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见王夏没有否认,李力一脸的坏笑,摇晃着脑袋说道:“哎呀,我刚开始也觉得不太可能。可是人家说的有鼻子有眼的,不像是造谣。”

王夏放下手中的书本,审视着李力:“是阎解放说的吧?除了他也没别人了。”

李力眼珠子转了几圈,故作气愤的说道:“这家伙到处乱说,要不要教训教训他?”

王夏微微一晒,无奈的说道:“马上中考了,你丫再不收收心,只能和我一样去找工作了。”

李力闻言惊呼道:“你的意思是你打算上高中了?你没开玩笑吧?”

周围的同学听到李力的惊呼,都好奇的围上来,七嘴八舌的问怎么回事。李力把王夏不准备上高中的事一说,立刻就有同学说道:“王夏你的成绩上高中应该没问题啊,为什么不上?”

王夏挥挥手,说道:“等会老师来了,看见你们都围在这里像什么样子嘛。”

李力也帮忙说话,驱散了好奇心爆棚的同学,而他自己却一直小声的追问王夏。

王夏当然不会告诉他,别说高中,大学都没兴趣。开玩笑呢,前世为了能上大学,头发都不知道熬掉了多少,终于在落榜之后大彻大悟,没有再去挤那条独木桥,选择了回家养鱼。

这种罪,受过一回已经足够了。更何况现在有了太公留下的传承,哪还有兴趣再去抱书本读死书。

中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杨东来把王夏叫到了办公室,板着脸问道:“王夏,我听说你不打算上高中了,有这回事吗?”

王夏点头承认道:“是的,有这回事。”

杨东来见王夏没有否认,立马质问道:“什么原因?你要知道,虽然初中毕业也能找到工作,但是肯定没有上过高中的起点高,明白吗?你的成绩考高中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为什么要这么轻易的放弃呢?”

王夏深吸了一口气,解释道:“我们家的情况不允许,我妈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工作,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自从我爸去世之后,我妈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我,家里的担子全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还心安理得的继续上学?”

杨东来语重心长的说道:“王夏,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困难,不能因为这些困难,就放弃学业。你可要想清楚了,一个人一辈子也就是这一次机会。你家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这样吧,我回头和校长申请一下,看学校里能不能就你目前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

王夏真诚的给杨东来鞠了一躬,开口说道:“谢谢杨老师,但是不用了。我已经长大成人了,完全有能力撑起这个家了。您不是经常跟我们说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算不上学,我也能活出个样子来。”

杨东来无语的扶额,对这个学生的固执深感无奈。挥挥手让王夏回去吃饭,自己则走进了校长的办公室。

王夏在食堂花了六分钱,买了两个窝头。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就着开水三两口的快速啃完。

李言梅每天都会给王夏两毛钱零花,完全够王夏打一个菜买两个馒头的。以前的王夏每次在食堂里都会买一个馒头,打一份蔬菜。

王夏有自己的打算,昨天他躺在床上的时候,实验了一下。太公说送了他一根鱼竿,藏在他的左手食指。

可王夏目前并没有办法把它弄出来,应该是实力不够的原因。现在只能等观想法有所收获之后,再去尝试对鱼竿的控制。

王夏是不打算去上班的,就拿红星厂做例子,进厂做学徒,一个月十八块五。算下来一天才六毛钱,六毛钱能干嘛?

前身从小就喜欢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往供销社里卖两条。供销社按每斤一毛钱收,前身就凭这个,每月都能挣两块钱!

如果能有一根趁手的鱼竿,王夏有信心每天钓的鱼都能用元来算。就算一天卖一块钱,一个月多少钱?不比每天点卯熬时间来的香吗?

不是王夏不参与建设,而且现在的王夏,对历史的走向那可是一清二楚的。就凭自己这几斤几两的,面对历史的洪流,能做些什么呢?

作为一个从信息爆炸年代过来的人,发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以目前的情况,基本上都不适用。写书?那是找死。歌曲的话,王夏倒是会唱不少红歌,但是这年龄不配套啊,太小了,无法让人信服。剩下的也就是养鱼了,这个王夏熟悉,不过也没有用武之地。现在这个时间段,谁养鱼啊?

还是老老实实的练观想法,早点把太公鱼竿拿出来用才是最重要的。到时候每天多钓点鱼,存点钱买点古董字画什么的,坐等升值。至于会不会被人举报投机倒把,王夏并不担心。因为每次都是卖给供销社的,这谁能管得着?

虽然卖给私人,拿的钱更多,但是从始至终王夏都没这么干过。因为前身有一次遇见过公安抓人的场景,就是抓投机倒把的罪犯,听说严重的还要被打把,差点没把前身吓个半死。

哆哆嗦嗦的跑到派出所去自首,那边的同志询问了事情的经过之后,笑着安慰王夏:“卖到供销社不算投机倒把,因为供销社是国家单位,私人买卖才算。”

从此之后,不管别人怎么诱惑,前身都会把多余的鱼卖到供销社。虽然钱财方面可能会少一点,但是没后患啊。

下午上三节课,五点半钟放学,没有晚自习!

王夏背着书包随着大部队走出校门,盘算着是不是找个地方换一根新鱼竿。上回落水之后,家伙事都被人顺走了。。。

突然王夏想起来,以前在后海那边看见过一个小竹林。于是也不急着回家吃饭了,找了个巷子钻了进去,一路朝后海那边赶了过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