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热泉很宽阔,看上去就如同一个小湖。
而就在这小湖之上,一艘福船静静地就躺在那里。
这艘船柁楼三重,底尖宽阔,首尾高昂,能容百人,本身虽然只有九丈,但依稀能看到,舰首之上的红夷大炮,即使历经了三百多年,依然光鲜。
走近看去,福船三层,下层装压舱石和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为士兵居住的地方。最上一层为露台。
这分明就是一艘随时能航行的大船,并且看船上整齐的东西,依旧能看到当初的模样。
“这个发现简直太惊人了。”
谷安秋显然还没有从这个发现中走出来,内心之中依然被这福船震撼着。
李阳则认真的观察着四周,远处的一堵巨石,顿时引来了他的注意。
巨石所在的地方,分别就是一处水道,想必这里必然有着机关,并且能直通外界。
五六个专家,借着一块舢板,就踏了上去。
李阳随后也跟了上来,直到上了船,依然被这场面震撼着。
红夷大炮1门、千斤佛郎机6门、碗口铳3门,迅雷炮20门,喷筒60个,噜密铳10支,弩箭500支,火药弩10张,火箭300支,火砖100块,及冷兵器上千。
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的火药库,更是古代军事博物馆。
随手拿起一只弩箭,赫然发现上面似乎被涂了一层特殊的油脂,很好地将其保护了起来。
正是有了这个油脂的保护,弩箭依然完好无损。
李阳看了看四周,顿时有些不解,随即问道,“清初到现在也有三百年了,这福船在这如此潮湿的环境中,为何一点损伤都没有呢?这福船就好像是刚造出来的一样。”
谷安秋呵呵一笑,然后说道,“这里虽然潮湿,但你没注意到这里的环境么?”
“热泉?”
“是啊,这热泉随时喷发,让这里虽然潮湿,但却是隔绝了大量的空气,而这里又常年密闭,外界的空气很少能进来,这样就处在一个平衡之中,使细菌微生物繁衍困难。”
“再看这种附着在武器上的油脂,很好地保护了这些武器的使用,并且我刚才观察了一下,这种油脂涂满了整艘福船,显然当初建造的人,就有长远的打算。”
李阳点了点头,喃喃地说道,“看来这是多尔衮的最后一步了,若是无法在竹舍生存,他就会远赴海洋,再不踏进中原,远离这是非之地。”
谷安秋呵呵一笑,自然知道李阳为何如此说,于是说道,“这福船上的武器非常充足,若是到了南洋,说不定还能在当地自立为王,成为一个岛主。”
李阳也是一笑,说道,“只可惜多尔衮的计划失败了。”
福船就这么立在这里,说不定一次都没有出去过,自然是不可能见到真正的海洋了。
这时,一个助理跑过来,说道,“谷老师,李老师,我们发现了船舶日志!”
“哦?快带我去看看。”
没有什么比船舶日志重要了,这可是这艘福船从建造到航行的重要数据,相当于这福船的身份证。
李阳自然也没有介意别人喊他老师,而是脑子中全部在想着那个日志,会不会就有重要的线索。
进入船舱之后,一种发霉的味道,席卷而来。
看来即使外面光鲜,但在其内部,仍然已经腐败。
船舱内整体是用木板构成,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有些已经腐蚀了。
李阳相信,若是再过几十年,可能这福船即使外面没事,但其内部都无法支撑这么大的船了,必然会轰然倒塌。
福船内部依旧有着五十几个舱室,最重要的航行日志,就在船舶驾驶室中。
一进驾驶室,就看到几个助理,小心翼翼地用白手套保护着航行日志,在谷安秋没有来之前,他们是不会看的。
谷安秋一看厚厚的航行日志,顿时一阵激动,当下也戴了白手套,屏住呼吸,翻开了第一页。
“天聪九年,奉镶白旗旗主之命,秘密建船于此地……”
“崇德元年,旗主大人亲自视察此地,后又迁朝鲜工匠百人于此……”
“崇德二年,福船建造完毕,坑杀朝鲜工匠……”
“……”
之后便是一片空白,李阳依稀能看到日志又被撕毁的痕迹,直至最后一页。
“顺治七年,摄政王再次来到船上,眺望远处,内心悲凉,呜呼……”
“……”
内容并不多,除了建造的记录,就是最后一页的摄政王,显然是指的是多尔衮。
这个日志就如同一盆冷水,泼在了李阳的心头。
“可惜!”
不但是李阳,就连谷安秋都觉得实在太可惜了,这时一个小助理眼尖,看到一旁有一些碎纸屑,尽管这么久了,似乎依然连着那堆灰尘放在一起。
当下他就一阵惊呼起来,李阳自然也看出来了。
“不要动!这些纸屑一碰就碎!”
然后小助理就如同珍宝一样,用镊子一点一点地夹起来,然后放在袋子中,准备拿回去研究。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小助理对李阳很有好感,于是指的手中的塑料袋,说道,“李老师,您看,这个好像是满文。”
“哦?能看出是什么字么?”
李阳自然是不认得满文的,但谷安秋老师认识,他看了一眼,就说道,“上面应该是一个人名……布木布泰!”
李阳眼前一亮,说道,“孝庄文太后!”
随即又联想道,“难道孝庄太后曾经来过这里?”
这可是重大发现了,可能直接颠覆了李阳的认知。
在李阳看来,之前所有的发现,都好像是多尔衮怀念亡妻所做,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李阳觉得多尔衮爱的人,分明就是海兰珠。
他想要隐居在此,也就是为了海兰珠,只是最后失败了,海兰珠进了宫,陪伴在皇太极的身边。
多尔衮心中不甘,所以才建了这个地方,当建成的时候,他就可以躲避皇太极的追杀,陪着心爱之人隐居在这里。
但这个日志的发现,似乎又觉得不对起来。
日志上明明就是写着,开始建造的时间天聪九年,也就是1635年,这时多尔衮24岁,可能建造这个的工匠,还是从林丹汗之子额哲那里收服的。
李阳可是记得,这一年多尔衮拿到了最重要的传国玉玺。
而第二次来的时候,是崇德元年,就是1636年,这一年,多尔衮亲征朝鲜,俘虏了朝鲜国王,因为这次战功,所以被封了和硕睿亲王。
那些朝鲜工匠,应该就是这一次大战之后弄来的。
这一切都证明了多尔衮是在皇太极的眼皮底下做出这件事的,能进入这里的,必然是绝对的亲信,这从他坑杀朝鲜工匠就能看出来。
那被撕下了日志中提到的布木布泰,定然是在坑杀朝鲜工匠之后,在顺治七年之前发生的事情。
李阳觉得不太可能是在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只能是在皇太极活着的时候。
那么这个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很多。
建好这艘福船是1637年,海兰珠是1641年死的,皇太极是1643年死的。
那么由此就能分析出,布木布泰就是海兰珠死前,在这里私会多尔衮,给皇太极戴了一顶好大的绿帽子。
等等……
顺治帝福临是1638年生下来的!
李阳惊呼一声,“多尔衮是福临的亲爹!”
多尔衮为何会保着福临,就是因为他是福临的亲爹。
但这时不能说出来,即使他是摄政王,孝庄是太后也不行。
后来孝庄太后下嫁,这让福临恨多尔衮恨得牙痒痒。
直到多尔衮死后,掌握大权的福临,才干出了开馆戮尸的事情。
无奈之下,孝庄太后只能告诉了他真想。
把亲爹开馆戮尸,这在古代绝对是大逆不道的,而福临的皇位,根本上说,是多尔衮给他的,这让福临一下子就想不开了。
福临为何最后会出家,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这个事情。
谷安秋看着一脸紧张的李阳,说道,“你刚刚说什么?”
“多尔衮是顺治帝的亲爹!”
随后李阳便将猜测,完全的讲了出来。
谷安秋一脸震惊,张张嘴说不出来一个字。
“你说的也太玄了!”
李阳说道,“谷老师,你不觉得在皇太极跟宸妃海兰珠如胶似漆的时候,先一步进宫的布木布泰,却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妃子,这一点让布木布泰很嫉妒么?”
“并且清代早期的后宫制度并不完善,私会外男,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孝庄太后年轻时,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曾为劝降洪承畴,亲自为他掌灯,这在中后期的清代,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并且太宗实录中,对布木布泰,并不是如此重要,只有后来因为他儿子登基,这个年轻的女人才崭露头角。”
谷安秋看着李阳越说越兴奋,似乎也对这种说法,并没有反驳,只是认可,却还需要从长计议。
这时,远处通信得知,钱伟带领的一队,在左边发现了一座寝宫,里面的家具摆设,与沈阳故宫中的永福宫,如出一辙。
钱伟甚至还说,似乎这里有女人曾经居住过的痕迹!
谷安秋听到后,久久不语,于是将李阳的猜测,告诉了钱伟。
钱伟顿时道,“荒唐!李阳真应该去写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