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终于不出所料,当时楚汉相争,对峙于垓下之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一举击败项羽,使之乌江自刎。真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想成功每一个弱点都是致命的。成功之路,只有德才兼备才可。

虽然刘邦称帝,建立汉朝,但社会残破不堪,经济凋敝,国家贫穷。人民大量流亡。皇帝下令昭告全国,轻徭薄赋重农抑商。作为士兵的我们都复员回乡搞生产。我来到长安附近的一个县城,县长发给我一块土地和田宅。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一样。

终于安顿下来了。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我就起床,穿好我的汉服,吃了几个大饼,就拿着锄头,乐呵呵的往我的田地走去,沿途的风景真优美啊,鸟语花香的。我把土地分为三部分,大部分用来种粮食,一部分用来种秋葵,还有一部分种几颗果树。这秋葵可是个好东西,既有营养还好吃。我要再多种几棵。

现在最关键的事是要找个媳妇了,我之前一直在军队打仗,现在不打仗当农民了,又有了田宅,是应该找个媳妇了。县长经常派人来询问我,督促我,赶快找个媳妇要不然就要惩罚我了,咱这也是着急啊,我初来乍到又不认识什么朋友,还得靠邻居们帮忙,也多亏了热心的老乡们!终于找到了媳妇,成家立业,再生几个大胖小子,这人生就圆满了。

我孩子还没出生呢,高祖皇帝就死了,唉,这么好的皇帝怎么就死了呢?听邻居们说是之前讨伐英布叛乱时就受伤严重,今年是创伤复发,不治而亡。新登基的小皇帝不像之前那么强势,他减轻了赋税,对商人的限制也减轻了,还有就是儒家的思想限制也减轻,废除了“挟书令”。真是太高兴了,我跟家里人商量着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把地窖里的吃不完的粮食和果蔬拿出来,我挑到县城街道上去卖。我媳妇十分同意,还让我小心点,别累着。我回头笑着说,放心吧回去吧,我下午就回来了。

我是大字不识一个,整日的辛苦劳作,我是多么希望我的儿子能够别受我这种苦,当他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进私塾学习,就是希望望子成龙,将来也能当个官,光宗耀祖。这小子也是争气,每天一回家就摇头晃脑的把当天学的论语,春秋什么都背给我听,我高兴的拍拍他的头,吾儿聪明,必能当大官,走,上街想要什么爹给你买。

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我已经鬓发斑白,虽然儿子没有当大官,但当了一个私塾先生,也算是成才了,没有辜负大家都期望。唉,我老了,不中用了,只能靠年轻人养活了。好在国家政策好,每个月都给米一石,肉20斤酒五斗,都是县长亲自查验后再派人送来,从未有过拖延。还给了我们老年人每人一个手杖,有了这手杖上街人们都对我十分尊敬。哎,我每天也都是丰衣足食,吃饱了没事去街上逛逛,日子过得相当逍遥自在。再活个十年享福就够了。

后来也不记得是哪个皇帝当权,反正都是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好政策。家里光景这几年是越来越好了,不愁吃穿。跟几个老邻居聊聊天,不经意间听说,吴楚之地相当富庶,吴王强势,之前吴太子入朝,跟皇太子发生争执被失手打死了,这吴王强势骄横,是个睚眦必报之人,他早晚会启兵造反。说到这,我们就唏嘘,放着这么好的日子不过,造什么反啊?

当时景帝刘启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把吴王逼急了。联合楚王等七王启兵造反,声势浩大。我儿子就被充军拉去打仗了。

那天,街上一阵吵闹,沸沸扬扬,我到街上一看,大臣晁错被士兵押运到东市,直接腰斩了,当时就血溅五尺之高,把我吓得立马就逃跑了,阿弥陀佛,罪过啊。邻居们一边说着这个晁错被杀,这是要向叛军妥协啊,听说这个吴王可不是什么善良之人,现在人民安居乐业,人心所向。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吴王成不了气候,肯定必败无疑。不过这个藩王权力实在太大了,朝廷还是要削弱,要不然还会有其他王叛乱。历史往往是有规律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就是民心所向。七国之乱很快被镇压,诸侯王权力也逐渐削弱。

但我儿子还是没有回来,他由于治军有方,被调到北边抗击匈奴了。公元前156年,景帝去世,武帝刘彻登基,我见过他,他可是个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英主,他经常亲着高头大马,到郊外猎场捕猎,雄姿英发,必能一举解决北方匈奴侵略的问题,解决汉朝最大的心腹大患。

当时文人儒士虽然已经解禁,但还是不能广泛宣传,还是崇尚黄老无为之学,也正是由于这清静无为放任自流导致了诸侯王和富贾豪强的狂妄不羁,为非作歹。我们家的土地就被那个狡猾的地主给骗去了,这群人简直就是强盗。

武帝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时候该教训一下那些不学无术的混混了。如果我儿子在这以现在的时局必能当个秀才举人,甚至入朝为官,可惜啊,他还在守卫边疆,也不知道他过的怎么样。

我这几年身体越来越差了,站都站不稳了,怕是时日不多了,十里八乡的也就数我长寿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只是希望我儿子能打败匈奴,平安归来,荣归故里。我找来书生,给儿子写了最后一封信,我只是说让他放心,我一切安好,让他照顾好自己,好好守卫边疆,早日平安归来。之后就心满意足的闭上了眼。

我儿子这边一直是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自从汉武帝开始,一改之前的消极防御,改为积极反击。大大小小的战争不下几十场,我儿子是伤痕累累,侥幸存活下来,后来辗转回到家乡,靠着朝廷给的抚恤金,困苦度日。后来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简直要活不下去,不断暴动。武帝后来终于悔悟,颁发罪己诏,减轻赋税,除去残暴,才挽救了社会危机,但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之后我出生在公元前10年,一个平民百姓家,我本身就是个平凡人也没有什么做大官的命啊。

当时天下虽然还是刘氏皇帝,但当权的是一个叫王莽的权臣。听家里人说,我们家本来有很多土地,人口众多,但是我们家都是忠厚老实之人,被那奸诈狡猾的地主骗走了。那年闹饥荒我们家没钱没粮活不下去了,就问地主借了一点钱,没想到还钱的时候变成了高利贷,把我们家的田宅全都骗走了,也怪家里人老实不识字,那个昏庸的县长收了贿赂,也不管我们,我们一家死的死散的散,家就落败了。

多亏了亲戚朋友们接济我总算是活下来,长大了,我内心对这个腐败的朝廷充满怨恨,我恨这个地主抢我田宅,恨这个县长碌碌无为,恨这个朝廷,这天下早晚要灭亡。

后来王莽代汉建新,改制。他把好好的钱币改的乱七八糟,什么金银铜甲壳,混杂不清,改来改去,原本家里还有几个钱,现在渣都不剩,什么玩意儿,我们都不屑用,都丢弃在院子里。

为了生存我跟几个小伙伴打算凑点钱买块地,刚买完,国家就说这是违法的王田不准买卖,你这地跟这山林川泽都是国家的,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我们打了一顿,还把土地都收走了。这天下还有王法吗?还我土地,还我钱财。气不打一处来的我,来到街上,想找朋友诉说苦衷,谁知他也正生气呢?原来他家丧葬祭祀没有钱,向钱府借了一百钱,结果还钱时要还一千钱,这也太多了。还有位兄弟是卖酒的,昨天被官府全部查抄没收了,说要收归国家。不由分说连抢带拿,简直是强盗。这王莽真是胡作非为,你看着吧,很快就玩完的。

那几年的日子真是苦啊!偏偏天灾人祸不断,先是旱灾接着蝗灾,之后又有黄河决口,这是上天震怒了,上天给我们信号要我们起义反对王莽的残暴啊!我们几个老乡,一合伙,加入了绿林军启兵攻击朝廷,我们先去地主家杀了那个骗我田产的仇人,又杀入县府,分钱分粮,这都是之前你们抢夺的,现在我们要拿回本来就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县长听到消息早就吓跑了,算你小子跑得快,要不然非叫你血债血偿。

人民群情激动,高声呐喊,攻入长安,杀王莽。当时的起义军首领叫刘玄,也是能征善战之人。他命令刘秀为将军,冲入长安,斩杀了王莽。至此总算报仇雪恨了。刘玄称帝当了皇帝,其实只要是为民着想,爱民如子,谁当皇帝都可以。但总是要选择那个最好的吧!这个刘玄比起刘秀好像还是差点。我们一直是跟着刘秀,我看此人恩威并重,德行普及四海。不管是从政还是治军都是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民心所向必能成为一代英主。而刘玄此人狡诈,杀害了刘秀的哥哥,难成大事。于是众人都拥立刘秀为皇帝,启兵攻击刘玄。玄汉政府不堪一击,文武百官全都投降了赤眉军。

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即为光武帝。当时真是农商凋敝,百姓疲惫贫苦,渴望休养生息。皇帝释放奴婢,轻徭薄赋,精兵简政复员士兵,反腐倡廉废除酷吏刑罚,也算是名副其实伟大的明君,社会风气逐渐好转,社会安定,经济恢复,我又可以回家种地,安享晚年了。后来光武帝逝世,人民都悲痛欲绝,纷纷到街上悼念这位伟大明君。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他带给我们的。他带领我们从之前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天下太平丰衣足食,国富民强,他功不可没。可惜啊,怎么这么快就去世了呢?太可惜了。

后来继位的刘庄也是个不错的勤政的皇帝,对官吏十分严苛,对百姓十分友好。经济发展,社会安宁。

后来,他重视崇尚礼制,倡导尊师重道的风气。

再后来,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想-佛教,我的很多邻居都信佛教,并不厌其烦的说给我听,我也有所了解。大家也就是图个新奇,流行了一阵之后,也就归于平静了。

只要能好好的幸福的活下去就心满意足了!

生逢乱世,就会知道和平是多么的幸福。东汉中期之后,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皇帝都是小孩,不懂事,有外戚主持,过几年,又利用宦官夺权。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是些个奸诈小人,腐败分子。从来没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