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李渡仙。”

五官正刚把这名字说出来,下面两名手持长刀之人便是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那极其失望的表情一看就是想期待着刚刚是不是听错了的表情。

那一直书写公文之人听到这个名字也是停止了手中的工作,把狼毫毛笔放下,看着众人的反应随后便看着五官正。

手持青扇之人念了一下这名字,李家李渡仙。继而便是轻轻一笑,又是打开青扇缓缓扇了起来。

五官正把手中秘令放下,看了一眼已经在轻轻微笑手持青扇之人,随后便了然于胸。

“李渡仙!他何德何能可担任钦天监主簿之职?”

“是啊!这大秦三十二地他李渡仙走过多少?何处民不聊生,何处天灾无情难民生,他知道多少便敢做这个钦天监主簿!!”

“难道就凭他是士族出身?难道就因为他是当今丞相之子?”

“五官正大人您走遍天下,预防过多少天灾!拯救过多少灾民!这些功绩大家都是看在眼里啊!”

“不就因为五官正大人您乃是考中科举的庶族出身么?”

“慎言!”

听着下面两人的开口,五官正打断了两人。

“李渡仙任主簿,是监正大人推荐,陛下亲自允予。”

“监.......监正大人!”

下面两位手持长刀之人一听到监正大人亲自推荐以后便闭上了嘴,可是却还在低声叹息,那书写公文之人也是再次拿起狼毫毛笔低头继续写了起来。

“青禾可是猜透了用意?”

五官正看向那手持青扇之人,脸露微笑。后者轻轻一笑,收起青扇抬起双手向着五官正拱了拱手。

“李渡仙乃是士族出身,因其父乃当今丞相且在上京之中也算是顶尖士族的序列。而接下来钦天监所面临的困难与需要做的事情想必在座的都明白,容不得任何一点意外,一点...也不行。”

“所以,以李渡仙顶尖士族的身份压住了上京城中的口实免去钦天监后顾之忧让监正大人得以全身心扑入计划之中才是真正的目的。”

五官正听后也是微微一叹,脸上露出无奈。

“是啊。”

“这时候的钦天监千钧一发,容不得半点马虎,李渡仙士族的身份再加上乃父为当今丞相,着实是最佳选择。”

“而...与钦天监大业相比,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五官正无奈之后便是再次轻笑起来,却是已经释怀一般。

“监正大人已经下令,请扬州朱老先生去上京。”

五官正再次开口,可是这次开口却令下面众人惊讶。

“朱老先生?”

“难道!!!”

那两名手持长刀之人先后开口,两人神色不定,有些猜测却又不敢肯定。

“已经开始了!”

手持青扇的青禾哈哈一笑,却是比听到之前李渡仙上任主簿更为激动。

五官正看着众人,默契一笑。

“不错,已经开始了!”

“妙哉,妙哉,妙哉呐!”

“哈哈哈。”

帐篷内在一时之间响起了欢跃的笑声,爽朗大方却也充满期待。

“....”

上京

深夜,钦天监中

一道身影慢慢地从钦天监中院走到内院,一路上虽有些灯火,但是却并不明朗,小路上灯火如同石子路一般东一个,西一个,很显然这里不常有人来点烛火。

那身影慢慢地有些,遇到一座烛台便点燃一座,那明亮的烛光随着身影的前进而慢慢照耀着整个院子。

终于,那道身影走到了小路的尽头这里是一座五层的阁楼,那身影走到阁楼前推开了阁楼大门,大门声音在一时之间吱吱作响。

而就在大门被推开的时候,那推开阁楼的人身后便出现了一个半佝偻的身影。半佝偻之人看着推开阁楼之人慢慢走进阁楼,就这么一直看着,直到....阁楼里面被点亮得灯火通明。

“进来吧。”

里面那人说着,随后这半佝偻之人便慢慢走进了阁楼。

“见过....监正大人。”

那刚刚半佝偻之人对着点亮烛火的人说道,再看那点亮烛火之人,一身白衣,年纪轻轻,岂不正是那钦天监监正魏枫么?

“自老监正去世后,监正大人却再也没有来过这观天阁了!”

“是啊,阁老。”

“已经很久没曾来过了。”

身着白衣的魏枫看着这座阁楼,阁楼里面绕着环形修建了很多书架,阁楼中间便是一座石台,而魏枫则正站在石台之上,从这个位置抬头一看便直接能看到星空。

“听闻那东西出世了?”

听到阁老此话,魏枫转过头看了一眼阁老继而再次看向星空。

“还需要些时日,如果顺利的话在年终祭祀之后便能看到它的身影。”

听到魏枫的回答,那阁老的身躯显然有些颤抖,阁老的那双手颤抖得尤为严重不断地晃动着,再仔细看他的嘴唇显然那嘴唇在不断晃动之下让人很怀疑他能否在继续说话。

“大秦奋六世之积,钦天监耗尽了十几代人的心血,老监正穷其一生,踏遍了大秦三十二地,番外西域全都去过,也追寻不到的东西,终于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了!”

阁老看着魏枫,眼睛里面充满了赞赏更有着崇敬。

“一切因果,皆是定数,不必痴迷。”

魏枫看着阁老那激动的神色,忍不住说了一句。

“是。”

阁老听到此话鞠了一礼,然后回应。

“不过大人,新任的主簿是李家的李渡仙?”

阁老在激动过后便询问魏枫。

“不错,这事是我定的。”

阁老听后也是略微有些惊讶。

“李渡仙乃是士族出身,乃父为当朝丞相,他现在继任的主簿乃是钦天监除大人您以外的最高司职,若再进一步便是当朝一品监正。”

“届时一门两个一品,陛下如何能安心?况且陛下下令推行科举制度已久,可是庶族为三品以上的官员几乎寥寥无几,在这个时候大人再推荐士族出身而背景又有丞相的丞相之子为钦天监主簿此举...是否有所不妥。”

“.....”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