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母亲听说公社法庭判决结果公正,就借机说事,教育王文华:“看到没有?为什么人家法庭不难为你?你因为你是解放军啊!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早把你们重判了,所以要在部队好好的干,千万别回家,现在,因为你没有提干,连灵芝都离开你了,家里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听了母亲的话,王文华心里觉得很别扭,别人的家长都盼望孩子早一点复原,一家人团聚,自己的母亲却怕自己复原回家,我是不是你亲生的啊!?
可是,想一想自己回家一天到晚吃地瓜干粉,连一顿细粮也拿不出来给他吃,就觉得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母亲不想自己回家,是另一种方式的疼爱吧?
看到他不高兴,妹妹文英就领他到耳房里,那里是家里储放粮食的地方,他来到屋子里,妹妹把盛粮食的大缸打开,一看,里面仅仅剩下小半缸地瓜干了。
如果把这些地瓜干抹成粉蒸干粮,恐怕不够家里吃几顿饭了!看到这里,王文华眼泪流出来了,怪不得母亲怕自己回家,那是怕自己回家挨饿呀!
现在,哥哥已经结婚与母亲分开过了。母亲、妹妹两个人的口粮怎么经得住住自己一个小伙子加进来一起吃?
想到这里,就想起自己的《军人通行证》,据说,凭着那个证件,军人探亲时可以去公社粮站申请买探亲期间的商品粮。
于是,二话不说,立刻拿了一个米袋子,骑自行车来到公社粮站。粮站主任两口子正晒粮食,看到一个穿军装的人来了,连忙上前迎接。
王文华就拿出《军人通行证》,说明来意。主任听了,先是笑了笑,说道:“解放军同志,国家确实是有这方面的规定。
“不过,那只是部队干部探亲的待遇,你是战士,不享受这样的规定。”王文华一听,马上懊恼不及了。在部队,天天喊叫官兵一致,干部战士平等。
王文华也觉得,部队的干部与战士相比,除了军装上多了两个兜,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到了社会上,干部与战士的差距就看出来了。
不过,主任仔细打量了半天,就问:“你是不是俺们老主任王亭的儿子王文华?”王文华一听,马上说道:“是啊!你认识我父亲?”
主任马上笑了笑,说道:“俺们粮站就是你父亲创建的。当时他是地下工作者,只是以粮库主任的身份出现,暗地里却为前方部队供应军粮。
“当时,我父亲就是被你父亲招收到粮库做小工,我们一家人解放后才成了粮站职工。你父亲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王文华心里话,恩人又能怎么样?现在我们家缺粮,你也不帮帮忙?正这么想着,主任突然说道:“既然你家里缺粮,我就破例卖你一些玉米面吧!
“很多的部队干部回来不买粮食,那些粮食我可以灵活处理。”王文华一听,这个人真的不错,不忘初心。如果人家不说,自己哪里知道父亲生前积下的这些阴德?
于是,王文华就用商品粮价格,买了50斤玉米面。主任为了表示对王文华回家探亲的欢迎,又特批卖给他五斤小麦面粉,王文华总算是与母亲、妹妹吃了一顿饺子饭。
两天后,孟山说连队来电报催他归队,要马上起程。王文华就与他和何峰一起结伴,乘坐火车回部队了。
在火车上,王文华再一次对两位战友代自己教训赵窟窿的事情不是感谢。并对他们代自己被拘留不是歉意。何峰却说:
“没事。那个丰收组长是个拥军优属派,我们进去半天就出来了。人家也没有难为我们。”接着,王文华忽然想起赔偿赵窟窿医药费的事情,就问何峰赔偿了多少钱?
何峰说:“那个赵顺子确实是想讹诈我一下,想把在医院发生的医药费、护理费、误工费都让我承担,后来,法官说只承担有医院收据的医药费,其他的概不负责。
“嗯,一共400元。没事,我们家生活条件好,我让我父亲刨几棵树卖了,就够了!”
王文华一听,这种事是自己惹下的,哪里能让人家受过又拿钱?连忙说道:“别别,千万别刨树,咱们老家种树都是给后人盖房子的。我怎么能让你们家为我的事情刨树?
“如果你手里有那些收据,我回部队想一想办法。”其实,王文华只是认识团卫生队的会计,这种收据能不能报销?他也不知道。
但是,自己每个月十元钱,如果攒够400元钱,确实是不现实。只能是误打误撞四处想办法了。
到了沈阳火车站,王文华算是到了目的地,可是,孟山与何峰还要乘坐火车回辽东营房,王文华与他们告别,出了火车站,没想到班长在那里迎接他。
他觉得奇怪,自己与班长不是一个部队的战友。虽然关系不错,但是还没有达到让他来火车站迎接自己的程度。
班长看到王文华表情惊愕,马上说道:“我之所以了迎接你,是因为有大事要告诉你。军区作训部要举行一次火炮、坦克对抗演习,你要上战场打坦克了!”
啊?!我要上战场打坦克?怎么回事?这里虽然是炮兵学院,但是,现在学院为了巩固学员的数理化知识,主要开的是基础课,炮兵专业课程还没有讲呢,怎么就要我打坦克?
一想,这件事班长只是传达,具体怎么回事,他也说不清楚,干脆,回学院问领导吧!
可是,来到学院教导处,主任就说自己只是接到了军区作训部通知,说是有这么个安排,具体怎么回事?学院也不知道。
王文华一想,这事儿要搞清楚,必须让张红光问她老爸才行。张红光听了这事儿,不敢怠慢。晚上就拨通了自己家的电话,直到把事情了解的清清楚楚。
原来,王文华所在第四军参谋长许五号和第三军的参谋长郑五号同为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场下来的功勋老兵。
但是,两个人由于出身的兵种不同,他们在战争理论上所崇尚的兵器也不同。
郑五号是坦克兵出身,相信战场上只有坦克才是攻防兼备的战争利器,只要有了强大的装甲部队,地面战争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