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90年代以前,过年是多少孩子期盼的日子,那浓浓的年味,那满村飘香的炖鸡炖肉的香味现在想起来仍是沁人心脾!

在农村,一般从小年开始就算是进入过年的日子了,各家都开始忙活准备过年的各种食物:烙煎饼、蒸馒头、做豆腐、炒花生、做猪头冻,再就是买些猪肉、杀几只鸡,总之那是一年之中食物最丰盛的日子。

说到农村过年蒸馒头,对大人来说可真是一个力气活,一般像我家当时使用的柴火大锅直径近一米,要蒸五六锅馒头。所以当时和面、揉面、醒面等工作量不小,人们都是通宵达旦在忙活。当时农村院落的布置一般有正房三间和偏房两间组成,偏房我们也叫锅屋,一般内外两间,里间有一铺土炕同时放一张桌子吃饭用,外间垒上锅台做饭用。做馒头时大人们一般在外间忙活,当馒头做好放到锅里开始蒸的时候,大人们才会得空休息一下。当大锅里的水烧开后不久外间就会是满屋蒸汽,基本看不清楚人物,孩子们最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小小追逐一下,这时一般大人会大声呵斥让你赶紧走远些以得的碰翻了面板什么的。

外间在烧火蒸馒头的时候,孩子们一般会在里间被烧的烫屁股的炕上嬉笑打闹或玩扑克,简单的小猫钓鱼、三五返、赶老驴等扑克游戏,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偶尔有输红眼的孩子会哭闹,这就会引起其他孩子鄙视的眼光,觉得他玩不起输不起。馒头快蒸熟时,满屋就会飘起麦香,刚出锅的馒头大人就会先拿几个犒劳里屋的孩子们,没有咸菜每个孩子也能吃上一两个,那香气及有嚼劲的口感至今想起仍让人想念。

农村过年做豆腐也是必须的一项工作,每户人家一般要做两大锅。做豆腐最令半大的孩子头痛的事就是推石磨碾豆子,两锅豆腐至少要推几个小时的石磨,一般让孩子都望而却步。那时关系好的人家都是错开时间做豆腐,一来可以相互帮忙,二来是每个人好像都喜欢吃热乎乎刚出锅的豆腐脑。盛上一碗热乎乎的豆腐脑,拌上一盘辣椒酱,卷上一个煎饼,那味道让每个人怎么也都吃不够。但说来也怪,孩子却没有几个喜欢吃豆腐脑的,都是会感觉有股怪味且豆腐脑吃起来食而无味。我也是不喜欢吃,但好像豆腐脑这种食物随着年龄的增加都是越来越喜欢吃。

其它年货的准备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当然也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特别是农村杀猪宰鸡,孩子们去围观是肯定的。

接近年底腊月二十八那天,是农村一年当中最后一个最盛大的年集。全镇的大人都会骑上自行车带着孩子们来到镇上参加这次盛会。集市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根本都挤不动,偶尔会有大人喊着走失孩子的名字,到处传来小贩们的吆喝声及孩子的哭喊声,但很快就被淹没在一阵阵的鞭炮声中。集市上几乎什么物品都有,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般就是过年的小玩具和烟花爆竹,再就是看艺人玩杂耍。当然卖烟花爆竹的这时会时不时地放些鞭炮来增加年关气氛,当然主要也是吸引顾客前来购买。

散集回家时大人会买到早已计划好的年货,孩子们也都高高兴兴地得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玩具,在清冽的寒风中,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一辆辆满载的自行车奔向了回家的路。

赶集回来,家里的男人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事情要做,年底去上坟祭奠死去的亲人们。一般是做上四个菜,再带上一些点心酒水及鞭炮。我爸弟兄五个,堂兄弟七个,再加上堂哥家的侄子,一群人在村西头约好集合时间,浩浩荡荡的出发去上坟。路上就开始放鞭炮,一直持续到上坟祭奠的地方。到了地方每家都要拿出祭奠用品,在每个逝去的亲人坟前都要祭奠一下,烧烧纸钱,保佑活着的亲人平安健康,顺顺利利!最后放完鞭炮到场的人都要跪下给逝去的亲人磕上三个头以表达怀念之情。

过年待续……………..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