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可以起来了”,不知道谁在帐篷外说了一句,大家就习惯性地起来了。毕竟,当年打篮球的时候大家每天差不多都这么早起来的,也有点习以为常了。黑夜似乎刚刚褪去,淡幕上还挂着颗颗星星,红色的阳光从地平线喷涌而出,吹在人身上的风变得和缓了,不像晚上那么大劲了。走出帐篷,高原上虽有些凉意,但也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远处的雪山耸立着,棱角分明,面庞清晰。在导游的引领下,大家朝着一座小山包走去,小山包上好像已站着一些人。

导游的脚步有些急促,好像要带大家看什么东西,刘漆等人刚睡醒,也不清楚到底要看什么。爬上那小山包,只见对面的高山上有个机灵的动物在峭壁上跳跃着,由于隔着有些距离,刘漆一开始也没看清,导游指着说:“你看,那个就是雪豹”。导游这么一说,大家倒是有些看清了,毛茸茸的身躯,黄色的皮毛带着黑色的斑纹,那条尾巴有些肥大,相比其他豹科动物而言。雪豹在山崖上的跳跃不为别的,只为觅食,它急促地奔向了瞄准好的猎物——一只也同样站在悬崖峭壁上的岩羊。

双方在几乎90度的山崖上快速奔跑着,只见那雪豹快速接近岩羊之后一口把它咬在嘴里,就在这一霎那,雪豹和岩羊从山崖翻滚了下来,只听到“哇~~噻~~~”的惊呼声,那雪豹咬着岩羊顺着崖壁就这么滚了下来,落在草甸上又滚了几百米这才停了下来。然后那雪豹就拖着猎物走了。

思远说道:“这也太猛了吧,为了捕食差点把命都豁出去了。”宇宁说道:“生存的不易呀”。重威说:“我以前听说过猫有九条命,看到这一幕突然就想起了这句话”。瑞德笑着说:“那看来经此番折腾,雪豹的一条命已经没了”。刘漆问:“那雪豹没受伤吧?”导游笑着回道:“都习惯了,这也是雪豹的一种捕食场景,不必过于惊讶。如果它没这个能力,那也就不会生存在这里了。每一种动物既然存在,肯定有它们赖以生存的技巧。”

马敏说:“有时你不得不佩服,那岩羊还有那雪豹能在这几乎垂直的崖壁上行走”。“好了,雪豹抓到猎物开始吃早餐了,我们的早餐时间什么时候到?”思远风趣地问。瑞德问:“你肚子饿了?”“还行”,思远回了一句,只听得导游指着前方说:“你们看”。那晨起的阳光照在皑皑的雪山上,金艳艳的,也给草地染上了一层金黄,流淌的溪水闪闪发亮仿佛有颗颗钻石点缀其上,成群的绵羊移动着,好似朵朵白棉花。

大家喝了奶茶,又吃了奶酪,这就是早餐了。瑞德说:“昨天喝了奶茶,晚上很快睡着了,以前我不太爱喝奶茶,因为晚上喝奶茶会睡不着觉。”宇宁说:“这才是正宗的奶茶,再说茶有提神的功能,我们起得早,喝点奶茶会醒得快点。”领队过来告诉我们,吃完早餐很快就要下山了。结果下了山后乘车回到原住地已是下午三点多了。下山之时备了一份羊肉,权作中饭了。

回到住地,思远问领队:“接下来我们要去哪里?”领队回道:“接下来我们去个农村,明天一早我们就过去,计划在那里住个一晚。”“离这里远吗?”学林问。领队回道:“不远,坐车坐个二三个小时就到了。我们旅游尽量要避开旅游景点,那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到了放假之时人很多”。“这个我同意,还是去人少点的地方好”。伟丰立马支持道。

洁兄说:“农村人不少吧,至少比高原要多”。领队说:“那是个大村”,然后领队就告诉了我们明天的行动计划,好让我们心中有数。这第一个行动就是去村小学与小学生互动打篮球。这学校看上去刚建了没多久,水泥地的篮球场大家教着一群小学生,有点得心应手。中午,学校的食堂为我们备了中饭,大家吃得也有些津津有味。不远处在建一个工厂,听一个孩子说是“要建一个大大的工厂,让我们过上好生活”。

刘漆听了之后,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招待我们的阿姨挺热情的,笑着说:“你们是从大城市来的吧,我们这里的伙食呀虽然不丰富,但是便宜而且卫生”。“卫生就是不打农药,有机环保”。宇宁说道。阿姨笑着说:“农药肯定要打得,不打农药那我们吃什么?你们也许觉得这农药不好,有毒,其实农药用得适度,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我们自己吃得也会打农药,你只要洗干净就没事了。主要是有的农户用药过度,问题就出在这里。”

刘漆发现在农村这食品的价格颇为低廉,尤其是当地的土产。速超说:“这村好大呀”。阿姨说道:“这个村以前是三个村,现在三个村合在一起,成立了合作社,所以地盘一下子就大了。上面拨下资金建了这么一个学校。近来又来了一个大企业搞扶贫产业,农民呀光靠那些农作物的收成,收入有限。如果不搞几个厂呀,收入不高。附近几个村曾因开厂富过些日子,后来厂关了就又穷了。”

“领队,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呀?”凌峰问。

领队回道:“我们去看看大厂的农业基地,这个村有多个产业与大的公司有业务上的往来。”“跟我们也有往来吗?”学林笑着问。领队回道:“去了就知道了,你们可也肩负着品牌推广的任务呀”。洁兄笑着说:“看来我们也是这个村扶贫的一份子喽,起到推广的作用。”

领队带着我们来到了一片麦田,麦田上插着一块牌子,是哈啤。领队说:“这里的麦子就是用来作啤酒的。”然后,领队带着我们去了农村的晒场,那晒场挺简陋的,刘漆感到比他家乡的差多了。农民正在晒什么东西,有一个人好像在监督他们。大家就这么看着,又不知道这其中的内容。后来才知道这晒场晒的是大麦的麦芽。

“麦芽,这麦芽干什么用的?”疑问浮上了思远的心头。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刘漆等一帮外行看着,内行即那个技术人员正在仔细察看着这麦芽,时不时地把麦芽拿在手里,吹吹擦擦,看这架势,似乎在挑选上好的种子。“这不是麦芽吗?怎么成了种子了呢?”凌峰问。说这玩意是种子的是宇宁,宇宁回道:“我也不知道,看起来这玩意像个种子,你没看到那个技术人员看那种子,不是,是那个麦芽如此细心。难道一个小小的麦芽也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凌峰回道:“这,不清楚,不过肯定有些门道,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也许如宇宁所说这里面确有故事,至于故事的内容问一下那个技术人员就知道了。原来这小小的麦芽乃为酿啤酒的原料。宇宁就说这东西就是用来酿啤酒的。思远就问:“你接触过?”宇宁回道:“我猜应该也是,好的麦芽才能制作出好的啤酒。原料很重要的。”凌峰问:“这是不是让我们看一下品牌商的精控管制?”

听人说除根后的大麦的麦芽为酿啤酒的原料,不掺尘土的麦芽为好麦芽,当大麦不够的时候小麦和碎米就上阵了,所以市面上有的啤酒很淡,懂的人自然能懂。不过,当刘漆听到哈啤被百威收购时,有点惊讶,问:“哈啤不是国企吗?”“以前是,现在不是了,被百威收购去了。”导游回道。

导游又说:“那些国际的大企业在品控上做得很好,可以说引领潮流,是行业标准的制订者。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至少在源头上面就没把控好。好的原料才能制作出好的产品,但问题是什么样的原料是好的呢?你这个好的标准是怎么定义的呢?问题就出在这里面。”

刘漆问道:“那应该怎么管控好源头,就说这酿啤酒的原料?”

导游笑了笑,指了指地,说:“就是善待农民,就是帮助他们提升原料的品质,轻工业中许多的原材料出自于农作物,这第一关就靠农民来把关。”

伟丰指了指不远处的工厂,说:“那边建的工厂应该就是啤酒厂了”。但听村里的人说那个厂是用来榨花生油的,还有大豆油。已是5月,看不到黄澄澄的油菜花了,只能看到一颗颗很小的油菜花籽。洁兄说:“这油菜花籽可以用来榨油,看来这里有许多油”。瑞德问:“你想说什么?”思远说:“他想说的是,为什么同样是油,菜籽油却不如花生油。”

马敏笑着说:“因为捞的油水不够了,价钱不一样嘛。”

速超说:“这里种的东西挺多的,北边好像是沙漠,就是山那边。”刘漆一看,那山群离这里挺远的。“你们过来看看”,重威挥挥手,大家走了过去,看到有不少人在腌制猪腿肉。诚勇说:“这应该就是火腿肉了”。这猪腿肉好多,宇宁笑着说:“不知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有个工作人员见我们看得那么认真,笑着说:“想吃吗?想吃有现成。”

凌峰问:“你们这个是用来给自己吃的吗?”

“一部分外销,一部分自用。我们做得火腿肉一般在县城内销售”。工作人员回道。“好多盐呀”,见满满一缸盐,学林说道。领队说:“这附近有个盐池,堆积的盐有小山这么高,你们如果想去看的话也可以去看,离这里有四五十里地。”大家没什么兴趣,宇宁说:“我觉得在这个村子里转一圈也就够了”。领队说:“那也行,我们明天也可以去,你们多看看,也难得在西北的村子能看到不一样的风光。”

刘漆对农村并不陌生,不过眼前的这个村庄颇有特色,村中小店的广告牌印着两个大字:蜜糖。难道这又是本村特产,听说这附近也有养蜂人,蜜糖之蜜即为土产之蜂蜜,“晶莹琥珀色,香甜不腻口;一口咬下去,甜蜜入心头”。刘漆吃了一个,觉得不错,店家告诉道:土产蜜糖在本地吃最好。刘漆自然要问一个为什么,店家笑着说这些都是现做现卖的,虽然蜜糖有一定的保质期,但我们这里的蜜糖都是当天做完当天卖完,这样顾客吃到的蜜糖口味才最好。

太阳渐渐西下了,金色的阳光洒在了五彩斑澜的大地上,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刘漆看了看自己手上的一块蜜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琥珀色,一口咬下去,甜蜜入心中。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