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康大军修养还未到十日便开始攻打永州。
浩国首都北平宫内听说此事邓广与大臣们慌乱不已,一日早朝,邓广对众臣说道:
“这刘康又开始攻打永州了,诸位爱卿可有御敌良策。”
邓广说完后满朝无一人说话全都沉默不语。
邓广见无人说话,叹息道:“想不到我堂堂大浩国,如今有外患来袭满朝竟然无一人敢言,一群酒囊饭袋。”
听完邓广的话,一位长相温雅,名叫许雅的文官说道:
“陛下,并非我等不管,只是这打仗的事我等文官实在是没法子啊,这应该靠我们浩国兵马大元帅邓佳元帅啊!”
邓广听了许雅的话对邓佳问道:“邓爱卿,你可有信心击垮敌军?”
邓佳回道:“回陛下,微臣当然有信心击垮敌军,只是现在军器不足,恐怕得暂缓出兵啊!”
邓广听了怒骂:“又缓,再缓几日刘康就打到北平来了,说什么军器不足这些借口,我每年给你那么多军饷,是不是都被你和你的几个亲信给贪了啊!”
“陛下,臣怎敢贪赃军饷啊,这可是掉脑袋的罪啊,陛下冤枉臣了。”邓佳被邓广吓的满头大汗。
邓广听了道:“你还给朕在这装清廉,我告诉你,我已经收到不知道多少封告你邓佳私吞军饷的奏折了,我告诉你,这个仗你必须要打,只许胜不许败,若胜了,朕对你贪污之事可以从轻发落,如若败了,满门抄斩。”
邓佳见邓广是铁了心要自己前去御敌也不敢说什么了,便同意道:
“微臣遵旨,定不辱陛下使命,击退敌军。”
“退朝。”
邓广说完后衣袖一挥,转身离去,朝内的大臣们可是被吓得不轻,邓佳见到邓广走后,指着许雅吼道:
“许雅,你是何用意,故意坑害老子是不是。”
许雅倒是平静的很,擦了擦汗说道:“吵什么,吵什么,你是兵马大元帅,我向陛下推你领兵御敌难到有错吗,再说了,你贪了那么多,为国家做点贡献不应该吗,无耻之徒。”
邓佳听了更是生气,冲过去要杀了许雅,还好旁边的人拉住了邓佳,许雅整整衣服,大摇大摆的走出了殿堂。
邓佳虽然气,但是想想现在陛下已经下了死命令了,如果再不出兵,那可就得掉脑袋了啊,这个许雅虽然可恨,但是现在还不是处理他的时候,得先把刘康给处理了,不然浩国可就得亡国的风险了。
许雅走到了青龙门前遇到到了浩国丞相徐谦,徐谦对许雅称赞道:“许兄,今天说的好啊!”
许雅道:“哪里哪里,丞相过奖了,我只是看不惯这邓佳贪了那么多现在要打仗的时候却缩起来了,他和他手下那些个人贪了多少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徐谦道:“是啊,每年军饷不知道有多少被他们给吞了,这不是说话的地方,走,去我家坐坐,请。”
许雅道:“徐大人请。”
邓佳回到了府中与手下的将军探讨如何对付刘康军。
邓佳道:“现在刘康开始攻打永州了,谁愿意前去带兵支援永州。”
一位名叫李英的人对邓佳说道:“元帅,敌军领头的可是杨涛,上次青州之战他连杀我军三十多员大将,现在我军几乎无人敢与他交战。”
邓佳骂道:“一个小小的杨涛,就把你们吓成这样了,一群饭桶,我要你们何用之有?废物。”
张顺道:“是是是,我们对于杨涛的武艺都自叹不如,说我们是饭桶我们认了,谁让我们没本事了,元帅,要不您亲自上阵?”
邓佳听了咳嗽了两声道:“额,我是元帅,不能轻易与敌军交战,万一出意外了怎么办,我是要主掌大局的,所以此事再议。”
张顺低下了头努力憋笑。
正当朝廷内文武两派争执不休的时候,按照刘康之前的计划,杨涛已经领兵到永州城下了,许凯也带兵来到了岭城,永州与岭城均为浩国的繁华之城,之前攻打的青州也是军事重城,朝廷内的禁卫军大多数都是来自于青州,浩国丢失了青州可真是损失惨重。
杨涛领军带到了永州城下,永州太守张胜在城墙上见此状后惊慌失措的一直在擦汗,咽了咽口水道:
“传令下去只需守住等待援军即可,不必出城。”
张胜手下一位将领到:“张太守,请听末将一言,太守想吃等待援军到来,前后夹击一举拿下杨涛固然是好,但也不能让杨涛小看了我们,末将陈斯申请出战杨涛。”
张胜问道:“陈将军可知杨涛之勇?”
陈斯答道:“末将知晓。”
张胜又问:“既知杨涛之勇,还敢和他一战?”
陈斯又答:“大丈夫生时应当保家卫国,死后也应当魂佑浩国。”
张胜感叹道:“好啊,我永州将士若都有陈将军之勇,何惧杨涛啊,陈将军,你如胜了,我便上奏朝廷让你加官进爵,若败了,我不会亏待你的家人的。”
“多谢太守厚恩,末将感激不尽。”陈斯说完便拿起大刀冲出城去,应战杨涛。
陈斯冲上前去,一刀劈向杨涛,杨涛举戟挡住,起身一脚把陈斯踢落马下,陈斯还未站起身来,杨涛便一戟刺向陈斯,陈斯猝。
张胜见了连忙叫人收起吊桥,避战不出,杨涛派人在城下叫骂了一个小时,但始终无人应战,杨涛见此状,下令鸣金收兵。
杨涛与将军们回到营寨,杨涛手下一位名叫杜蟒的手持双斧的粗犷大汉道:
“这些个怂儿子,总是不敢出来于我们一战,要我说啊,就应该直接攻城。”
杨涛道:“杜将军稍安勿躁,不能鲁莽行事。”
军师李翰文道:“杨元帅,我前两天观天象,估计几日后会有大雨,到时候我军运粮不便,还是速战速决的好啊。”
杨涛道:“军师所言极是,但是浩军一直避战不出,这样吧,李松、李翰文你们两个随我出去看看。”
“是!”两人答到
杨涛与李松、李翰文骑马来到一座山顶,杨涛见永州城门前的护城河和旁边的险山感叹道:
“这永州真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啊。”
李翰文道:“对呀,那护城河深至少有20米,水深15米,如果暴雨来了,水就更深了,到时就更不好攻了。”
杨涛一言不发,一直看着永州在思索着什么。
“军师,你确定这几日会有暴雨吗?”杨涛问道
李翰文答道:“当然确定。”
杨涛听后对李松说:
“李将军,你派人偷偷的去把永州两旁山上的树木砍伐一半,咋们给他的护城河多涨些水。”
“得令。”
说罢李松便安排人去了。
杨涛对李翰文道:“军师,麻烦你挑选一些水性好的军士,并且这几天多造船只。”
“好,我马上去办。”……
二日后,天空雷声一响,大雨便落了下来,张胜见下如此暴雨心想:
“下如此暴雨,敌军肯定寸步难移,正是天助我也,难怪这两日他们四处砍伐,看来是为了加固营寨啊。”
三日后,由于李松派人砍伐了护城河旁的大量树木,从而雨水直接冲破树林,流往护城河,加上磅礴大雨,护城河的水已经漫了出来直淹永州城,此时杨涛抓住战机派兵乘船渡过护城河,直接撞开城门杀将进去。
一个小时后杨涛占领了永州,占领永州后杨涛急忙下令加深护城河,以防后患。
与此同时许凯也攻下了岭城。次日刘康进入永州,刘康满心欢喜的来到了华龙殿,坐了下来,说道:
“这次攻打永州和岭城,杨元帅和许将军是头功,应当重赏,我军自起兵以来,到现在已经占领了四座大城了,好啊。”
李翰文走出来道:“主公,在下觉得下一步不应该再继续攻打了,我军需要养兵一些时日,主公下一步应当称帝。”
刘康与众臣听了李翰文说的都惊了,张松反驳道:
“主公,李军师所言不可行啊,我们现在手里还只有四座城池,虽然都是繁华的城池但是现在称帝还是有点急功近利,到时若引来多方围剿可就遭了,军师想史册留名这我能理解但是现在称帝还太早。”
李翰文对张松道:“张先生此言差矣,我这提议并非是为我自己。”
又转身对刘康道:“主公,请您听我一言,现在天下只有一个浩国,所以天下才子猛将大多数会投奔于浩国,我们虽然现在强势但也需要新的人才的加入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强大,我们国家成立了到时候许多人便会投奔我们,况且浩国现在已经是民生哀怨,现在我们立国是很好的机会,主公您此时便可成立帝王霸业呀!”
许凯道:“军师所言有理,主公此时便可成帝王之业。”
刘康陷入沉思中,不断的想着其中的利与弊,华龙殿中也异常安静,安静的连殿外的鸟鸣声都能听清。
半小时后,刘康道:“好,从此刻开始,我刘康便要创千秋霸业,国号为“远”,我刘康为大远的第一任皇帝“远武帝”,从此以后且北、青州、永州、岭城的百姓皆为远国百姓,永州为远国首都,一月后攻打聊城、吕州。”
众臣跪道:“臣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虹星303年刘康与永州建国称帝,国号为“远。”
刘康称帝建国为“远”的消息已经传遍浩国,邓广得之后大怒,一日早朝,邓广骂道:
“你们听闻了吧,刘康称帝了,这天底下有两个皇帝了,邓佳,你是干什么吃的,你出的兵了?你的大军了?去哪了?”
邓佳道:“禀报陛下,我正准备发兵时突然下起了暴雨,所以耽误了发兵时间,请陛下赎恕罪。”
邓广道:“你因为暴雨耽误了发兵时间,可是人家杨涛靠暴雨直接夺下了永州,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自己去领一百军棍。”
邓佳道:“是,微臣办事不力,应该受罚,但是微臣还有一建议,竟然现在刘康已经称帝,那我们不如就与他去议和,陛下您看如何?”
邓广道:“这个主意不错,议和后我们便可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便可一举灭了远国。”
许雅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此时需要修养的不是我们而是他刘康啊,我们此时应当主动进攻灭了远国。”
邓佳道:“陛下,依臣所见,许雅之言真是可笑,我打了大大小小上百场仗,你能有我懂用兵之道?此时就应当养兵,所以议和之计实乃良策也。”
邓广听了道:“也对,许爱卿才华出众但毕竟没有上过战场,这些事还是听邓爱卿的好,议和的事情就交给太傅谢楚吧,谢爱卿,你可愿往?”
太傅谢楚答道:“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议和之事就交由微臣吧!”
许雅听了,深叹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