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也许真是神仙保佑,加上三人齐心协力,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有捕获,随着时间的推移,二牛和陆心远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从一开始的野兔、孢子、麋鹿到后来的狐狸、野猪都成了他们的捕捉对象。甚至有一次,他们还精心设伏,捕杀了两头觊觎他们猎物的野狼。

当几人把两头狼尸扛回村里的时候,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当晚,陆心远在村中心点起篝火,直接把两头狼给烤了,所有在场的村民都被分到了一大块烤肉和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

由于村里大部分的青壮都已经被强制征了兵役,很多农户家已经很久没了肉食来源,大伙吃着肉、喝着汤,脸上都露出了久未的笑容。吃饱喝足后,几个年轻一点的姑娘还围着篝火跳起了当地的舞蹈,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村里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随着入山的次数越来越多,陆心远心中就愈发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守着这么一座宝山的毛庄村,村民们会如此贫困?

山里的物产丰富,不单单是指各类野生动物,还有大量的宝贵中药材,毛玉凤粗通医理,狩猎的同时采了不少药材晒干,准备去县城售卖,其中甚至包括几只野山参,虽然年份一般,却也是不可多得的稀罕物了。

在探索山中的某处天然矿洞时,陆心远甚至还发现了有金矿的存在。

才进入洞口不远时,洞壁上一块黄澄澄的矿石就吸引了他的注意,用铁器凿开,果然是金矿,随着继续深入,更多的的金矿出现在了他眼前,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陆心远果断的退了出来,没有把他的发现告诉任何人,包括牛富贵。

把两头狼的狼皮简单收拾了下做礼物,陆心远又再次登门拜访了老村长,他想更加深入了解毛家庄的历史,并以此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老村长倒也很爽快,在再次拿到两张餐巾纸作为谢礼后,借着酒意,给陆心远介绍起毛家庄的过往。

原来,由于南疆省接壤南越国,常年兵灾不断,大英朝建国后,开国皇帝英成武励精图治,几次大败南越,迫使对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再后来,皇帝为了加强边疆防务,特意在斜背山附近设立斜背县,并将内地大量罪民移居此地。移民中有一个毛姓游侠,找到了现在这块开阔之地,并带领一部分人在此建立了村庄,村民们为了感谢这位游侠,并为了和过去的身份做一个了解,集体改姓为毛,这就是毛庄村的由来。

毛庄村成立初期,本着靠山吃山的原则,半耕半狩猎。由于山里物资丰富,生活过得还算可以。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好不容易捕获的山货要想拿到县城售卖很不方便。

后来边疆战端又起,县城对外的通商也受了影响,各种物资的收购价格就更加打了折扣。就拿这一张上好的狼皮来说,过去的价格起码是1000文以上,现如今最多也只能卖到400文,也就能买大概50斤大米的样子。

村里的壮劳力被征了兵役以后,村民的生活就更加捉襟见肘,有几家人口单薄的都快揭不开锅了。

谈到办身份证明的事,村长倒也爽快,一手交钱一手办事,再继续要了毛富贵几个随身的小物件以后,他答应给陆心远他们开证明,以后他们就是邻省逃难过来的灾民,正式在毛庄村落地生根了。

冬天的朔风吹得人脸上生疼,天空中还有零星雪花飘过,一支数十人的商队,艰难地行进在毛庄村通往斜背县城唯一的大路上,驮马上都装满了货物,大部分人员都只能选择步行,里面男女都有,人人一脸疲惫之色,陆心远、牛富贵、毛玉凤和毛庄村几个村民也结伴在内。

虽然毛庄村距离县城也就几十里路程,但是自从听说这条路上时常有土匪出没,陆心远就没敢轻易自行上路。一直等到入冬后,常驻县城的盛家商号按例来毛家村收山货,几人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出清了库存的皮子、草药等山货。领头的管事在额外接受了几人100文的孝敬后,很大度地答应顺路把他们捎到县城去。

“这盛家商号的生意真是赚翻了!”牛富贵家世代经商,他从小耳语目染,见识过不少做生意的诀窍,但是也很少看见有这么高利润的贸易。

来的时候,盛家商队用驮马给毛庄村背来了日常生活所需的盐巴、粮食、布料、衣帽甚至还有女人家用的胭脂水粉等物,走的时候又全换成了腊肉、皮子、药材等山货,等到所有的交易结束,村民们手里能多出的铜钱寥寥无几。

山路崎岖,陆心远脚上的运动鞋早就磨烂了,穿越时身穿的冲锋衣虽然结实,但是在外人看来太过惹眼。他拿着卖山货的钱,给自己和牛富贵买了两双圆口布鞋和两身布衣,换了衣服,如果不去注意他们依旧白净的皮肤,倒真像是妥妥的普通庄户人了。

商队说是捎带他们一起进县城,其实就是允许他们跟着驮马大队一起出发,吃喝都得自己解决。新买的布鞋底子太薄,俩人穿了很不舒服,脚疼的差点跟不上大部队,现做鞋垫又来不及,只能又花钱从商队那买了一小块布料,剪成鞋垫的样式垫在里面。

也许是因为商队打着盛家的旗号,队伍走得非常顺利,毛玉凤有些见识,一路上偷偷地给他们科普:“据说本地的驻军守将魏启明在盛家商号里占了干股,所以商队里随行的保镖就有不少是正规边防军来着。而且商号每年都会定期给本地的几股大土匪有孝敬,所以非到万不得,没人会为难他们。过去来毛庄村做贸易的商号不少,但是这几年兵荒马乱,敢来的就只剩下盛家独一号了,山货的价格也越压越低,村民的生活当然也就一年不如一年。”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们终于远远地看见了县城。离城墙越来越近,县城的种种情形也越来越清晰。外城墙是夯土筑成,虽然历经风吹雨打,但是看得出日常修补维护得非常用心。城墙上修筑了青砖砌出的垛口,还有多处箭楼和哨楼。由于近年来多有战事,看得出城里的战备做的还不错,哨楼上的哨兵已经早早地点起了火把,城墙上也有兵丁来回巡视着。

快到城门时商队便走不动了。路上挨挨挤挤的都是等着进县城的人和车马,进城的大门口,两排身着皮甲的兵丁笔直地站立着,一个队长模样的军士仔细地查查验着每个进城人的身份。

也许因为跟着盛家商队的关系,还没等陆心远给出村长提供的证明文书,守门的队长就让他们进了城。这时的天还没有完全黑下,在城外时陆心远并不觉得这古代的县城会有什么热闹的气象,在他想象中,远离内地,又常年遭遇战事的边疆小城,顶多也就是居民的房子稍微高大一些,人口密集一些,没有毛庄村那么荒凉而已。

可真正进了城内,他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大概是因为斜背县处在内外贸易的交通要道,每年来往的客商众多,县城的中心的商业区建设得十分繁华,能容四辆马车并行的街道两边,全是有楼有底的饭店妓馆,楼上楼下俱是灯火辉煌,跑堂伙计悠长的吆喝声、酒客们的斗酒声、小姐们娇媚入骨的揽客声,歌女们轻柔缠绵的俚曲声,还有似断似续的丝竹声,混杂糅合交相辉映。

亲眼目睹这小县城的丰富夜生活,就连过去经常出入现代娱乐场所的牛富贵也看花了眼。在经过一处妓馆时,也许见牛富贵长的高大白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几个站门小姐把他紧紧拽住,嘴里直喊着“小哥哥,进来玩呀!”。把牛富贵迷得晕头转向,两腿直发软。要不是陆心远心生一计,大喊起:“我们是灾民,身上没有钱,只有病!”牛富贵只怕是要被这几个狐狸拖进去被生吞活剥了!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