间周期开始了,不仅仅是交易,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事物,都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即便没有交易,这一刻之后发生的价格波动都是一个新的参照点,个人感觉开始决定成败更多一些,虽然说不出什么理论依据。一个月的开盘价,就是一个界限,超过了这个界限才有方向。大多数时候我的进场方向是跟随第二天开盘价,第二天高开就多,低开就空,前提是月、周共振。进场时间是月、周第二个交易日中午。出场条件是幅度止损,反向突破左侧平台平仓走人。如果第二天中午价格和第一天开盘价没有变化,那就等下周,也就是五六天之后再看盘。这样做事为了严格控制自己的开仓次数,如果赶上休息日,可能半个月都没有开仓机会。
说的具体一些,我想做多豆粕,需要这个月的第二个交易日中午价格高于这个月第一个交易日,如果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这一周五个交易日的中午价格都没有突破第一个交易日,无法做多。如果向下突破则空。如果这个月每一天中午价格都回到第一天开盘,那这一个月都没法做单,多空都没有理论,因为不符合我的进场条件。再次强调,这样做只是我的规定,非常不建议其他人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