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选择怀疑——不付出真心,以求自保。
我选择不怀疑——但是也不会对对方付出太多金钱和物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说自己需要帮助的人——但也会设定一个上限,比如五百,一千,一万这样的。
于是我们两个人的座右铭分别是:人心永远是难测的(她自己的言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我的,出自《道德经》)
我觉得她是对的,毕竟一个女孩子如果太容易相信别人损失会难以控制。
保持警惕,不给真心,也不害人,如此就好。
或许看到这里的人会觉得疑惑,为什么我会对一个观点与我相反的人表示认可,是不是我要改变我的观点呢?
不是的。
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到的教育、自我的保护能力、自制力不同,有不同的处世原则,是正常的。
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状态,选择不同的待人方式,无可厚非,只要不是以主动攻击、伤害别人为手段,我都是认可的。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也是冲动的,强势的,多疑的,甚至有点狂妄。
后来修习了《道德经》才开始选择一种更加平和的方式对待别人,学会如何控制情绪,一点点的也开始理解并接受“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理念。
什么是善呢?
道德经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大概翻译为:与人为善的,我善待他;浑身是刺的,我也善待他。这是真正的善。诚信的人,我信任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是真正的信。
或许有人会疑惑,这样不会被人伤害么?
所以《道德经》也有另一句话: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大意是:出行的时候,要有充足的武器和防具,以及吃穿用度的东西)
虽然老子倡导大家要善待别人,要信任别人,但是也不能毫无防备(犹兮,若畏四邻),要有自卫的能力,在别人想要侵犯我们以及我们的亲友的时候,要有足够的力量回击、制止他。
当人没有那种善良的底气的时候,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别人。
我不觉得无条件的善和信是有用的,所以也不提倡无条件的善和信。
就像我一直坚持爱人先爱己,尊重别人前要保持自尊。
自尊自爱,然后去爱、去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做到“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大意是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有所收获)。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自尊自爱,爱人爱物。
从此,世界大同,万物升平。
————————————————————————————————————————蒋云攸,作于2022年12月7-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