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名癸,帝发之子,史称夏桀。桀在位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危机四伏。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大兴土木,他筑倾宫,人立于倾宫楼上有危之感。夏桀荒淫无度,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妺喜欢笑不已。夏桀还放饿虎于市中,欣赏人们惊恐逃命的样子等。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以稳固,陛下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夏桀就是不听,还下令将关龙逄杀死。夏桀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残杀百姓。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汤于是起兵统帅诸侯,伊尹誓死追随。商汤跃马奔驰,手中挥舞着兵器斧头讨伐夏桀,豪情万丈地说:"大家都过来呀,靠拢些,你们都仔细听我说,夏桀恣意用尽众人的劳力,无休止地消耗夏朝的国力,普天下百姓们都说:'夏桀你这个该死的太阳什么时候衰亡呀?我们都愿意与你同归于尽。'倘若辅助我,我会大大地赏赐你们。倘若不听从我,那我就会杀了你们。"夏桀打了败仗,逃奔到鸣条,夏军把夏桀流放于南巢,桀最终死于亭山。
商朝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相传契是简狄吞玄鸟蛋而生,商人便以玄鸟为图腾。契的六世孙王亥驯服了牛,除了用牛耕地,还发明了牛车,用牛拉货物,开始发展以物换物的商业贸易,使商国逐步强盛起来。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武丁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帝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河南商丘,就以"商"来称其部落。君主仲丁时,商朝的国都开始了频繁的迁移。至盘庚时,又将国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商。武丁太平盛世时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还出现了三联甗重器。夏朝末年,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商朝人口约600万,士兵约15万,军队的武器装具,主要有战车、弓、箭、戈、矛、刀、斧等。商朝对于天文天象的记载、对于干支记时法的运用等在甲骨文上有所反映,并用年终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明确的十进制,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汤在亳营建新国都、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之战创造有利条件。汤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汤以宽治民,轻赋薄敛,布德施惠,吊死问疾,百姓亲附,出现了"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商汤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汤准备土特产、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王都朝贡。伊尹在夏都斟鄩,取得夏王妃妹嬉的宠信。夏桀得知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于是派使臣至商国召汤入朝,并囚之于夏台。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汤。夏桀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高兴时,也就下令将汤释放回商。夏桀囚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纷纷投奔商,愿助汤灭夏。商汤见叛夏归商的人愈来愈多,就和伊尹对夏的方国韦国展开进攻。韦国被灭后,汤接着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夏桀下令罢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后,昆吾的夏伯自恃其能,率军向商进攻。伊尹请汤率军迎战昆吾,大败昆吾军,并昆吾土地。汤停止朝贡夏朝以试夏桀的实力,桀召九夷之师攻商,商汤知道时机不到,就马上向桀请罪,卑辞厚礼表示臣服,恢复进贡,去掉了桀心中的芥蒂,赢得时机。一年后,因桀反复无常,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公元前1666年,商汤在景亳誓师,正式兴兵伐夏。夏商两军在鸣条之野相遇,展开了大会战。商军经汤动员以后,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汤将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汤经过二十年的征伐战争,最后灭了夏王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王朝。商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夏桀就忧愤病死在亭山。汤二十七年,商汤迁九鼎于河南商丘。汤二十九年,商汤百岁而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