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朱纨明知故问:“这是谁?竟然敢问我要东西?”

赵文华说:“这是杭州首富、商会会长伍定。”

朱纨说:“什么伍定六定的,我没收的是番货,我征用的民船全部用来打击海盗。一个满身铜臭的商人竟然也配跟我这个朝廷命官说话?难道不知道片帆不准入海的规定吗?”朱纨十分蔑视伍定等商人,无奈,赵文华只有开口了。

赵文华说:“其实海禁过严对谁都不好。我大明虽然实行了‘片板不许入海’的海禁政策,但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不敷耕作,这迫使一部分人需要通过海上贸易来维持生活。沿海百姓向葡萄牙商人出售米、面、猪、鸡之类的食品,售价能比正常价格高出一倍,而采购葡萄牙人的胡椒、苏木和象牙时,偏偏又其价尤平。闽浙大族与普通百姓都靠海为生,如此严厉的海禁政策截断了其收入主要来源。”

朱纨说:“你只看到了沿途百姓生活的困难,没有看到那些死去的人。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盗群体日益庞大,走私活动猖獗,造成了东南乱像。”

赵文华说:“东南大乱的原因是管理不善引起的,如果管理得好的话完全可以避免的。”

朱纨不解地问:“什么叫管理不善?”

赵文华说:“根据大明铁法,除去进贡,商人私自舶来番货在沿海贩易是违法的,所以海商一般要和大姓以及当地的缙绅接头,一方面取得他们的庇护,另一方面也有赖他们的转卖。但问题来了,一些巨室贵官坑骗欺哄、吞食信义,番货先拿到手,银钱却拖欠着,根本不打算还,还常以告官相要挟和恐吓。这样商人与沿海的官绅产生了矛盾,为了泄愤报复,时时有所杀伤。而大姓、缙绅一般都有朝廷的背景,不是退休的大员、就是家中有人为官的地方贵族。于是那些昧心占有商人财富的官绅恐惧商人的报复赶紧告官,而那些海防官员为推卸责任,故意张皇其辞,遂引发出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央的“海上奸民武装掠夺我辖内良民”的结论,从而海禁愈加严厉,商人活动环境大为恶化,原来在中国沿海岛屿上建的据点无法再呆下去了,于是就以日本肥前的平户岛为基地,以倭的面貌开始了具有报复性的反海禁斗争。这便是倭寇产生的时代大背景。在报复的过程中,倭寇看到中国东南沿海武装力量极为薄弱,于是便放弃走私贸易转而进行无本万利的武力劫掠。所以我认为,只要管理规范,那么东南乱局便能稳定,为了东南的民生,还望朱大人深思。”

哪知朱纨坚定地说:“不需要深思,我吃的是朝廷的粮,穿的是朝廷的衣,领着朝廷的俸禄,我就要为陛下分忧,执行朝廷的政策。”

赵文华说:“常言说得好: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忠臣首先是造福于民。”

朱纨说:“什么民为贵,君为轻,这只是一种托词罢了,我只知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我的权力是皇帝给的,我就听皇帝的。你什么时候见过百姓比皇帝贵?民那么贵,能给我权力吗?”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