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志民走出家门,顺着楼梯逐级而下,在每一层楼的拐角总会看到窗户外那棵大树,光线透过宽大茂密的树冠,将重重叠叠的树叶映射成一窗的翡翠绿,望出去枝叶摇曳,一片光影交错。
每当此刻志民就感觉象儿时玩过的万花筒,微微转动眼中就是另一番五光十色的景象,不禁从内心升腾起一种欢喜!
致远去外地上学四年后,志民和舒薇考虑家中老人上下楼方便,搬到了城郊一处新小区,并计划卖掉老房子。
之后几年,因风传蓉都市区的地铁线要延伸过来。在政府的运作下,各路地产商蜂拥而至,连本地国有公司也加入地产开发行列。档次各异的小区相继开盘,大量新房集中上市。
传闻中的轨交先从地铁变成市域铁路,后又改为铁路公交化改造。项目启动时间也一再延期,本地房市竟慢慢供大于求,特别是原来还有一定市场的平层,也因为小区环境老旧、没有电梯而少有人问津……
平时,周末不加班,志民和舒薇照例会去中央花园看望年迈的父母,陪他们聊聊天,交换一下家族成员的动态。每次父母都要问起致远在外求学的情况。
这天两人走进小区,在单元入口前看到有几名工人聚在一个方形的围栏中挖土。志民指着窗外问父亲:“你们单元也准备装电梯?”
父亲回答道:“嗯,他们高楼层的住户准备装,已经在挖基坑了”
母亲有些抱怨的说:“你爸这个人就是冲动,别人在单元门口等他,他从外面回来想都不想就签字同意了。隔壁小何不同意楼上住户装电梯,过来找他已经晚了”
志民关心的问:“你们隔壁咋说,提的什么条件?”
父亲接着说:“小何找到我,说若等电梯安上,底楼的房产贬值不说,房屋采光、电梯上下带来的噪声、雨棚和廊桥的落水等,都会影响底楼住户的正常生活。
他说一般都是高层要补偿一楼才能装。他提出要楼上给一楼每家补偿三万,喊我同他保持一致。”
“我想国家提出老旧小区增设电梯的政策是民生工程,就没有考虑其它。电梯公司虽然动工了,小何说他还要找楼上住户论理,不同意补偿条件就要阻工”。
志民:“加装电梯对高楼层肯定是好事,但对低楼层就不同了。特别是你们这种带地下一层的房子,本来朝北的天井采光就要弱些,装上电梯光线还要被遮挡掉一部分。你确实应该考虑清楚再签名。”
但看到父亲略有些后悔的神情,志民又安慰道:“既然前面你已经签字,现在也不好出面反对,就先等等隔壁找他们有了结果再说。”
考虑到儿子已出国读书,每年还需家里资助生活费。夫妻二人的积蓄几乎全部压在另一套住房上,特别是最近几年志民所在单位的收入断崖式下降,生活压力陡然加大。两人商量后希望这套老房子能尽早脱手,增加手中现金。
遂给几家中介联系,主动将售价下调到低于市价。大半年后,仍然无人看房。
志民觉得以目前国家的政策和十分清淡的本地房市,不想守株待兔只有借鉴其它老旧小区的做法:加装电梯!
一旦动了这个念头,志民着手行动起来。先跟住在小区的几位政府部门熟人聊天了解情况。
“我们小区的房子可以加装电梯吗?”回答:“应该可以。”
“那为什么不装?”
有说没人牵头,有说分摊费用太高,有的说住户不好协调……
志民记得三单元的秦师曾经在业委会负过责,想鼓动他来牵头。一次在机关食堂碰见聊起这事:“如果有秦哥来招呼大家,我一定全力协助”。
秦师面露难色:“我问过,我们小区太窄,无法装!而且单元门下面正对着化粪池,挖基坑涉及管道改造,非常麻烦”
再说也是摇头:“真的不行!我不牵头”,似有难言之隐。
看到小区其他几位住户想坐电梯又不想费力,一副袖手旁观的模样,志民知道没人靠得上,除非自己来牵这个头。
思忖再三,志民给朋友打了电话,要到本地住建部门经办科室负责人的电话。
立即打过去说明了想法和请求,希望提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政策,了解相关流程;麻烦安排技术人员来现场看看是否具备加装电梯条件,如果行再帮推荐几家公司。
对方听说是某某的朋友,爽快的答应了。随后加上微信,把市、县两级的政策文件和加装流程发了过来。不过说,现场踏勘要等几天。
志民仔细研究了文件,也就是说房龄超过20年的小区符合加装政策,政府对每部电梯补贴20万元,其余费用由愿意加装电梯的业主自筹分摊。
自然是楼层高出钱多,只不过,不同楼层的住户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分摊费用还需要了解。另外,要三分之二的业主签字同意才能启动加装流程?这个三分之二怎么界定?
一边等待回复,志民一边抽空在网上查询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案例与相关纠纷的信息。想到父母那边单元装电梯的情况,后续怎么同低楼层的住户打交道,志民觉得还是一件挺伤脑筋的事。
调解利益纠纷不是他所擅长的,得先了解对方的诉求和抵制的方式。
浏览以后,发现各地在执行政策中都遇到好多反对意见,焦点基本是加装电梯后房屋会贬值,影响房间采光和人员出入,反对者主要集中在低楼层业主。
特别是在知乎上看到有位答主说:“不能因为反对者人少,法律就不保护和支持低层业主的合理诉求!”,还真就打赢了官司,成功阻止了小区加装电梯。
志民感觉这事远没有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个人的利益一旦被触碰,麻烦就会象捅了马蜂窝一样不好收拾。
几天后科长终于回复,让人去现场看了,可以安装。推荐了几家在本地开展加装电梯工程的公司名单和负责人电话,并介绍本地很多老旧小区刚刚安装了电梯,有的正在施工,可以去现场咨询。
志民特别问了一下昨天去现场的是哪一家公司。
志民的初步计划是先找几家公司来小区现场踏勘、询价,形成初步方案。重点是理清需要协调小区住户配合的事宜、加装流程和容易产生矛盾纠纷的难点。下来再找业主委员会沟通,全力争取电梯施工单位和高楼层住户的支持。之后适时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争取达成共识启动流程。
好在志民原住的小区没有一楼住户,底楼都是临街商铺,矛盾可能会小一些,依目前的情形只也能走一步看一步。
至此,志民不知不觉中踏上了一条充满变数的加装电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