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阳县,腾格里大酒店,客房,日,内
邵斯琴:(如痴如醉地)龙哥哥,你还记得爷爷说过的那个梦吗?
邵多龙:我永世难忘。(沉默一阵)那是一个下午,我去看望爷爷。爷爷正在午睡,我刚站在他头前,爷爷就一骨碌坐了起来。接着,就给我讲了一个怪梦……
2、特效场景
▲宇宙一片混沌。没有天,也没有地。朦胧中,天地缓缓成型。
▲大河之畔,金色的阳光烘托着一个长发飘逸的窈窕身形,手里拿着一枝荆条,不停地抽打着河边黄色的泥浆。
邵先楚:(画外音)这是女娲娘娘在照着自己水中的影子造人。每造出一人,女娲娘娘就在身旁放一粒沙子,沙子越放越多,聚成一块砾石。造完人后,女娲娘娘觉得这块砾石没有用处,就把它抛弃在大河岸边。
▲一声巨响,一块石头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邵先楚:(画外音)这块石头虽然头重脚轻,却直立不倒;通体生出两条花纹,将全身隔成三段,好像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原来,它就是女娲娘娘丢弃的那块砾石,受了天地日月的精华,有了灵气。女娲娘娘大惊,急忙拿出魄灵符,将石头封住。心想自从造完人后,唯独姻缘轮回无人掌管,便封这块砾石为三生石,叫它掌管前世、今生、来世三世姻缘轮回,又赐与法力三生诀,叫它镇守在鬼门关忘川河边。
一天,这块砾石听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幻化成一块美玉,到温柔富贵乡去的一段故事……心想同为女娲娘娘丢弃的石头,为什么只他得享温柔富贵、人间极乐。而我执掌三世姻缘轮回,近水楼台,反倒无份,岂不冤枉……心中遂涌起一腔怨忿之气。却又不敢诉于娘娘。
▲三生石在忘川河边自怨自艾、日夜悲号。
三生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我运起法力三生诀,错乱姻缘,叫你有始无终,始乱终弃,纵有千般情、万般爱,总是一场空,难成红楼梦……
▲三生石诵起三生诀,将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中什么“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里封存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一股脑儿颠倒混淆。
▲三生石整日无所事事,玩忽职守,任凭三世姻缘任意轮回。这一来,招致三生六道轮回阻隔,人鬼畜生恣意风流,痴男怨女充斥三界,姻缘纲纪荡然无存。阎罗殿里,情债孽案堆积如山。
邵先楚:(画外音)观世音查知后,禀于如来。如来自思,此事缘起于南赡部洲,乃东方玉帝管辖,遂遣观世音告于玉帝。玉帝闻之,大怒,急招群臣,意欲亲审。三生石到殿,玉帝又念其为女娲娘娘亲封之神,颇感难以处断,踌躇再三。
3、天宫,凌霄殿
老君:(出班急奏)微臣有奏。依微臣之见,三生石所为,不惟无过,反倒有功。
玉帝:(笑道)爱卿——何来此言?
老君:(捻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生六道,贵在顺乎自然。今三生石顺天应人,无为而治,岂非替天行道!
玉帝:(笑道)嗯——爱卿言之有理!
观世音:(笑道)当今儒释道三家归一,老君之见自然合乎我佛精神。不必多虑,吾自当禀于我佛。
警幻:(急奏)如此,那金陵十二钗,岂非不得姻缘正果,情榜亦是无由而发。如此,微臣罪莫大焉!
老君:(笑道)警幻,天下万物百姓,皆为玉帝、如来之刍狗,用之为珠宝,弃之如敝履,况区区十二钗乎!今圣意如此关照,也是彼等尊荣;无为而治,乃百世不易之道。容其自生自灭,自在自为,岂非恩宠乎!
观世音:(笑道)我佛——亦有此意。警幻不必执著!然上天之意,岂容百姓窥知。女娲娘娘既立姻缘轮回神位,自有其奥秘,吾等当代为曲解。今三生石凡心既炽,宜幻形入世,了其一番宏愿,姻缘轮回神位可暂由警幻代为行使。只是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之理不可偏废,更当曲折行之,使六道众生莫名其妙,方显上天赫赫威权。那三生石本为沙粒集聚而成,应与沙漠有莫大因缘;且其又与人类本性相通,入世之后,允其率性而为,自在为人。其自可担当替天行道之大任,为情天孽海、人世姻缘垂范焉!
▲殿内欢声雷动,山呼万岁,经久不息。
▲次日,三生石没有与警幻打招呼,就急忙去下凡入世,却找不到入世之门。无奈,只得求告警幻。
三生石:警幻姐姐,请恕小弟倨傲无理,还望指条明路。
警幻:汝去南赡部洲西北荒漠之地潴野泽畔月亮山下等候便可。
警幻:(私下嘱咐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汝等叫那厮遍尝人间炎凉冷暖一切之苦,如此如此……
▲一僧一道,癞头跣脚,跛足蓬头,疯疯癫癫,垂头丧气,一路且叹且行。
道:那个蠢物,如今也不知迷失到哪里去了?
僧:(叹)若要好,须是了,若不了,便不好。如今那一段风流公案,好不好,了不了的,不知到底如何了结。
道:都怨那个曹雪芹多事,偏将好端端一个《石头记》,在什么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结果将半部书稿散失……如今须是快快找到那些蠢物,早早去警幻处销号才是。
僧:谈何容易!自曹雪芹《金陵十二钗》书稿残缺以后,也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作续,结果把一段风流公案弄得面目全非。如今倒像有几十、几百个宝玉、黛玉、宝钗一般,叫人真假难辨。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了。如此,还到哪里找那些蠢物去?
道:甚是甚是!可恨一班酸臭文人,舞文弄墨,装腔作势。先有高氏将《金陵十二钗》篡而改之,又补了四十章回,名之曰《红楼梦》。自谓与《金陵十二钗》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却不知早把那儿女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自然清纯故事,演绎为一篇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子佳人,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与历来野史皆蹈一辙,反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更有甚者,为着扬名图利,兼欲写出自己那两首情诗艳赋来,假托宝玉钗黛湘云袭人名姓,大涂风月笔墨屠毒众生,坏人子弟,不可胜数。真正该下阿鼻地狱。
僧:阿弥陀佛!近闻《警幻情榜》沸沸扬扬于世,又不知为何?
道:此事贫道却知一、二。先是高氏《红楼梦》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统共三十六钗;后有好高骛远者,如周氏等,以为曹雪芹作此‘情榜’,当是为了对应《水浒》石谒,即以我之‘脂粉英雄’,对应彼之‘绿林好汉’。为此竟捏造出一百零八钗,分什么金陵十二钗三副册、四副册、五副册,直至八副册……有名无姓者亦充入其数,且各钗皆有名号,什么情外、情妥、情切、情拒、情醒、情勇、情失、情遇、情种、情俗、情纵,就连炒豆儿、小鸠儿、小舍儿、傻大姐、刘姥姥哪些杂人也入榜中,还把那刘姥姥号为恩情,真正酸掉大牙。此等荒唐无稽之事,不知如何却大受世人吹捧。
僧:此亦应世之事。皆因当今人道为物欲所惑,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恋美色,好货寻愁之事。观世音菩萨知其难渡,遂于畜牲道中大施佛法,度兽为人,好便脱离苦海,超出三界。故而当今畜牲野兽日少,人口益增,且人类多有兽性矣。
道:善哉善哉!我家天尊亦有此说。却不知真有《警幻情榜》否?
僧:听闻警幻处倒是果有此榜,只是仅十二钗而已。今我佛震怒,斥警幻迟迟不发《情榜》:一者,使世间情乱性迷,情无所归,情海污秽,臭不可闻;二者,令世人皆欲效那金陵十二钗锦衣纨绔,饫甘餍肥,此皆我等将那蠢物及一干风流孽鬼投错地方所致;三者,大凡人之情由性生,性自命来。想那大观园之人,男则丰神俊体,纨绔风流,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女则美若天仙,温柔娴雅,姣花照水,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其足衣丰食,养尊处优,呼奴使婢,为所欲为,醉淫卧饱,天生多情。然其无病呻吟,扭捏作态,怎如穷乡僻壤之布衣荆钗天然自在。实不足垂为世人楷模,反播乱于孽海情天。故此,想我佛必查警幻失职之责——
道:如此我等亦不能免罪。奈何?
僧:如今唯有找到那蠢物及一干风流孽鬼,交予警幻销号,好叫警幻速发情榜,如此一切皆休。
道:吾师痴矣。如今那蠢物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何处找寻?咦,汝可知晓那真的警幻情榜否?
僧:此则不知。
道:不若我等揣测杜撰一封情榜,发于世间。若那一干风流孽种真情未泯,自会对号入座。那时将他们一起携去交予警幻,岂不万事大吉。
僧:似此甚好。只是不要再去金陵了——
道:甚是甚是!不过名姓亦要更换,以免再出差错。吾等今也不去那富贵风流之地,也不去那温柔饱暖之乡。贫道听说南赡部洲西北蛮荒之地,潴野湖大泽已枯,黄沙肆虐,稼穑艰难——
僧:听说那潴野大泽,倒是大有来头。当年尧帝之时,洪水滔天,鲧奉尧帝之命,以堙堵之法治理水患,九年而无一功,反致洪水泛滥。鲧便窃了天帝至宝‘息壤’,意欲制服洪水。天帝知晓后,勃然大怒,命火神祝融将鲧处死于羽郊。鲧临死从腹中生出禹。禹继承父志,用疏导之法治理九川,使其归入大海。从东一路到西,至河西凉州境内,疏通古谷水河道,使洪水潴成大泽,治水方始告成——
道:不错。谁料后来,潴野泽被谷水入湖口逐年堆起的泥沙拦腰截断,分割为东、西二海。又过了约千年,昔日碧波万顷、水天一色之大湖竟湮灭于漫漫黄沙之中。好在彼处虽焦枯贫寒,然人民朴实,性情天然,不如就于那里发下情榜如何。再者,亦将金陵十二钗之名号更换,呃——便更换为青土湖十二钏。一为有别于金陵十二钗,免得再出误错;二为应十二情之数。三者,钏者,不比钗之富贵显目,草木顽石皆可为之,且有串联相帮之意,大符合我佛慈悲之心者也。至于宝玉、黛玉、宝钗等名号,亦一概不用。不知吾师意下如何?
僧:只怕天长日久,耽误了警幻,亦有违我佛之意。
道:吾师又痴。莫不知天上方一日,地下已千年。此时就去那里投下情榜,不过片刻,便见分晓矣。
僧:道兄,且别忘了带上那粒沙子啊!
道:(大笑)不忘,不忘!人世间从此又多一蠢物矣。
4、沙阳县,腾格里大酒店,客房,日,内
邵多龙:当时,爷爷说是个梦。但是我觉得不如说是个神话故事,或许显得更为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