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御诛山连绵将近千里,共有七座峰峦,呈北斗七星状排列,主峰道孤峰,最为雄壮,其后依次为仰止峰,自在峰,逍遥峰,见真峰,见性峰,见我峰。

仰止峰最高,自在峰最奇,逍遥峰最秀,见真峰最险,见性峰最灵,见我峰最诡。

无名派当代掌门道号‘大梦真人’,居住在道孤峰北溟阁,其余六峰为六脉弟子居住,大小诸事皆由其决断,山中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皆归其所有。

大弟子古道臣执掌仰止峰,二弟子敖见心执掌见真峰峰,三弟子毕苒君执掌自在峰,四弟子姜玉庵执掌逍遥峰,五弟子御婵月执掌见性峰,大梦真人只有五个亲传弟子,见我峰空置无主,荒废多年。

无名派弟子分内门外门,内门为亲传弟子,跟随峰主仙君住在山顶的楼阁庙宇中,得以修炼无名派秘传的妙法玄功,又有师父指点教导,修为进境快,而外门弟子分散居住在六峰山腰处,只能学一些粗浅法门,由十几位外门的传功长老教导修行,平时还要耕作种田,伐木做工。

每隔一甲子六十年,无名派举办一次七峰论法大会,大会分为两项,一是七峰峰主开坛讲经,为外门弟子传授一些内门奥义,二是斗法比武,考较外门弟子的修为进境,比试前三名能得奖励,或是上等的灵宝,或是上乘的玄功法诀,如果幸运的话还可能内选为内门弟子,从此一步登天。

当年姜玉庵带回御诛山的那个婴儿,被外门女弟子王鸣玉收养,取名为‘王择’,自此居住在逍遥峰山下,一晃十八年过去,王择已经长成一个英气的小伙子,身量高挑,宽肩厚背,窄腰身,常干重活儿臂膀上的筋肉结实如铁,相貌堂堂。

只是他有一个睡不好觉的毛病,所以眼睛经常留下两个黑眼圈儿,加上常年在地里劳作,肤色被晒得黝黑。

养母王鸣玉未见衰老,她也会一些粗浅的气脉导引法,驻颜有术,加上御诛山乃是天下灵根之一,所产食物天生带着灵气,人吃了能美容养颜,王鸣玉实际年龄已逾古稀,却依旧如同二十出头模样。

母子二人住在逍遥峰下的一个小村子里,作为种田弟子为无名派种地纳粮,同为种田弟子的还有数十户人家,都是天赋平庸,无缘得道的外门弟子,有的在这里已经居住了数代,早已经彻底蜕变成为农户,给无名派种粮食便如同给地主种地一样。

离村子不远处的山林中有一片药田,那里住着一些采药弟子,专门为无名派提供草药,像这样的村子整个御诛山还有十余个,除了种田,种药的之外还有养蚕织布的,烧土制砖的,烧瓦器陶器的等等,在御诛山内门弟子地位最高,这些杂事弟子地位最低。

不过杂事弟子依然能够前往半山腰外门弟子居住的庭院听传功长老讲道授课,也有杂事弟子的后代一跃成为内门的。

仰止峰大仙君古道臣座下七名弟子号称‘仰止七君’,其中大弟子‘凌飞’的父母就是在山下草药村种药的外门,他成为内门弟子后,父母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蚕桑村的主管执事,哪怕是内门也要礼让三分。

山下的杂事弟子多以仰止七君中的凌飞师兄为榜样,希望自己哪一天也能得一分机缘造化,被内门看中收为弟子,就算不能成为峰主仙君亲传的三代弟子,成为四代也是好的。

不过王择对成仙的道早已死了心,他的修仙姿质不是一般的差,是差中之差,他本人不笨,悟性也很高,就是体质特殊。

修仙最基础的是气脉导引,吐纳灵气,一门功法从低到高分为‘开窍’,‘周天’,‘小成’,‘大成’,‘圆满’五个境界,大多数外门弟子都能轻松达到周天境界,少数能达到大成,甚至圆满。

王择从三岁开始养母王鸣玉就教他打通经络,气脉导引,在御诛山这样灵气充裕的仙山,修得快的百日就能开窍,三年就能周天,二十岁功法大圆满也大有人在。

可王择从三岁练到十八岁,依然无法开窍,别的修行之人头顶都有灵光,每十年道行灵光长一尺,天赋差的也有几分毫光,可王择头上一丝灵光也无,逍遥峰的外门弟子都取笑他称之为‘王核桃’,意为不开窍。

就连养母王鸣玉都嫌他根骨太差,不是修行的材料,在他小时候还会想一些法子,如去草药村求人要一些能辅助修行的灵草煮成药汤给他喝,又用药汤沐浴,可全都无用,久而久之她也认命了,便不再强求,毕竟自己亲女儿刚出生就被男人带走,从此音讯全无,王择已经成为她精神的寄托,待之如亲生骨肉。

让王鸣玉欣慰的是,王择虽然修行上天赋奇差,但好在天性良善,有些外门弟子见他好欺负,便经常取笑嘲讽他,他也极少还嘴,只是一笑而过,唯独对自己极为孝顺,若是听见人说她的坏话,王择便顿时化作一头怒兽般,不管对方什么来头,多大的本事,眼睛一瞪如蛮牛,抄起什么算什么,就往上冲。

他好几次被人打成重伤都是因为此事,王鸣玉心疼儿子,便不愿意让他去山上听传功长老讲课授法。

“那些传功长老自身就是外门弟子出身,凭岁数混资历才成为长老,若真有本事也不会一辈子只在外门,连山顶风雅轩的门槛儿都没踏进过几次,教你们都是做做样子,哪有真教本事的,何况你的姿质又那么差,听了也学不到什么,还要受那些人的取笑,何必没事自寻烦恼。”

“干脆老老实实留在家里种地,过两年娘再帮你说门亲事,我看草药村的白芷丫头跟你关系不错,那孩子秉性也好,你们两个挺合适!”

王择拿起水瓢了口凉水,扭头笑道,“我去不全为了成仙,书中自有人间道,听一些做人的道理也是好的,那些人笑话我就让他笑话好了,恶言如乱风过耳,何必留在心里,我虽然不开窍,但这点儿度量还是有的。”

王鸣玉闻言只能无奈地看他一眼,对走出门的王择说道,“择儿,若是那些人说娘的不是……你莫跟他们争执……”

王择应了一声,人已经到了小院儿门口,王鸣玉轻叹了口气,脸上却露出欣慰的笑容。

虽然女儿不在了,但老天却又给了自己一个儿子,如此温良恭俭的少年,纵然无修仙姿质,却也比那些利欲熏心的修行者强过百倍。

逍遥峰山腰处有一片庭院宅地,是外门弟子居住修行之所,王择背着书囊来到无拘阁,正赶上传功长老在给众人讲《混炼玄隐经》。

传功长老名叫赵无稽,也是外门弟子出身,在御诛山修行了一辈子也没机会成为内门亲传弟子,不过他有些机缘,曾经在山中捡到一棵千年灵芝草,吃下后凭空得了百年的道行。

人类修行百年为一小劫,承受小天劫,千年为一大劫,承受大天劫,赵无稽立刻迎来了百年小天劫。

他在成功渡过小天劫后,修为增长数倍,功体大成,在一次七峰论法会上大出风头,得了第三名,有幸进入道孤峰‘天书密藏’得了一部上乘玄功,就是这部混炼玄隐经,他也因此被四仙君姜玉庵提拔为逍遥峰外门传功长老。

那一次的七峰论法会前两名是一对孪生姐妹,被姜玉庵看中收为内门亲传弟子,进了风雅轩从此跟四仙君同吃一桌饭,同住一个院子了。

赵无稽羡慕之余不免有些嫉妒,他是个好面子的人,逢人就说自己只差半步就成为内门了,跟人说起那对孪生姐妹时,也以师姐相称,外门弟子背地里取笑他,称他为‘半步内门’。

‘半步内门’赵无稽虽然有些贪慕虚荣,但人并不吝啬。

别的传功长老要么只讲一些《道经》,《尹子》之类大而又大,玄而又玄却无实际修行方法的经书,最多传授一些最基础的《感气十六转》,《太上感应篇》之类的炼气术,赵无稽却从来不吝惜自己所得的那部混炼玄隐经,经常给逍遥峰的外门讲解其中奥义,以及自己修炼的心得。

因此他讲经授课时,听讲的人最多,连其他几座峰峦的外门都会过来听,为此引出不少争端来。

王择总是第一个到无拘阁的,赵无稽嗜酒如命,经常讲着讲着馋酒了便解下腰间酒葫芦喝一大口,一页经没讲完,人已经大醉了,他这人一旦喝醉了,声音就越来越小,最后头枕着椅子背睡去,有时能在一两个时辰后醒来,有时则能睡到第二天清晨。

王择平时要在田里耕作,少数空闲时来无拘阁听讲,每当他睡着时,其他外门弟子都陆续离开,王择觉得机会难得,便在无拘阁一直等他醒来,赵无稽有几次酒醒后发现讲堂里只有王择一人,自己酒醉口渴,王择便殷勤地递上蔬果,他很是高兴,就单独给王择开小灶,还会将这门玄功中精要关键处告知他。

如此一来,王择来的次数少,反而听得最全,只不过当赵无稽问起他修为的进境时,王择都内疚地摇头,“还是那样!”

赵无稽会拍拍他肩膀,然后安慰一句,“一切都是命!”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