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影响,西就陶瓷厂停产停工,在结清工人的工资,整理捋顺好各项业务关系,收回公司欠账以后,关停了陶瓷厂。
胡建华带着贺歌回到了福建老家。
胡建华的女儿们在老家生活、上学,她们被祖父母精心照料着,没有母亲的孩子再没有父亲的陪伴是多么可怜,爷爷奶奶更加关心爱护两个乖巧的孙女。
这两个不被胡建华喜欢的女孩,或许将是胡建华留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亲生骨肉了。
真是造化弄人,人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顺应天意,不逆天而行就会坦然许多。
胡家二老欢天喜地的把贺歌迎接进家门,他们无比感激这个危难时期填补空缺的儿媳妇。
胡建华的父母后来在电话里的儿子口中陆陆续续的才知道了有关贺歌的一切。
她在建华出了车祸以后不离不弃,照顾着儿子,陪伴着儿子最重要的是一首撑起了陶瓷厂——胡建华的姐姐当时已经撤股,姐夫身体有恙,她的两个正直青春期的儿女需要她,因此姐姐回到了老家照顾家庭。
贺歌与胡建华的原配老婆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
贺哥对于胡建华的两个女儿很疼爱,视如己出。
两个女儿对于这个和蔼可亲的漂亮的大姐姐也很认可,还很喜欢她呢。贺歌陪孩子们一起跳皮筋、打扑克、做美食,她们还睡在一个大床上,把胡建华丢在了一边。
孩子们和贺歌相处的非常融洽,胡建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他现在才觉得自己亏欠两个女儿的太多,重男轻女的他很少关注孩子的成长,衣服鞋子啥的从没买过,他不知道孩子穿多大码的鞋和衣服。
眨眼的功夫,大女儿已经十二岁了,她出落的亭亭玉立,跟她的名字很符合——婷婷,老大叫胡婷婷,老二叫胡可可。
他不但不知道孩子穿衣尺码还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姓甚名谁,也从没有参加过女儿们的家长会。孩子的成长过程,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胡建华是不合格的。他瞬间不特别的恨前妻了,他理解女人的心思,作为一个丈夫,他也很失职。
如今坐在轮椅上的他,一切尘埃落定,没有了莺歌燕舞也没有了暧昧外遇,胡建华已经无暇他顾了,接下来的日子他需要安下心来好好的温暖家庭,抚慰孩子们已经脆弱无助的心灵。
没有妈妈的孩子像根草,不过他们的家庭物质条件是富足的,但是孩子内心还是因为父母的离异、母亲的决然离开而受伤。
离婚的家庭,受伤的是孩子,特别是女孩,更可怜。没有了日夜陪伴的妈妈,生活就好像从大白天突然转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孩子们一时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贺哥很好的及时的填补了孩子的内心,是的,母亲的角色不能缺少。
父亲再好也是个男人,男人始终没有女性的细腻和温柔。
胡建华对贺歌真心真意,给她买近两万一个的金手镯,进口的高级化妆品,几百块一套的精致内衣......他知道女人都顾娘家,他还积极的给贺哥的老娘送钱送物,他信誓旦旦的告诉贺歌:她哥贺亮结婚的花费他全包下了,叫贺歌不必操心......
真心换真心,贺哥也是死心塌地的跟他过日子,精心帮他打理西就陶瓷厂,并且做的风生水起,业务拓展的很快,业绩成倍提升。
女人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心地善良又有远大目标的女人,勤奋和能力作为两翼,振动双翅就会有无穷的力量支撑她飞向成功的彼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只要你善于发现,并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胡家二老变着花样的做出福建特有的美食招待这位在他们看来是观音菩萨的儿媳妇。
胡建华好容易回一趟老家,发小和之前的朋友纷纷来找他叙旧。看着昔日风流倜傥的胡建华如今沦落到坐到轮椅上,一切行动都需要人帮衬,不禁唏嘘不已。
贺歌看着黯然神伤的胡建华心酸不已。她盼望着他可以重新站起来,盼望着他可以重新做回真正的男人,找回失去的尊严,她更想为他生个儿子......
由于是疫情期间,但是福建这边连续一个月没有出现新增病例,大家略微有些松懈,偷偷的聚会,他们关起门来,悄悄地进行,也不会被发现。
胡建华的宗族很大,他父亲兄弟四个,四兄弟总共生下了十个儿子,三个闺女,大伯父家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二伯父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伯父家四个儿子,胡建华的父亲是老四只有他一根独苗和他的一个姐姐。
祖上是做官的,到了胡建华爷爷这一辈人开始经商,产业经营的很大,大伯父继承了爷爷的公司,接手祖上的产业,但是,平庸的大伯父没有再父亲的基础上将公司做大做强,公司连年亏损,面临着倒闭。
大伯父是一个情种,他文人气质有余而商人秉性不足。
在父亲一手操持下与本镇有威望并且是胡家故交的刘氏家族长子刘小坤的长女结为秦晋之好,但是二人在婚前感情基础薄弱,婚后的二人更是马高镫短的过不到一起。
不过,为了父亲,刘小坤做出了妥协,他们在磕磕碰碰中先后生下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虽然有了孩子,但是生性多愁善感又感情细腻的刘小坤没有安于现状,父亲的公司在另外一个城市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他常年以工作为由,待在外地,以公司为家,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来和老婆孩子短暂团聚。
在生下第四个孩子以后,感觉足以向父亲交差的他在家外又有了一个家。
当然,这种事是偷偷进行的。
那个女人是当地的一位小学教师,两个人在一次开业剪彩活动中偶然相识,刘小坤被对方的优雅举止和美丽容颜所打动,他不顾女人已为人妇的尴尬,疯狂追求。
儒雅又多金的他也深深吸引了小学教师,她迅速的离婚把行李搬到了一所公寓——刘小坤送给她的位于繁华路段的一套两居室新房。
两人过起了同居生活。刘小坤喜欢诗词歌赋,他俩有共同爱好,喜欢看书,幽幽怨怨的谈情或爱......
这些时髦新颖的词汇是原配老婆一辈子都说不出来的,但是小学老师情真意切、字字入心,让刘小坤不能自拔。
情场得意的大伯父没有把才智用对地方,他不是经商的料却独得父亲的恩宠,这是作为长子的幸运却是家族的不幸。
二伯父、三伯父和父亲虽然得到了父亲金钱的资助却都是自立门户,打拼了半辈子却不及爷爷百分之一的成就。
到了胡建华这一代人更是江河日下,大伯父的三个儿子个个没出息,老大先后娶了两个媳妇,最后还是离婚收场,平日游手好闲抽烟、喝酒、赌博,每个正当职业,在吃老本。
老二嗜酒如命,成天浑浑噩噩,招人厌弃,由于酒后小便失禁,被泼辣媳妇破口大骂,家庭丑事四邻皆知。
老三是个老实人,踏实肯干,但是脑子愚笨,在连续的几次投资失败以后,背了一屁股驴打滚的高利贷,没有了创业激情和斗志的老三在家安心看孩子,平时靠媳妇在街上摆摊卖一些花花绿绿的小零食补贴家用,勉强糊口。
大伯父家没落了,二伯父和三伯父被这个带头大哥泼了冷水,他们在父亲的隐蔽下选择了佛系生活,他们的子女也大都做一些半死不活的生意,孙子辈没有大富大贵的后人了。
胡建华在十兄弟中算是一枝独秀,可是后代问题也是一大败笔。
那兄弟九个都有了男孩,偏偏他没有,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他只能自我安慰,但求生意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