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却说年羹尧千里救藏,击败准军,威震天下。玄烨心满意足,封其为川陕总督。

这一仗打得好哇,足使大清国威远扬,玄烨心情大好,打算初春后修建一座皇家园林,以彰功绩。

初春,在紫荆城的西北处,被春雨所洗礼后的玉泉山之上,遍地开花,彩蝶纷飞,远远望去,有一对人影。只见一人端坐在黄罗伞盖之下,眺望远处,一人站立在一旁,陪同着他。

站有良久,那人看向黄罗伞盖,说道:“皇上,园林开工,在下有个好人选。”

“谁?”玄烨也不看他,轻启朱唇,问道。

“张廷玉。”那人答道。

“哈哈哈!”一串长笑破空而起,笑有一时,戛然止住。

那人一愣,惊道:“皇上因何发笑?”

“关子仪啊关子仪!”玄烨看向关子仪,笑道,“都说‘举贤不避亲’,朕今日算见识到了。”

关子仪腼腆一笑,没有作答,而是将手指向远处的河流上,说道:“皇上且看,自春雨过后,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自西向东,顺势注入昆明湖,形成了天然的景区,若是在此地开工,修园建林,足以流芳千古啊!”

“既然爱卿有想法,不如就交给爱卿去办吧。”

关子仪这是在为张廷玉揽活,自己怎能插手?当下急忙推辞道:“在下胡言乱语,皇上姑妄听之。”

“爱卿此番话,绝不是胡言乱语。”玄烨站起身子,对着关子仪说道,“实不相瞒,修建园林一事,朕已经交给雷金玉去办了,他说的话与爱卿所说的一般无二。”

“雷金玉?”关子仪心中一颤,面上却是风平浪静,“此人是谁?”

玄烨直言相告:“雷金玉,字良生,他家世代做工,应该比张廷玉要专业的多。”

“唉。”关子仪长出一气,叹道,“专业好啊!”略微提高声音,“专业好啊!”

“爱卿不必长吁短叹。”玄烨伸手将他止住,“朕自有事儿安排给张廷玉去办。”

“哦?”关子仪扭头看向玄烨,目光征询,“何事?”

“修明史!”玄烨一字一顿。

听到这三个字,关子仪笑了。

“人有短长,朕自会分工明确。”玄烨在关子仪的肩上按了一下,笑道,“起驾!”言讫,坐在皇家仪仗上,等候太监们的到来。

关子仪快步下山,召集太监们,上山来抬。

回宫之后,玄烨玩心大发,挑选宫中健壮百十人,组建皇家蹴鞠队,于淮自告奋勇,担任教练。

于淮善于带球,球在身上滴溜溜地转,就像用胶粘着,任谁也抢不走,他还有个特殊技能,就是在人丛中高高跃起,用左右两只脚的外脚踝传球,指谁传谁,有这些硬技能还不算什么,更要命的是此人情商极高,总会在关键时刻将球传给玄烨,使玄烨深爱此人。高俅之流,远不及也。

自此于淮也不问世事了,专注一心的研究蹴鞠,余生便以此为乐。后于乾隆年间善终,享年八十岁。

一年后,园林竣工,玄烨赐名圆明园。同年,康熙字典完成。

却说关子仪厌倦了宫廷斗争,主动向玄烨辞官,并举荐宋腾飞接替自己的职务。玄烨苦留不住,恋恋不舍。

一日晨起,关子仪吃过早饭,坐在书房里,无心看书,靠在椅子上,双手托腮,微微闭目,陷入沉思:“这人活一世,满打满算,不过三万六千日,如流星过往,好似梦幻一般,太过短暂。转眼间,我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迟暮老人,接下来等待我的,又是什么?死亡?是的,我这把年纪,也就还剩下死亡了,谁让人生下来就是面对着死亡呢?死并不可怕,因为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罢了。有道是‘我从虚无来,又到虚无去’只不过是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有何惧哉?所惧者,乃空活一世也!”

想到此处,关子仪不想空活一世,当即取来纸张,铺在几案上,拿起毛笔,沾了沾墨水,在左侧开头写下四个大字——《明清演义》。该书讲述了自明朝末年,至顺治入关的故事。意犹未尽,又写下自己几十年的用兵经验,取名为《书生论战》。

当关子仪画完最后一个句号时,仿佛回到了自己少年之时,站在高山之巅,手握令旗,指挥千军万马的场景。

铁马金戈,人生几何。

关子仪感慨半天,忽又想起当年钱浩对他说的话了:‘当年韩信平齐灭代,兼有燕赵之势,然不听蒯通之说,惨死于阴人之手;后来辅机佐皇三代,虽有文韬武略,然不识激流勇进,竟死于白绫之下。此二人,无一不是国士无双,旷世奇才,但皆功高震主,不识天下大势,才导致身败名裂,落得这般下场,如今元帅大功已成,何不效仿古人,泛舟绝迹,从游天下?’

那时候关子仪以年未过三旬,正当进取之时给拒绝了。如今效仿,可以说是恰如其时了。

关子仪托宫中太监,将自己写完的这两本书送给胤禛,便携带吴夫人前往山东。

旬日过后,半月有余。

在齐鲁大地的边缘,东至大海的岸上,出现了一男一女的身影。男子大约六十左右,还搀扶着一位老太婆,二人缓缓走向港口,一同眺望大海,只见白雾弥漫,雾锁天云,海浪拍打着岸边,极为壮阔。

男子买下一艘渔船,挽着女子,便要进入船中,只听身后有马蹄狂奔的声音,男子回身去看,这一幕,别说是男子了,纵然是不近人情的铁人,此刻也早已泪雨潸然。

原来男子身后纵马而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兄弟们。这其中除去同胞兄弟关子翼之外的还有:金兰之交关汉寿、管鲍之交宋腾飞、知音之交薇生云、刎颈之交段逍遥、舍命之交郭少济、忘年之交关子华、胶膝之交张佳、鸡黍之交于淮。

关子仪本是性情中人,又见如此场面,心头一颤,鼻子一酸,不由得涕泪交及。

众人见关子仪也不说话,便大声问道:“大哥欲取道何方?何故不辞而别?”

关子仪望着他们,良久,答道:“在下听闻蓬莱有仙山,故欲访之。”话音未落,自知唬不住他们,顿了一顿,略微叹口气,便实话实说,“唉,其实是在下厌恶宫廷斗争,想静一静而已,没有通知各位,是在下对不住你们了!”言讫,面向众人,深鞠一躬。

众人忙回礼。

关子仪将身子直起,笑道:“在下身虽走,心却未走。还望兄弟们回去后帮在下完成一件事。”

“大哥请讲!”

“皇上命不久矣,帮助胤禛登基!”

众人大吃一惊,问道:“大哥为何认准胤禛呢?”

关子仪望着他们,‘噗呲’一笑:“因为他是在下侄子啊!”

“这……”众人迟疑了,问道,“但凡皇上的子嗣,那一个不是大哥的侄子?”

关子仪仰望天空,叹道:“这是在下欠某人的。”

“某人?某人是谁?”众人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关子仪白他们一眼:“这你们就无需知道了!”

“好!”众人抱拳,“一定将雍亲王扶上帝位!”

“好!”关子仪紧握双拳,“有诸位兄弟的这句话,关某纵使现在闭眼,亦无怨悔!”言讫,走向小船,坐在船头,撑桨而去。忽然海风自东向西而吹,关子仪便竖起船帆,小船借着风,飘然而向大海。

众人见船愈来愈远,愈来愈小,便大声喊道:“大哥,你多保重!”

关子仪坐在船内,听到岸上传来的声音,长出一气:“你们也多保重!”

此时吴夫人望向关子仪,嫣然一笑:“夫君,此次一别,对岸上的他们来说,如人之将死,再也不能相见了,这个时候,咱们何不琴瑟和鸣,与他们正式道别?”

“也好。”关子仪点点头,便从身后拿出古琴,盘腿而坐,将古琴放在腿上,轻轻抚摸,忽然猛拽琴弦,高亢之音,忽地而起,传播开来,直至岸上。

此时吴夫人也拿出瑟来,摆在一旁,缓缓弹奏。二人琴瑟和鸣,声调优美,止如高山,行如流水,虽说比不上俞伯牙,但对岸上的人来说,也算是天籁了!

岸上诸人,无不落泪。若问岸上泣下谁最多?辽东子翼青衫湿。

关子仪一生,辅佐康熙:击府臣,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远征塞北,直抵大漠,功盖环宇,威震天下,真乃万古不及之神人也!

后人有诗赞曰:

关郎自幼习文武,少年成名震千古。

筹谋划策平叛乱,辅佐仁皇将天补。

正是:一叶孤舟此间逝,从此江海寄余生。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