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赶紧把缸子拿上来。”何雨柱催促道。

听到何雨柱说话,程风把三个茶缸拿到了上面,他猜到何雨柱应该有东西给他。

下一刻,程风知道要茶缸是为什么了。

只见何雨柱拿起一个大勺子伸向旁边的一个大桶。

程风不由的踮起脚从里面看了看,原来是一桶鸡蛋汤,上面还飘着几个蛋花儿。

何雨柱把勺子往下放了放,然后轻轻的提起勺子。他的手很稳,一边打汤一边说道。

“肉菜两张菜票,共6张菜票和一斤细粮票。”

很神奇的是何雨柱捞出的不是程风看到的希水,而是带着蛋花还有零星西红柿沫的汤。

何雨柱看到程风看他,还小心的跟他眨了眨眼睛。

打好饭,何雨柱示意他们赶紧端走。

秦家兄弟反应很快,两人一手饭盆,一手茶缸向餐桌走去。

三人找了个角落坐好,毕竟有很多人在注视着他们。

打了肉菜,竟然还吃白面馒头。一般人能打一个肉菜就不错了。谁不是吃的粗粮馒头,偶尔买一个细粮的改善一下伙食。

就是改善伙食那也是粗细混着吃,向他们都是买的细粮,还一买就买一斤的。真的是太少见了。

人们不禁露出羡慕的眼神,这一顿饭吃去一个月五分之一的细粮配备。

“看着我干嘛?赶紧吃啊!”

程风看着他们盯着饭盆发愣,就提醒了一句。

说完他就拿起了一个馒头先咬了一口,这时候他才看到馒头下面饭盆里的菜。

他一下有些愣住了,嚼馒头的动作也停了。这他妈的也叫肉菜。

程风又拿筷子翻了翻菜,才从萝卜里找到四五个指甲盖大小的肉。

这也太黑了吧。

程风看到其他工人和秦家兄弟都吃的喷香。耳边传来他们的谈话声,“今天的菜做的不错,我现在里面找到了6块肉,我得留几块儿,晚上带回家给孩子吃。”

自己在家里做饭习惯了,每次做肉都是大块儿,菜里面肉占一大半。怪不得每次做菜,秦淮茹看着都心疼。

原来这个时代的肉菜竟然是如此简单。

程风看着眼前的菜,实在没什么胃口,简单的吃了一个馒头。

就把剩下的菜推到秦家兄弟前面,对着秦家兄弟说“我吃饱了,你们多吃点。”

“谢谢姐夫,这菜真好吃。”

等到二人吃完饭吃,程风带着两人到水龙头那里把饭盆洗干净放进了他们的包里。

“大哥,你们现在分到哪个车间了,带你们的师傅都怎么样啊,把你们的房子分到哪里了?”

“后勤的李主任知道我们俩和你是亲戚关系,给我们俩一人分了一间正房,就把我俩的房子分在了一个院子里,离你们胡同不远,”秦光把上午的事简单一说,现在秦光在一车间,被分给了一个五级钳工当徒弟。

五级钳工已经很厉害了,一大爷年前考核没通过,现在也还是个五级钳工,当然二大爷也没通过。

秦明被分到了焊工车间,有四级焊工的师傅带着。

后勤处李主任是李怀德的心腹,虽然都姓李,但他俩没有亲戚关系。

毕竟刚建国不久,一切的魑魅魍魉都不敢冒头。

李主任知道李怀德对程风的事非常关照,就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

“大哥,你们下班回去帮家里带句话,我今天应该会回来的很晚,不用等我吃饭了。如果时间太晚,就让他们先休息。今天厂里给我们科派发了任务,时间很急。下午我需要到下面去采购物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忙完,不一定回不回去。”程风对秦家兄弟嘱咐道。

说完程风和秦家兄弟告别,骑上自行车就往乡下赶去。

程风走出厂门口想了想,这次去远一点的地方去,离得太近暴露的风险就越高。

回忆了脑海里的地图,程风向城外的李家村走去。

这李家村并不大,大概也就四五十户人家,散落在苇子水库东北,几乎所有人家都住在水库东北的两座山丘中间。

在水库周围的一片广阔的平原是他们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

本地的村民在两座山丘上也偷偷平整了不少土地,但由于土地贫瘠,大多都是广种薄收。

像李家村这样偏远一点儿的小村子,一般都是一个宗族的,所以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养点鸡鸭、留着自留地。

大的村子可就不行了,人多了事儿就多,所以私人养殖基本不可能。

骑了两个多小时,程风远远望去,整个村子也就五十多户,村子后面紧挨着大山,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不过山上有一条隐隐约约的小路连接着村子,不知道有多少人走过这片树林,才趟出了这么一条小路。

现在也不是农忙时期,村口的大槐树底下有一堆人正在吹牛聊天。

“小伙子,你是干什么的?”程风走到村口,人群里的人问道。

只见一位大约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打量着自己,这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她的衣服上打满了补丁,脸色枯黄,头发干枯。

显然是家庭条件不好。

“您好大婶,我是城里轧钢厂的采购员”程风大大方方的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对着这位大姐说道。从怀里掏出烟,向人群中抽烟的人散了一圈。

“原来是城里来的啊!你来我们村啥事儿。”一听说程风是城里轧钢厂的员工,这位中年妇女表情立马热情起来了。

看着程风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而且身上有一股读书人的气质,大婶儿心想待会问一下这个小伙子结婚了没有?

“这位大婶,由于我们厂人数太多,厂里需要物资很多。所以厂领导让我来咱们农村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收购一些物资。”

“这个,我也不懂这个,要不你跟着我问问我们当家的吧,他是我们村儿的村长。”这位大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她知道自家的老头子肯定能知道该怎么做。

“好的,大婶,那就麻烦您带我见见你们村的村长吧”

“不麻烦,程同志你太客气了。”大婶笑着说

李家村的村长李铁现在十分发愁,虽然刚过完年,可村民们也不能这么歇着啊!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两年村民们都去采一些山货,然后卖给公社的供销社。

可今年供销社的标准提高了,低于这个标准的东西都不要,这下子可把李大村长给愁坏了。

往年交完了公粮,粮食刚够吃。卖了山货,可以补贴家用,然后采买一些日常物资。可今年就不行了,因为标准的提高,山货能不能卖出去还两说呢。

村里本来就很穷,如果山货卖不出去,村民们连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都买不起了。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村里人的衣服,都是小的穿大的剩下的,衣服是补丁又打着补丁,甚至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连衣服都没有,有的人家出门儿只能一个人穿着裤子出去,其他人躺在床上。

愁的李铁现在是口疮都犯了,又想到家里的两个儿子,李铁就更愁了。

老大今年二十了,在农村孩子早就该打酱油了,因为家里太穷,拿不出彩礼钱来,所以就一直这么拖着。

眼看老二今年也十八了,也到了结婚的年龄。

前几个月,倒是有给老大说亲的,可一张口就要二十块钱的彩礼钱。

老李哪有20块钱啊?现在20块钱购买力可不得了,肉都能买30多斤了。

“唉!都是没钱闹得!”李铁想到不由得一叹。

“当家的,当家的,快过来。”

正在这时,只见他媳妇儿带着一个年轻人向着他走来。

“当家的,这位是城里轧钢厂的采购员,找你谈点事情”大婶把程风领到李铁跟前说道。

“李村长好,我是轧钢厂的程风,这两天我们厂需要一大批物资,供销社的供给又跟不上,所以就来咱们村看看,能不能收一些鸡蛋、山货之类的。”

程风把这次的来意和村长说了一下。

李铁一听立马答应下来,让两个儿子通知会计还有每户的代表到村部开会。

“程同志,你跟我来下大队部吧,咱们具体说一下,怎么个流程。”李铁领着程风朝着大队部走去。

大队部在村子的最西边,紧挨着大山。

他们要从村里直接穿过才能到达大队部。

进入村子,程风再次确认了下,村里面的家家户户基本都养了鸡鸭,开垦了自留地。不过也确实很穷,基本都是土坯房,木头门,玉米秸秆和土坯组成的围墙。

不过大队部比较特殊,是这个村子里面唯一一座由青砖大瓦建造的屋子。

“这是我们村儿的祠堂,因为就这儿条件好,所以就成了我们的村部了。”李铁看出了程风眼中的疑惑,就特意的解释了一番。

“来,程同志,村里没啥好招待的,你先喝点水。”

“您太客气了,有碗水喝就行了。”然后程风在大家伙儿的注视下,喝完了整碗水。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