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一个优秀者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不断否定他、贬低他、侮辱他、无视他就可以了,他最后就会变得不优秀,甚至连平庸者都比不上,当这个少年觉醒时、壮大时,青春岁月已经过去了,珍贵机会也已经流失了。毕竟在他还是一株青苗的时候,就遭受了狂风暴雨,就算侥幸存活,长成大树,也已是伤痕累累,再也无法成为最高的那一棵,就算还有机会改变命运,也要付出数十倍的努力,而且不一定会成功。
毕竟机会只有一次。
开学了,柳志青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既然成绩不够好,就是因为不够努力,既然还不够努力,那就加倍努力,这次我要改变策略,我要稳扎稳打,我要从16名考到12名左右,再考到七八名左右,再进入前三,再稳稳地固定在前三。”这是柳志青的完美计划,他认为,上学期的自己成绩忽上忽下,是因为自己的内心太过于浮躁,而这次,他要步步为营,争取最后的,彻底的胜利。
他不知道,初中的他就很优秀,第一次考第一名的时候,就是延续了初中的学习方法,稍作改进,便取得了好的成绩,重新考到第四名那次,也是因为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稍微努力了一点。
这时的他还不知道“适度”的重要性。
他想到了“陈景润沉迷数学”的故事,然后就刻意模仿,下课后直接坐在地板上做题,形象、穿着对于他来说已经完全不重要了,他要发愤图强。
班主任有一次看到他差点摔倒,就叫其他班委用报纸把地面铺平。不得不说,班主任还是关心过柳志青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他的恶,在后期远远超过了他的善。
他把无数的名言警句写在笔记本、课本上,让自己随时都能看到,以此来督促自己。他在书本上写下了无数句“不甘平庸。”
难怪不久后有人说他“不太正常。”这句话也刺痛了他的心,不过他还是一心学习。
他开始有了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比如背诵英语字典,背诵语文课本上没有出现过的古文。
“只要努力,我就能越来越优秀。”他心里这样想着,他坚信自己这次一定会成功,因为他在“稳扎稳打。”
这一天,语文老师正在讲解《边城》,讲到“情窦初开”这一部分的时候,班里的男生突然不约而同地看着齐追,仿佛他是故事里的男主角一样,大家看着他英俊的脸庞,仿佛看着一座雕像。柳志青感到非常厌烦,他继续做着笔记。
有一次周末,他正在学习,他的哥哥把他交到租住的房子里吃饭,他看到哥哥和女朋友住在一起,他现在还没开始谈恋爱,而他的哥哥已经跟女友同居了,他不想看见这些事,这让他不厌其烦。“我想回去学习。”柳志青说。“你怎么那么死板,该放松的时候要放松。”他哥哥说,但柳志青还是在想着自己的成绩——尽管今天是周末。
下雪了,十多年来没下过这样的雪,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徒步踩着学从校外的宿舍走到教室,他每天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的人。看着空荡荡的教室,他心想:“我一定要成功。”,每天晚上,他都熬夜看书,每天早上,他都第一个起床。在四个月以前,他只不过会在洗漱结束等同学时偶尔看看书,这个方法确实让他记住了一些知识,他当时记忆力很好。
“只要努力,只要加倍努力,我一定会成功。”他这样想着。
柳父病情不见好转,这一天,班主任把学习委员柳志青和副班长张文鲲叫道办公室。
他问张文鲲:“你需要助学金吗?我们班现在有几个名额。”
张文鲲说:“不用,我家是开火锅城的,收入不错。”
柳志青此时陷入了沉思:“父亲病了,我如果要了这个助学金,可能有少数同学会笑话我,但是,毕竟父亲的病最重要,我要告诉班主任,父亲看病已经花了很多钱,这点助学金虽然不多,但还是要了吧,我还是鼓足勇气要吧。”
“那你们出去吧。”在张文鲲回答后,班主任这样说,他并不打算问柳志青,这是他第二次把柳志青当做空气。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来临了,考试前,他并没有向以前那样紧张复习——因为他已经紧张了一个月。考试时,他还在想着自己稳扎稳打的计划,并没有全身心考试,“这些题很简单,我的目标是最终的胜利。”他这样想着,“未来的我在看着我呢,我一定要努力。”他也这样想着,这恐怕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考试结束,32名,他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一次彻底的打击。
最终的结果确实是重要的,这确实是一次小小的测试,但是,他需要人引导——告诉他这个道理,他自己也需要认清这一点,可是,他身边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他只能一个人在黑夜中摸索,接下来,他将永远地失去辉煌。
考32名之前的这个月,柳志青在人生中第一次给自己的学业立下了宏大目标——在这之前的很多年中,他对学习没有什么特殊认识,只觉得是在完成一项任务,随便努力一下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次是他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规划——考上数一数二的名校,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此,寒假时,别人正在休息,正在玩耍,他在冰天雪地中早早起床背书,仿佛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学校一样;每天晚上,九点半一过他便不再看电视,不管电视里的节目多么吸引人,他都纹丝不动,一心放在学习上;音乐课上欣赏精彩音乐电影时,全班都在观看,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看着书,丝毫不受影响。做这些事时,他感觉自己非常充实,一点也没有虚度光阴,美好的未来似乎正在向他招手。
然而事实证明他这人生中第一次立下的宏伟目标马上以失败告终了。
一年以后,心情无比烦闷的柳志青好不容易周末回到家中,能看一个月仅一天的电视,他爸爸说看着自己喜欢的节目,并冷冰冰地对他说:“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去别家看去。”整个周末,除了这句话外,他们没有任何“交流”,虽然他们一个月才见一次面。
后来,他发现自己这几个月的名次刚好是一组等比数列,1、4、16、32,这组有规律的数字让他充满了恐惧和不解,也让他无比痛苦。他的名次就像被是上天提前安排好了一样,不然怎么会那么富有规律呢,但是他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不相信世界有鬼神,但是,这样的巧合,谁又能解释呢?
人世间的事有时就是这样,无法解释。
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学生经历过柳志青所经历的“奇幻”事件,但凡这几个数字有所偏差,不那么有规律,他后来也不会耿耿于怀。
也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有柳志青接下来的悲惨经历。
痛定思痛,发成绩单这一夜,他没有睡,他点燃蜡烛,给班主任写了三千字的“陈情书”,讲述自己的过往和心路历程,他内心实在过于悲痛。
星期一,他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他们说了很久的话,班主任没有对他严厉,还给他讲了“某位领导人三起三落”的故事,柳志青说:“希望班主任您少抽烟,保重身体。”这次谈话结束后,柳志青开心了许多,他认为,自己可以扛住目前的压力,自己还是可以进步的。他今晚还跟班主任说过:“我一直以来都受老师们夸奖,所以我希望读高中后得到老师更多的夸奖。”“那样你会骄傲的。”班主任说。
可是,班主任明明一直在夸奖各种各样的人——包括班里排倒数的那几个学生。
后来,柳志青了解到一种理论——正面反馈能让一个学生不断进步,反之则效果相反。
未来两年半,柳志青在无数次见面里给齐培桦鞠躬了无数次,但这丝毫比不上那些不对他鞠躬的人,那些人好像更能赢得他的喜爱。
第二天,柳志青把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三十多张奖状全部扔进了垃圾桶,这成为他后来比较后悔的事情之一,他的父亲在看不到自己孩子学习的希望后,也把家里仅存的七八张奖状丢尽了雨水里,这件事让后来的柳志青特别生气,他认为自己的父亲非常势利。
这几天,柳志青已经想好了对周翛然说什么话——你去了普通班也要好好学习,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来问我,我们还是朋友……他真是个极其幼稚的人——不过不能全怪他,他确实没经历过多少事。他不知道,虽然重点班是淘汰制,但是就算把左右人淘汰光了也轮不到这个长期的倒数第一名周翛然,她本来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进入重点班的,怎么可能通过正当的方式离开呢。不光如此,一年半以后,她还以全班倒数第一名的身份拿到了“市级三好学生”奖状,而这一切的操纵者正是这位刚刚对他表示过关心的班主任。
也正是在柳志青考了32名以后,周翛然果断选择了齐追做真正的“男朋友”,而齐追也乐于接受这段早恋。后来,早恋了三年的齐追考进了重点大学,而从不早恋的柳志青名落孙山。
周末到了,柳志青想起父亲说过的“你还有脸回来?”便一个人坐在教室外面,不敢回家,班里同学都走了,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已回家喝上了妈妈炖的鸡汤。
大街上人来人往,柳志青在一间房子外坐着,他始终不敢回家,他是整条街上最孤零的一个人,时间慢慢流逝,终于,在坐了四个小时后,他看了看自己的钱包,里面只有一元钱,他走到一家商店,拨打起了店主的公用电话,他快速对哥哥说了一句“我在学校外,快来接我!”就挂完电话,他不能多打,否则一元钱无法支付费用。一个小时后,他哥哥终于找到了他,并告诉他回家。
回到家后,他的父亲看上去很生气,但没有对他发火,无数次巨大的争执和侮辱将会在两个月后彻底爆发。
“这几个学生跟我走,我顺路,正好带你们回家。”这次放学前,班主任指着班里几个成绩一直以来都很普通的学生说,他对这些学生很友善。
他曾在班会中说:“周末了,班里就那几个女生在教室里学习,你们都去玩了,你们那么懒惰吗?”那几个女生平时不爱说话,成绩一般,而当时的柳志青是班里第一名,从来没有得到过夸奖。柳志青是反对这些女生周日还学习的,因为他们一整个星期只放六个小时的假,他不想像个书呆子那样去学习,他倡导劳逸结合——这是他小学班主任教会他的。那个时候他还有很多朋友,那个时候,经常去另一个学校找男生玩耍的陈小蝶还在用模糊的发音对他说“我喜欢你”,后来,这位活泼开朗的女生也考上了重点大学,不曾跟女生过分解除的柳志青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