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这位战友你说得对,在用人的问题上,我们第四军照样有这方面的问题。”王文华皱眉吸了口烟,把半截烟头掐灭,丢在烟灰缸里,

不痛不痒地接了一句,他非常清楚,这位参谋此刻在借题发挥,对方口中所谓的有些参谋人员,实际上就是特指他的同行同事战友们。

从某种意义上讲,参谋说的并没有错,但这种缺点,倒不是第三军独有的,这顶帽子即便扣在任何一个军甚至于扣到他自己身上,恐怕也不为过。

说起来,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军事演习活动,双方之间最大的矛盾,其实还是指挥部智囊团的指挥能力,指挥艺术。

在这方面,如果参谋部不能提出好的作战方案来供首长决策参考,就失去了参谋部存在的意义,这才是军演双方战斗进程的症结所在。

而当初,许参谋长在军演参谋部人员的选择上是倾向于经验丰富的老家伙的。

这次,看到郑参谋长果断地启用新人,连文青都因为参加车炮对抗赛而获得破格提拔了。

所以,许五号估计是力排众议,才将自己的安排到这么个位置上吧?即使是首长还没有找自己谈话,交待工作任务,王文华也不能消极等待,

他从昨天晚上开始的刺探情报的活动,就是尽职尽责的一个实际行动。但是这方面的问题,不是一个参谋应该说的。无论他讲得多么义正言辞,王文华都不为所动,只是付之一笑。

他想,如果郑参谋长或者是马师长让自己谈谈这方面的问题,他也许是会给对方面子的。

他正这么想着,马师长就端起杯子,请示郑参谋长说:“郑五号,我想与王文华探讨个军演方面的问题,可以么?”

郑五号笑了笑,还是说:“刚才我说了,这是你的酒桌,你作主啊!”那马师长就不客气的对王文华说:“只要端起酒,都是好朋友。文华参谋,虽然我们两个军将要进行实兵对抗,

“但我们毕竟是友军关系,既然今天已经是坐在了一起,不妨随意的聊聊……

“如果,我是说如果将来的军演,郑五号让我们装甲师对你们第四军冲锋陷阵,你这高参将如何建议许参谋长阻挡我们的进攻呢?”

呵呵,果然来了!王文华不得不认真的说道:“马师长,你真是抬举我了。研究这么重要的问题,恐怕我这小兵是上不了台面的。即使是我有什么建议说出来,许参谋长也未见能听。”

“王文华,我们随意的交流嘛!说说你的想法……”郑参谋长也不想喝闷酒,显然是同意马师长这么做的。

“如果说我的想法,那就是隐蔽自己。第一要隐蔽,第二要隐蔽,第三还是隐蔽。尽量让你们的装甲神兵找不到我们。”王文华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郑参谋长问。

“因为,你们的装甲部队太厉害了!”王文华不无羡慕的说:“快速反映,单独作战,还有,100多辆坦克,几十辆装甲车组成的突击力量是何等强悍啊!

“另外还有导弹化防空团的优势,即使是孤军深入,单独作战,也是一支不怕敌方任何防御措施的攻击力量,如果遭受到轻微抵抗时,

“一天可推进400公里,在未接敌情况下,一天推进1000公里!面对这样强大,这样凌厉的攻击,如果不隐蔽,搞硬碰硬,只能是自取灭亡。”

“我们的装甲部队固然强悍,但是你们的坦克团也不弱啊!”郑五号觉得王文华强调的有点儿片面了,“另外,还有你们神勇的炮兵部队呢。”

“即使是炮兵神勇,他们分散在军炮团和各师炮团,自成体系,难以形成有力的拳头,哪儿像你们的装甲师,

“集中了全军天上地下最优势的火力,平时统一管理,战时统一指挥,其威慑力量非同一般啊!”

“王文华只是一味地强调隐蔽,不谈进攻,岂不是要被动挨打么?”那位年轻参谋插嘴了。

“隐蔽不是躲避。等到了有利时机,该出手时还是要果断的出手。”

王文华心想,如果不实事求是,一味的示弱,人家就不相信你说的话了。不得露出自己的一点儿真实意图。

“王文华,你的意思是,对付我们,还是用打坦克的方法,等待我们的漏洞出来之后再出手?”

那位年轻参谋自作聪明的解释了王文华的用意,随后用了不屑一顾的口气说道:“可惜,大兵团作战,不是一对一的车炮对抗……”

“王文华不过是一介武夫,只知道冲锋陷阵,刺刀见红。至于大兵团作战的事儿,我哪儿懂得?”王文华想,既然你对我不屑一顾,我索性装孙子算了。

“文华参谋,我听出来了,你这思路,是典型的弱势思维。想来个诱敌深入吧?我想,你据说的出手,一定是伏击战。

“可惜凤凰山那儿,都是平坦的开阔地,有利于装甲车和坦克横冲直撞,潜伏起来打伏击战,不是那么容易的。”马师长听出了王文华话里的意思,既像是赞赏,更像是否定。

不过,王文华觉得他说话很有道理。凤凰山附近的地形,没有打伏击战的地利条件。

“谢谢马师长提醒。不过,即使是这样,我们也没有硬碰硬的资本。我的作战思路,一是隐蔽好自己,二是抓住时机不放。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郑参谋长看到自己的马师长有骄兵之态,马上提醒说道:“文华参谋的思路很现实,也很实用。我想,许参谋长会考虑你这个思路的。孙子曰:兵以诈立。

“既然是武器装备暂时处于劣势了,只能用这样的战略战术了。有位古人说: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这是谁说的了?”

“韩非子。”王文华马上回答。

“对了,韩非子之后,还有位古人说了‘兵不厌权’四个字,后面不知道怎么演变成‘兵不厌诈’了。实际上,诈也罢,权也罢,都是讲变化的道理。

“马师长啊,你可不要小看了文华参谋的‘隐蔽’策略,这里面可有大文章可做呢!你以为有了那片开阔地,你的金戈铁马就如入无人之境了吗?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