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洪武大陆有三大国。厉国居西、北凌在东、安南则在南部。另有数个小国分布于三大国之间,作为缓冲大国之间矛盾的缓冲地带,因此混乱不堪。许多江湖门派和闲散游侠便栖身于此,俗话说不争不斗不江湖,出个人命都习以为常,毁宗灭门也是时常上演。但是这些江湖中人却很少在三大国境内作乱,只因为当年厉国国内引起的一场叛乱,肃清了朝堂和江湖中人之间的界限。

二十年前,厉国四皇子历达买通各国武者,趁着厉国皇帝大病之时叛乱,危机关头厉国太子历罄向身为流云宗宗主的结拜兄弟罗继沧求助,罗继沧率领罗家子弟彻夜奔赴营救,一天一夜奔走了整整两千里。最终,在罗继沧的协助下,厉罄平乱,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流云宗整整七百多条性命,至此,流云宗——洪武大陆排名前十的至强宗门,覆灭。

此次平叛,历国损失兵将十万有余,而其他国家,尤其是安南、凌云两大国的江湖门派,整整覆灭了二十余个。直到多年以后,人们谈论起此事,仍然心有余悸。

当厉罄继位之时,颁布了三道帝令,其一:流云宗主罗继沧,大义忠勇,护国有功。上顺天意,下达民心,封其为齐国王,治国掌兵,如朕亲临;流云宗满门忠义,于流云宗原址设立碑冢,满朝文武,年年祭拜,伤残者终身供奉、余者论功行赏;其二:厉国境内,凡有江湖武者干预朝政,诛满门。其三:举国之力,创国之重器。内防贼乱,外治敌害。

这三条帝令颁布下来之后,立刻引起天下人的轰动。这第二条可以看做是警告,那么第一条是什么意思?就是说这罗继沧就是那第二个皇帝不成?还有这第三条,举国之力建造的国之重器,究竟是什么,会有什么威力,大家不得而知。不过经此之后,南安、北凌两国也发出了江湖武者不得扰政和建造国器的旨意,一时之间,江湖中人风声鹤唳。直至今日提起当年之事,仍心有余悸...

厉国东南边境临阳城,大街上人来人往,人们形色匆匆,都往北门赶去,据说今天会从北面来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无疑是给这些百姓们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加了些许乐子。

“喂,我听说这回来的可是一位大人物。”守城士兵王六低声对旁边的士兵孙彦龙说道。

“什么大人物,能有咱们王府里那位身份大吗?”孙彦龙用手推了推想要冲过门阻的百姓,继续说道“咱们这位临阳王,可是帮助先帝打下了江山的,就是宣武殿那位来了,也得叫一声皇叔。只不过呀,咱王爷平易近人,不喜以势逼人罢了”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大家啊,都把咱王爷的身份忽略了,我记得去年我还和王府的小王爷下过棋呢。”王六说到这,腰杆子直了直,彷佛是做了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一样。

“这算什么呀,咱兄弟们哪一个没有和小王爷玩过,不是一起玩,就是被小王爷玩,你得意个什么劲儿啊。”孙彦龙撇撇嘴,不屑的说。

“你们两个混球在说小爷我什么坏话呢?”这时候,一道颇为稚嫩的声音传来;紧接着,一个少年,看相貌约有十三四岁,长相俊秀,一双眼睛灵动有神,可谓是气质脱俗;再看少年身着青色粗布短衫,手中拿着一卷书册,正骑着一匹,额...一匹纯白色的毛驴,正笑盈盈的看向了王六二人。

此人正是这临阳王罗继沧的爱子,罗秀。

当年罗继沧并没有接受旨意成为什么齐国王,他知道自己并不适合立足于朝堂,其他文武百官也不可能容得下他这样一个存在。所以当即便请罪谢辞了。最终厉罄只能封他个临阳王,全权掌管临阳城,可不受朝廷驱使,并把自己的妹妹馨叶公主许配给了罗继沧。

临阳王与馨叶公主夫妻恩爱,日子过的也算快活,几年之后诞下一子,名叫罗秀,这罗秀真是聪慧过人,尤其是记忆力,好得惊人。就连厉罄帝也对他喜欢的不行,时常要求夫妇二人带着小罗秀来看他。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前,厉罄帝突然驾崩,太子厉荣基继位,就在此时,江湖中传言厉罄帝临终前将国器的秘密交付给了临阳王。这让刚刚继位的厉荣基对罗继沧产生了戒备之心,两年来,不停找机会探查临阳王的底细;而这次从都城赶来的所谓大人物,应该也是为此事而来。

王六和孙彦龙见到此人,慌忙弓背弯腰,一副奴才相,只见王六谄媚的走上前去,说道:“小王爷,这不是听说朝廷那边要来人了吗,这帮百姓全聚到这了,属下等人正在维持秩序,以防出了乱子,也给咱王府丢人不是。”

“你叫王小六吧,别给小爷我打马虎眼,小爷问的是你和孙彦龙刚才在说什么坏话呢?”罗秀面带促狭的问道。

“饶命啊小王爷,小的再也不敢了,刚才小的一时脑子进了水,胡诌了几句话,小的该死。”王六见小王爷好像发怒了,连忙解释。

“你这怂货,怎么守好咱们临阳城的大门,如此不识趣,倒是像那桂月楼的龟奴。”罗秀见这王小六果真害怕,连忙挥了挥手道“小爷我岂是那小肚鸡肠之人,快滚回去守门吧。”

王六见此,赶忙擦了擦冷汗弯腰告辞,心说:这小王爷脾气还真是古怪,不过这记性果真是一流,我仅仅和他在一年前下过一盘棋,便能记住我的名字,真如传闻所言,过目不忘啊。

再说这罗秀,戏弄了王六之后,骑着他的小白驴,悠哉游哉的往城外赶去,一边骑驴还一边嘟囔着“罗继沧这老小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好好的齐国王他不当,偏偏喜欢窝在这边陲小城当个什么逍遥王爷,哎,老子不努力,我这当儿子的没出息,唉。”说罢,翻开手中的书卷,看了起来,只是他翻看的速度,可要比常人快上许多。

不一会,小驴子停在了城外的一处凉亭前面,罗秀收起书卷翻身下了驴,走进了亭子,坐了下来,他也要看一看,这传闻中从宣武城里来的是哪一位。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