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七七带着裴瑜回到了玉清殿后的居所,恨不得立刻在裴瑜面前摆一摆大师姐谱,好好教导这个师弟,代父教徒也是不错的。但恐自己不熟悉这套新的来的武术秘籍,在教导时出错被裴瑜嘲笑,故和裴瑜约定好三日后教裴瑜练剑后,就匆忙找她娘李香雨去了。

裴瑜回到了自己的洞府内,将玉简《苍山宗本纪》放置身旁,拿起了那枚玉简《修仙基础》。灵识沉入其中,一团闪着柔和光亮的文字仿佛再次印在眼前。

修仙的基础是灵根,有灵根才能导气入体,才能筑基,才有进一步晋级的可能。灵根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础灵根以及风,雷,冰三种特殊灵根。

如果一个人具有一种灵根,就表示他能吸收这种灵根对应的灵气,譬如说某人具有水灵根,这个人就会对水灵气非常敏感,吸收起来就会非常迅速,而同时对其他属性的灵气会失去吸引,一得必有一失。因为吸收灵气非常迅速,在修仙过程中会占据优势,相比两灵根的修士快约三成,比三灵根修士快五成左右,晋级高阶修士的可能性大增。所以,具有单一灵根的修士又被称为天灵根修士,意味着是天地所钟爱的修士,是各大门派争先抢夺吸收的弟子对象。然而,这种具有单一灵根的凡人出现几率相当微小,目前各大门派中绝大多数的修士都是具有两种或者三种灵根的修士。

如果一个人有两种或者三种灵根,则对天地之中的这两,三种灵力非常敏感,吸收起来会比只有一种灵根的人会慢一些,相应的吸收的灵力也多一种或者两种。

修仙界针对具有灵根的人,称之可以修仙的人,并以其具有灵根的属性进行划分,金属性,木属性,水属性,火属性和土属性以及风属性,雷属性和冰属性三种特殊的修士。

基本上来说,五种基础属性灵根的修士占绝大多数,而特殊灵根的修士的出现几率和天灵根差不多,也是各大门派钟爱的吸收对象。

在山下的山寨中,长春子就对裴瑜测试了一番,五灵根。这种灵根属性基本上各大门派都不会招收为弟子,不为其他,这种弟子基本上来说,晋级的可能性不大,忙碌一生成就高阶修士的可能性为零,对门派来说,培养弟子需要投资,如果投资不能得到回报,则没人会做这种蠢事。

虽然说世俗界凡人有数千亿之多,有灵根之人少之又少,有灵根又能修炼的,就更少了。然而各大门派真正招收四灵根,五灵根的修士屈指可数。

裴瑜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他现在才清楚为何他导气入体花了如此多的时间。听白七七说她当初可是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成功突破了,相比她来说,裴瑜清楚自己的资质是给白七七甩出了几条街,还是看不到影子的那种。

念及此处,对长春子能够在测出他身负五灵根仍然收归门下,甚至收为亲传弟子发自内心地感激。要知道,弟子就是师傅的颜面,而长春子作为一派的掌门人,裴瑜作为大弟子更加是苍山宗的颜面了。裴瑜成就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苍山宗。想到这个点上,裴瑜感觉身上的压力顿时倍增。

修士平时在吸收外界充沛的五行能力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蕴含五行能量的宝物,最典型的就是灵石。灵石就是蕴含金,木,水,火,土和三种特殊属性灵气的石头,在经过加工后,成为灵气浓度一致,大小一致的立方体结构。在吸收灵石中的能量时,速度会远远超过从外界吸收,这也是修士在斗法或者快速恢复法力的常用手段。

根据灵石内蕴含能量的浓度和总量的多少,灵石又分为,低阶,中阶,高阶和极品灵石四个等级。

目前修仙界中,修仙者的修为一般划分为炼器,筑基,金丹,元婴和化神期,化神期上面还有更高级别的修士,但这些却不是当前人界需要了解的了。

每个境界又有详细等级划分,例如炼气期分为十层,一二三为前期,四五六为中期,七八九为后期,十层为大圆满,意味着炼气期已经修行圆满,一旦突破,就进入筑基期了。但是又有传说,在十层之上还有三层,谓之极境。达到极境者,宛如十亿恒河沙石中一颗金豆。故所以,修仙界将极境忽略不计,在修士修为到达十层大圆满后既可以安排突破筑基期了。

筑基,金丹,元婴和化神期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前期,中期,后期和大圆满,每个层次只需要突破瓶颈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炼气期,是修仙者初步进入修仙界,刚刚开始吸纳天地能量,为筑基做准备的一个阶段,身体还没发生什么重大变化,寿命和世俗界的凡人相差无几,至多活到一百二十岁。

然而只要修仙者成功突破筑基期,那就是进入了真正的修仙世界。一般的筑基期修仙者寿命都可以到达两百多岁,是世俗世界凡人的两倍有多,所以,每个修仙者都渴望能筑基成功。

如果能够进入金丹期,寿命就更加长久,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寿命最少有五六百年,多则有七八百年。

而元婴期的修士的寿命则突破了千岁,苍山宗创派祖师听说活了有一千八百多岁,真可谓陆地神仙也。

一般来说,境界越高寿命也越长,目前青州境内,有记录记载的修士最高境界是苍山宗的创派祖师李姓修士,其正身前达到了元婴期大圆满境界。各大宗门内是否有元婴期大圆满,甚至更高境界化神期的修士,书中未有记录,但是想来是有的。根据宗门内部所传,太上长老们都已经隐退,专心潜修,以求能在有生之年能够成功突破目前境界,晋级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