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广州仁安街最繁华的路段上,鞭炮齐鸣,张罗旗鼓。路上被围的水泄不通,大家都驻足观看舞狮,那舞狮团本领甚好,虎虎生风,看的老少爷们时时喝彩。今天是何日子?原来是一家医馆剪彩。那医馆牌匾上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写作:宝芝林。

“哎呦,你踩我脚了。”“你往前去去。”人是只能进去,想出来那是没折。莫非这广州城的人都有病?非也,大家都是奔着这医馆的主人来的,想一睹曾经这位少年英雄的风采。

这年黄飞鸿正值30岁,因家父黄麒英抱病去世。遵父亲遗嘱:回广州开设医馆治病救人,另设武馆,传人民武艺,以图光复中华,免受西方列国压迫。黄飞鸿在医馆二楼看这人山人海自是欢喜,便整理整理袖口衣襟,走到回廊。有人高喊“黄师傅来了”顿时吵闹的医馆内鸦雀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便见一男子双手抱拳,大声说道:"飞鸿在此感谢诸位捧场,诸位日后有事,飞鸿定当鼎力相助。"大家先是错愕一阵,才是连连鼓掌。这黄飞鸿与大家心里想的样子差距也太大了点,大家以为黄飞鸿一习武之人应是个黑黑壮壮,胡子拉碴的糟汉子。可这黄飞鸿一身丝绸做的白色儒袍,说话谈吐温文尔雅,倒像个饱读圣贤书的儒生。

这有人捧场,自然有人闹事。这片刻间,武馆外便来了个一队人马,约二三十人。为首的汉人看起来已年过五旬,走起路来却是步步生风。

到了门口,老汉道“老夫陈平,师承王隐林主练侠家拳,今日特来拜会黄师傅。”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来砸场子的。周围的平民百姓窃窃私语,“这不是陈师傅吗?又来砸场子。”

飞鸿拱拱手道:“陈师傅之名我在外省就有所耳闻,幸会幸会。”陈平大笑后道:“黄师傅见笑了,倒是黄师傅少年英雄如雷贯耳,今日特来讨教。”

飞鸿笑而不语,作了个请的手势,便带陈平去了后院。二人到了院内,也不废话。各自脱了长褂,互相行了礼,便摆了姿势准备比武。打了十几回合大家都互相试探,谁也未用真招。打三十回合左右,陈平自知自己年老,持久战不敌黄飞鸿。终究按耐不住,发起猛攻。这侠家拳特点就是发拳快猛,刚劲有力。黄飞鸿用手接了一拳也是暗暗吃疼。再打几回合,黄飞鸿是越打越猛,这功夫路数也看不出来师承谁家,功夫招式五花八门。终于在对拳之时,陈平不敌后退三步。比武就这样结束了。

陈平脸上挂不住,本来想砸场子,结果棋差一招,输了。拱拱手拿起褂子就要走,飞鸿道:“且慢,陈师傅不如与我去旁厅一叙。”陈平听后,脸色一冷:“不必。”

那日之后,飞鸿天天去陈家武馆拜会陈平,陈平避而不见。终于在第三日,俩人撞了正着。陈平见到黄飞鸿便要走,飞鸿连忙上前拦住陈平:“陈师傅,我已经再次等候多日,你为何不肯见我?”“我那日比武,技不如人,甘拜下风。莫要再纠缠与我。”飞鸿听后:“陈大哥,飞鸿是有要事相求,绝无纠缠之意,还望陈大哥听我一言。”这陈平不愿在于飞鸿蛮缠下去,“进来”自己便朝着正厅而去。

这陈平自然是坐主坐,飞鸿坐客座。陈平不说话,飞鸿也不敢开口。陈平高声嚷道:“有话快说。”飞鸿站起身来,鞠躬作揖。

“陈师傅,当年王隐林前辈与家父也是广东十虎之一,为求光复中华,弘扬武术。这侠家拳发拳快猛,刚劲有力,好生威猛。所以飞鸿斗胆请陈大哥教授与我,飞鸿自当也将毕生所学授予陈大哥。”

陈平听后惊得说不出来话,手中茶杯啪的一声掉在地上。“痴人说梦!再说武行规矩你也知道,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这祖宗规矩岂可能破?”

“陈大哥,此一时彼一时,家父在世之时,我随家父闯荡南北。我10岁那年,西洋力士公开摆擂,打擂豪杰不计其数确都惨败,家父观擂半月之余发现那西洋人所用搏击之术不像我等百家之术各有所长,却也无百家之术的弊端。”说到这,黄飞鸿是越说越激动,声音越来越洪亮,与之前的儒生模样判若俩人。“练拳上功夫的,腿劲稍差,练腿上功夫,与之相反。家父回家之后精心研究一年有余,在洪拳基础上融合其他拳法,加以改进。又看多部北方脚法,加以融合,创《虎鹤双形拳》,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次年春天,痛击西洋力士,耀我国威!陈大哥,自鸭片战争以来,大清处处受到西方列国欺压,如今国难当头,还顾何门第之别?吾辈当自强!”

陈平看黄飞鸿此时豪气冲天,也是感慨万千,谁年轻之时不是一腔热血?不由得说道:"老夫枉活五旬,老夫枉活五旬!活的不如黄兄弟通透,黄兄弟远在江湖,心系天下大义。老夫刚刚还,刚刚还那般态度。"说到这,陈平便起身要跪。飞鸿眼疾手快,急忙拉住陈平。说道:“陈大哥何故如此,若陈大哥不弃,飞鸿愿与陈大哥结为异姓兄弟。陈大哥长我几岁,以后我便称你为兄长。”说到这,陈平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只能不住点头。过了片刻,说道:“兄弟所说之事,愚兄定当鼎力相助。”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