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看着面前摆放的三样从没见过的事物,村长疑惑的看向路远。“这是什么?”

“这是辣椒籽,也就是刚才喝的鱼汤中辣椒的种子。”路远指着碗中的白色种子道。“另外的两样分别是土豆和玉米。这些东西都是我父母花高价从一名金发碧眼的蛮夷人那收购的。由于较珍贵,所以一直由我随身携带着的。据那名蛮夷人所说,这都是他家乡的食物。尤其是土豆和玉米,可以作为主食食用,而且产量极大。”

“什么?你说这叫做土豆和玉米的东西可以吃,而且产量极大。”村长激动的重复了一句路远的话,接着急切的问道“产量有多大呢?”

在现代,土豆的亩产大概在3000-4000斤,玉米大概是1000斤左右。不过这都是在有着化肥,农药的基础上,才会有这么高的产量。如今的话,产量必然会有所减少。但再怎么减产,一半的产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据那个蛮夷人说,土豆的亩产比较大,大概在20石左右,玉米稍稍少一些,5、6石吧。不过这些都是蛮夷人自己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虽然这里还是地球,但路远可不敢保证土豆和玉米就一定能够种植成功,毕竟空间发生了转变。一些原本能够在现代生长的植物,未必就一定能在这里存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他也没把话说满。

听到路远报出的数据,村长激动的全身颤抖。伸手颤颤巍巍轻柔的抚摸着土豆和玉米,好似在抚摸着绝世珍宝。在这个亩产不超过4石的时代,20石意味着什么,没有比一名土里刨食的农民更清楚了。这意味着能够吃饱饭,再也不用饿死人了。一个吃饱饭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当常年忍饥挨饿的人听到能够吃饱饭时,那种激动与喜悦。

双手掩面,身子一抽一抽的颤动。低低的抽泣声从村长低垂的头颅下传出。只是这次的哭泣和以往不同,以往是悲伤与无奈。而这次却是喜极而泣。

抽泣了半盏茶的时间,村长这才揉搓几把。重新抬头看向摆放在面前的土豆和玉米。此刻他看得已经不是是食物,准确的说应该是不仅仅是食物,而是希望。是吃饱饭的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那这玉米和土豆该怎么种植?什么时间种植?适合什么样的土地?种植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多长时间能够收获?这些你清楚吗?”情绪稍微平复,村长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种植的问题。

路远小时候帮着爷爷种过玉米和土豆,对于该如何种植,还是懂一点的。但也是一知半解。他知道玉米和土豆都是开春后种植的,都需要种植在疏松的沙质土壤中。三到四个月就能成熟,收获。至于其他的,路远就不清楚了。最重要的是他的老家是在北方,而如今却是身处南方。也不知道北方的种法是不是也同样适用南方。而且路远还听说南方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也不知道这里可不可以?

不过都这时候了,也没其他办法。只能按照路远知道的方式种植,至于能不能种成功,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将自己所知的关于种植玉米和土豆的知识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了村长。

既然有了这么高产量的农作物,村长恨不得马上就种上,明天就能收获。小心翼翼的一粒一粒的剥着玉米,生怕弄坏一粒。而路远则是去灶房将土豆切块。只有寥寥的三颗土豆,一共收获了15个带着嫩芽的土豆块。路远在逃亡期间,吃了两颗土豆和一根玉米。如今只剩下三颗土豆和一根玉米,要不是想着要留种,这点恐怕都剩不下。

由于这个时代没有化肥,路远只能弄了点粪肥混合着草木灰下到院子中的地里。刨了十五个坑,将切好的土豆种下。浇上水,大功告成。玉米现在还不能种,需要晾干,浸泡。不过,路远还是将所需的土地给翻了一遍。

至此,每天村长只要没事,就会蹲在院子中照看刚刚种下的土豆,拔草,浇水。时不时的还会翻翻晾晒在外的玉米粒。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尽心尽力。

“村长,您这院子中种的是什么啊?”路过的邻家大婶看见院子中一垄垄平整的土地,好奇的问道。

就在昨天,玉米粒也已经发芽,种植了下去。“没什么,就是路远不知道在哪弄回来了点不知道是什么的种子,我想着先种种看,万一种出来的东西能吃那就太好了。”村长并没有将土豆和玉米的事告诉村民,不是自私,不愿意将好东西分享给村民。主要是他怕,怕玉米和土豆没有路远说的有那么大的产量,甚至是根本种不出粮食。

当一个人已经习惯生活在绝望之中时,突然看到了希望。那他就会像是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这个稻草上。而当他得知这根本救了不了他时,他可能会立即丧失求生意志。原本还可以活一段时间,现在则会立即丧命。

村长不想在给了村民希望后,最后带给他们的却是绝望。他想着先自己试种,如果种不出来,那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大家依旧如现在这般苟延残喘的活着。如果种成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他也会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村民们。

闻言,大婶就没再询问关于地里的情况,反而问起了路远。“路远又带着小家伙们去捕鱼了啊?”

自从上次喝过鱼汤后,路远每天都会在练完射箭后,带着妞儿去溪边捕鱼。后来村子的小孩也跟着一起去了。至此,每次路远出门,身后总会跟着七八个小尾巴。他将所有塑料袋都拿出来,分给了稍大的孩子,并教会了他们捕鱼。人多有人多的好处,捕的小鱼小虾也多了很多。最起码村里的每家每户都能够喝上鱼汤。有了鱼汤的滋补,村民的脸色也不似先前那般蜡黄,总算是有了些血色。因此村民们都十分感激他。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