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重武轻文。赵国的改革更多的是军事制度改革,其精锐赵边骑的战力甚至可以完胜秦锐士,然而忽视经济发展,导致赵国打仗常常出现粮草不济的局面。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二,但是秦国不仅有名将,还有名相范睢、吕不韦、李斯,但赵国出名的丞相恐怕只有郭开了。国家治理不行,军事再强也只是徒耗精力。
第二:国家体制。春秋时期的晋国并不只是一个国家,而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符号,类似于英联邦。赵衰并不是晋文公的臣子,而是合伙人。三家分晋不是指韩赵魏瓜分了晋国,而是从这个体系中分裂出来不同政治形态。赵国继承晋国并延伸了这种制度。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专管军事,让太子继承国政,长子分封到代郡,照他这么下去,就算实现统一,最后也是像西楚霸王一样。所以最终沙丘宫变,赵武灵王饮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