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关子仪手拿书信,疾步走入大帐,那人紧随其后。二人进入大帐,拜过玄烨后,并将薇生云的手书交给他。
玄烨接过手书,将它展开,读了起来。读至一半时,只感觉心如绞痛,不一会儿,大喊一声,栽倒在地。
关子仪见此情形,真正慌了,也顾不上君臣之忌,急忙上前,将玄烨扶至半坐状态,并掐着他的人中,边掐边喊:“皇上,你醒醒啊!皇上!”
良久,玄烨醒来,躺在关子仪的怀里,看向他,有气无力地说道:“爱卿,此时此刻,如之奈何?”
关子仪叹口气,劝慰道:“皇上,有道是:‘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行军打仗,有些伤亡,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那守将遁逃,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准军势大,投敌也不是不可能。至于二哥嘛,我想噶尔丹留他有用,不会伤害他的。”
玄烨听关子仪婆婆妈妈的说个没完,不由自主地白他一眼:“谁问你这个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应该面对,朕问的是,就眼下而言,该当如何?”
关子仪知玄烨的城府,方才昏倒,想必也是担忧准军势大,自己无力回天,因而昏倒,并不单纯是为了士卒。
“皇上,”关子仪扶起玄烨,搀扶着他坐在椅子上,随后自己跪在地上,叩首,“眼下要紧之事,不在此处。”
“不在此处?”玄烨正自震惊,与关子仪一同进来的士兵急道,“末将恳请王爷,不要开玩笑了!”
关子仪回视士兵一眼,笑道:“在下击败噶尔丹,只需弹指一挥间!如何是开玩笑呢?眼下要紧的不是噶尔丹,而是西藏。”
“西藏?”玄烨再次震惊,“爱卿,眼下噶尔丹还没有处理,如何能染指西藏?”
关子仪微微一笑,答道:“皇上,臣向来谋大不谋小,这你是知道的,区区噶尔丹,何足道哉?待臣给薇生云修书一封,管教噶尔丹一战可擒也!”言讫,正欲给薇生云修书,看向四周,不见笔墨,“这……”
“爱卿,怎么了?”玄烨问道。
关子仪两手一摊,说道:“不见笔墨,何以修书?”
这时,站在一旁的士兵说话了:“王爷,末将有剑。”言讫,将剑抽出,递给关子仪。
关子仪看向士兵手中的剑,没有去接,而是充满疑惑,道:“在下要剑何用?”
“刻字呀!”士兵一边说,一边将铠甲解开,露出一身的健子肉,并将后背冲向关子仪,“王爷,你要说什么,就刻上去吧。”
“忠臣啊!”关子仪望着士兵的后背,赞他一句,“可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下若是在你身上刻字,对你来说是不尊,而你对父母来说便是不孝,这,这叫在下如何下手?”
士兵依旧背对着关子仪,跪在地上,垂泪说道:“自古忠孝难两全!我既食朝廷俸禄,当顾及国家大事,理应先国后家,先皇上而后父母,岂可因此而误国家之大事也?”
“两位爱卿,不要说了。”玄烨挥手,止住二人。随后将自己的龙袍脱下,惯在地上,里面朝上,咬破手指,“爱卿,说吧!”
关子仪望着玄烨,跪在地上,泣道:“皇上,你如何能自损身躯?”
玄烨白他一眼,说道:“朕向来爱民如子!”
“好。”关子仪起身,抹把泪,说道,“薇生兄,你只需坚守十二日,至第十二日夜,准军必乱,见火起而攻之,皇上接应大军,随后就到。至于裕亲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在下自有办法营救他。”
玄烨写毕,看向关子仪:“说完了?”
关子仪点下头:“嗯,说完了。”
玄烨将龙袍叠起来,递给那士兵,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士兵拱下手,答道:“藏獒。”
“这……”玄烨与关子仪互望一眼,各自伸出右手,并竖起大拇指,“好名字!”
藏獒不明何意,也不理会,直接说道:“事不宜迟,末将这就回去复命了!”
“嗯,去吧。”玄烨挥下手。
送走藏獒之后,玄烨面向关子仪,问道:“爱卿,朕有一事不明,你为何断定第十二日夜,准军必乱?”
“哈哈哈!”关子仪抬头,连笑数声。笑有一时,止住笑,答道,“因为在下推断,从此处行军,需十日可抵达准格尔汗国的都城,其都城沦陷,士兵向噶尔丹汇报,需要两日,因而是十二日。”
“这……”玄烨迟疑下,不可置信地看向关子仪,问道,“爱卿就这么有把握?前脚刚兵临城下,后脚就能攻下来?”
关子仪嘴角微微上扬,笑道:“皇上,在下这么说,自然有在下的道理,此事就不必皇上去费心了,现在能让皇上费心的,当是西藏一事。”
玄烨也有心一箭双雕,可是兵力不足,对付噶尔丹的数十万大军已是困难,又何能攻打西藏呢?
“朕何尝不想攻下西藏?”玄烨叹口气,说出心中无奈,“只是,用何人之兵?”
“张佳!”关子仪一字一顿,“令他与张廷瓒率兵两万,轻装简从,攻其无备!”
玄烨缓缓点头,表示赞同:“爱卿,征西藏之兵,已经派出,征噶尔丹之兵,何时出动?”
“皇上,”关子仪不慌不忙,回道,“就在此时!”
玄烨走出帐篷,集合众将于营寨内的空旷地区,只见众将一字排开,分别是:宋腾飞、于淮、关子翼、关汉寿、郭少济、段盖、李梓、李源、关子华、顾文、顾威、顾八代等。
此次出征,郭少济、段盖、于淮等,乃是张佳部将,不过张佳征西藏,只带长子前行,因而留下此三人。
众将站成一排,望向玄烨,均不知是何情况,直到关子仪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只见他腰悬佩剑,一身戎装,缓缓走来。
关子仪拿出一支令牌,递给李源:“李源将军,你率五千精兵,为第一道封锁线,屯于库里,务必将噶尔丹赶至兔耳山,那里自有接应之兵!”
李源走后,又唤李梓听令:“李梓将军,你亦率五千精兵,为第二道封锁线,屯于兔耳山,那里只有一条路山上,一条路下山,到时依据地形,随机应变!”
李梓走后,又唤顾文听令:“顾文将军,你引五千精兵,为第三道封锁线,携带屎溺三千桶,屯于兔耳山下山之路,但见准军,不必冲杀,直接投以屎溺!”
顾文走后,又唤顾威听令:“顾威将军,你引五千精兵,为第四道封锁线,扮作苍头,将粮仓里的粮食倒在地上,腾出三千条麻袋,屯于兔耳山后,那里有河水一条,你去上游截流,待准军下山洗屎溺时,不必惊扰,直接开闸放水!”
顾威走后,又唤顾八代听令:“顾将军,你率五千精兵,为第五道封锁线,屯于河水对岸,待准军上岸之时,万箭齐发!”
顾八代走后,又唤宋腾飞听令:“宋先生,你率五千精兵,为第六道封锁线,屯于顾八代将军的南面,专为将准军往西驱赶!”
宋腾飞走后,又唤关子翼听令:“二弟,你率五千精兵,为第七道封锁线,屯于正西处,与噶尔丹大战!”
关子翼走后,又唤关汉寿听令:“贤弟,你率五千精兵,为第八道封锁线,屯于关子翼之后,随机应变!”
关汉寿走后,又唤郭少济听令:“郭将军,你率五千精兵,为第九道封锁线,屯于关汉寿之后,若是噶尔丹冲破前方所有防线,证明其兵锋正盛,威不可挡,此不必与之死战,将他放走即可,我自有下一路大军等他!”
郭少济走后,又唤于淮听令:“于先生率兵五千,守营即可!”
于淮得令,安排防御部署去了。
关子仪转过身子,看向玄烨:“皇上,五万大军,已经全部安排妥当,张佳留下的三万,交给微臣一万即可,皇上留下两万,接应薇生云!”
就在关子仪运筹帷幄之时,有两人冲着他高声喊话。
正是:九路埋伏差一路,请将不如来激将。
未知是何人喊话,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