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你们这两天,在门口设个小摊,告诉别人,就说我们这收破布头,无论破旧程度都按一斤给钱。”
在长安城这百万人口的大城,破布头的来源,那是不会缺的。
忙完这些,徐恒生便开始等待沤的过程。
这第一次做纸,徐恒生特地区分两个坑,打算实际看一下,不同材料做出的纸张区别。
在大梁朝,造纸的技术,目前只有少数几个世家大族掌握着。
这几个家族不仅有巨额财富,而且家中多有人担任高.官。
徐恒生现在只是个普通百姓。
如果一下子就造出比他们还要好的纸来卖。
肯定会招惹麻烦。
抢走配方那都算好的。
因此徐恒生打算一步步来,先从最便宜的纸张开始。
就在建作坊等待沤纸造纸的日子里,徐恒生也已经经历了三次旬考。
就在即将跨入九月时候,发生了一件和景贤皇子有关的事。
事情还要从之前的食盐说起。
今年因为旱情问题,有些许流民跑到山东一带,影响了晒盐运盐的事。
山东那边的盐就迟缓下来。
导致长安这边,盐出现大量缺口,出现坐地涨价的情况。
徐恒生记得当初做筵席时候,好像就听说了一斤四百文的行情,眼下已经涨到五百文以上了。
百姓们怨言很大,据说长安万年两县已经收到不少的百姓请愿状。
朝廷虽然知道这么个情况,但也实在没啥好办法。
想缓解眼前情况,就只能从外地调盐。
但是要花时间。
眼下最缺的,就是时间。
就在这种情况下,还在京城办事的景贤,便出面了。
他禀告朝廷说,他已想办法,让山东一带的大家族,尽可能在一个月内筹备到足量的盐,运往长安。
势必能让盐价,回落到四百文以下。
对于这个好消息,长安百姓自然是盼望不已。
也因此,景贤的人望声望,也就隐然远超景鸾的迹象了。
毕竟储位之争,离百姓太远。
普通百姓其实并不在意究竟是何人当选。
只要能吃饱穿暖,能过得还算不错的日子,大部分百姓,就已是心满意足。
但景贤如此行为,当然就给了公主很大的压力。
就连每日只是去四门学、大官署的徐恒生。
也时不时的,能从旁人口中听到只言半语的各种消息。
公主景鸾也在想办法,然而她人在西北,这么远距离,恐怕也做不了什么。
不过。
公主做不了什么。
不代表徐恒生。
徐恒生就在长安,只要他想做什么,还是能做出点来的。
眼下缺盐,那徐恒生就让长安不缺盐,不就好了么。
而且还不止长安,他可以让洛阳,以及周围许多州县,都缓解缺盐的问题。
徐恒生在大官署里这么久,对各种食材来历也算是门清。
比如大梁朝的盐,就只是单调的海盐。
大梁朝目前对盐的提炼技术,就只限于海盐蒸晒。
至于别的提炼方法,则一概不知。
其实在长安周围,就有井盐。
再远一点,还有湖盐。
然而这些盐在大梁人眼里,都是有毒的废盐,吃了是会死人的。
他们不会提纯制盐,但徐恒生会啊。
因此,徐恒生就通过公主殿下曾经说过的秘密通信渠道,给她写了一封关于盐以及盐如何提取的信。
徐恒生也曾想过,要不自己直接再开个盐场。
但是眼下他的造纸作坊已经快要完成。
一个普通人,如果只是偶尔有一些奇怪的方子,或许可以说是祖传或偶然得。
但如果频繁且拿出的方子都是能改变现有技术格局的。
徐恒生宁愿不拿出,也要保证自己小命。
树大招风的道理,谁都懂。
所以徐恒生便将自己这制盐的方子给了公主殿下,还请她别泄露自己。
并且在书信的最后,写了自己之所以愿意献方。
“是为公主分忧解难,献盐方之事,对公主有好处,对天下百姓也有好处,并希望公主将来可将盐价尽可能调低,体谅民生艰难。”
信是以秘密方式,用最快的途径寄出。
徐恒生不知道自己的建议,公主殿下会不会采纳。
但以景鸾想辉煌大梁朝的思路看,她应当会采纳的。
以特殊方式传递的信,在短短不到十天内,回信就到了徐恒生手上。
一方面惊讶秘密信件渠道的神速,另一方面,徐恒生也对公主殿下的这番...
呃...
这番情谊真不知道是该感激好呢,还是该抗议。
公主信上说,感谢徐恒生的办法,她已让人试过,简单有效可行,她替天下百姓感谢徐恒生。
她目前是急需这份功劳,所以只能贪占徐恒生。
今天这份隐秘之功,也会有让天下人知道徐恒生的那天。
景贤的拉拢她已知道,对徐恒生的表现很满意。眼下又已到九月,距离科考只有一个月。
所以综合以上,公主便在极短时间内,编撰了一本历代殿试策问集,连同信给了徐恒生。
让他在这一月内潜心研学,争取在制举之时,能顺利释褐。
徐恒生对公主这份回礼,是很满意的。
他在简单翻阅之后,便发现。
这本手抄本字迹不同,不算薄的一本书。
里面大概有三十个不同的笔迹。
书里按照时间顺序,把历代朝廷策问的问题及回答,都大致复述了出来。
甚至还对出题者的意图以及想考察的目的,都做了些分析。
想想信件来回路上的时间,以及编书从下令到写完编辑成册。
徐恒生摸摸这本小册子,很怀疑这景鸾公主,很可能是把她身边所有幕僚都召集了来,下令。
让亲历者或者旁观者,将这些内容回忆出来。
徐恒生听说过,公主身边很是聚集了一些博学多才之人。
想在短时间内编出这么本书,真的很可能。
就是...就是有点太...大动干戈了吧?
这下好了,估计但凡一个公主身边的得用之人,就都知道徐恒生这个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