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刘邦的人生阶段从称呼上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亭长,二、沛公,三,汉王,四、皇帝。亭长在秦朝时期的主要岗位职责有:查验过往旅客、货物运输、采购、缉拿贼盗、组织徭役等。亭是非常低级的行政单位,亭下有里,十里为一亭。亭上有乡,乡由县管辖,县由郡管辖,郡属中央。亭长就是相当于村级治保主任兼驿站管理员,一职多能。在秦朝当官的最普遍的途径是察举(考察推举)和军功为吏,有一年的试用期,工资是小米,按年发放。当时亭长人选不是由朝廷指派,而是当地选拔。

刘邦能当上亭长主要因素有两个。一、刘邦家里有点钱。刘邦的父亲有两个老婆,刘邦立国后被封为楚王的刘交就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年轻时曾与鲁人穆生、白生和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习《诗经》。那时候家里没点钱根本不可能出去学习,填饱肚子才是第一选择。但你要说老刘家钱粮无数也不可能。只能说刘邦家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二、刘邦自己折腾的结果。刘邦不喜劳作,不适生产,整天瞎晃悠,有时候还带着狐朋狗友回家蹭饭。跟着他的人认为有便宜占,所以就围着他转,和他一起混吃混喝,人多了消息自然就灵通。乡亲们有点矛盾冲突啥的他就会调节、疏导。后来乡亲们有问题就找他,这样他在乡里就算有点小威信。后来因为秦朝国家职位调整,家里稍加运作,再加上自己的小威望就成为了秦朝的小亭长。本来刘亭长干的好好的,但是一件事打破了宁静。

公元前209年秋,发生了一件影响全国的大事---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作为屯长因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按照秦朝法律是杀头的罪名。最后他们俩选择杀死押解的军官,发动起义。之后起义的浪潮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全国。此时的刘邦正以亭长之职护送本县役徒前往骊山(今临潼东南)。可走到丰邑西部沼泽之地后他发现少了不少役徒,假设这样一路走到目的地也不会剩下几个了。夜间趁着酒劲刘邦就对所有人说:“各位都走吧,我也会逃走。”奇怪的是役徒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愿意跟随他。刘邦带着酒劲通过这片沼泽,同时派一人前面探路。走到深处后前面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前面路中央有条很大的白蛇横在路当中。刘邦醉熏熏的说:“好汉走路,应当无所畏惧(壮士行,何畏)!”于是冲上前去拔剑把大蛇斩成两段。从这之后刘邦带人就藏身在芒山、砀山一带。而刘邦的老婆吕雉经常一找就能找到他。高祖非常奇怪,就问吕雉为什么总能找到自己。吕雉说:“你所在的地方上面经常有云气,向着有云气的地方常常可以找到你。”高祖听了很高兴。沛县的人听说这件事后有不少人都想跟随于他。这时陈胜吴广起义的反秦浪潮已经席卷全国,很多地方的形势已经达到了“郡杀郡守,县杀县令”的地步了。

沛县县令为保全性命也想起兵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同时也非常恐惧,就找来他的下属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商量办法。二人对他说:“您身为秦朝的官吏,如今要叛秦起事,沛县的人怕是不愿听从,最好召集逃亡在外的人,几乎可以得到几百人。再利用这股力量挟持百姓,百姓不敢不从。”县令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派樊哙去召刘邦回沛县。此时的刘邦已经有近百人马了。粮草时断时续。这时刚好沛县县令召集回去,刘邦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就跟着樊哙回到沛县。在刘邦回到城门之前县令不知道脑子里哪根筋不对又后悔了,担心刘邦进城会不好控制,发生变故,就关闭城门,打算杀掉萧何、曹参二人。但是计划泄露了消息,萧、曹二人翻过城墙出城跑去依附了刘邦。刘邦用帛书写了一封信射到城墙上,上面写的是如果城中父老为沛县县令守城,那么义军过来一旦城破便会屠城。如果城中雄杰杀了县令,不但可以免罪,还可以选择自己的子弟做县令来响应义军。刘邦的这个传单成了叫醒睡狮的引擎,很快城中百姓一拥而上,杀死县令。

之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想让他做县令。如果是我,我会说:OK,没问题,我当你们的领导,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但是高情商的刘邦显然不会这么做。他说:“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意思是现在天下正在混乱之中,很多诸侯都在起义,如果推选的将领不能胜任,就会一败涂地。我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只怕才劣力薄,不能保全父兄子弟,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希望父老乡亲可以另外推选一位能够胜任的人。首先是说明天下大势,情况紧急,接着说出“置将不善”的后果,最后告诉大家我想做这个领导,但是怕我才疏学浅,不能带领大家走上业绩高峰,实现成果共享,共同富裕的目标。萧何和曹参是文官,担心身家性命,不敢当县令。投票的百姓中受封建思想迷惑较深的一些人说:我们平时听说季哥很多奇闻异事,又是龙种,又是斩白蛇,头上还荡云气,看来是你显富贵。而且经过我们找人占卜没有比你更吉利的了。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刘季为沛公。”就是说大家伙都不敢当县令,刘邦再三谦让,才立刘邦为沛公。之后进城举行仪式正式宣布起义。经过萧何、曹参等人征集兵员,刘邦下辖近三千人。

起义是一份高风险高收益的工作。中国历史上草根起义的很多很多,但是能成功的就那么一两个。起义不像做生意,生意失败了最多赔钱,起义失败是失去生命,会死人的。所以起义基本不会半途而废,一旦决定只能一路到底,撞到南墙也回不了头。做生意需要资本,造反同样不能白手起家,此时刘邦集团的造反资本有:团队、兵力、地盘、目标、环境。看似样样具备,可每一样单独拎出来完全上不得台面。

先分析下造反五人组。主要成员有刘邦,萧何,曹参,樊哙和夏侯婴。1、刘邦,平民,不治生产,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还曾经跑到信陵君魏无忌那里想要去做门客,可是信陵君刚好去世了,又跑到魏国人张耳那里去做门客,不久,秦灭魏,张耳跑路,刘邦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沛县继续他的撩寡妇、佘酒喝空虚度日。2、萧何,汉初顶级人才,三杰之首。他比刘邦还大一岁。平民出身。靠着自己的个人努力混到了县主吏这个位置,相当于今天的县组织部长。刘邦立国后封其为丞相。可在起义之初,仍然拿不出手,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起义军中能起到什么作用。3、曹参,出身平民,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狱警。和萧何同为起事骨干。年龄应该比萧何稍小,起事时也有四十多岁了。4、樊哙,比刘邦小14岁,本是沛县的杀狗屠夫,后来娶了刘邦老婆的妹妹吕媭。5、夏侯婴,长命(汉文帝八年才去世)低调,和刘邦撒尿和泥巴长大的发小。推测和刘邦年龄也差不多,否则也不能一块玩,成为发小。出身仍然是平民。后来做了县长司机,工作优秀,再后来提拔为县长秘书。刘邦做亭长时曾经误伤过夏侯婴,按照秦朝法律,刘邦身为亭长,做官的伤人是要判重罪的。为了帮刘邦脱罪,夏侯婴作伪证。结果因为接受调查被关押了一年多,还被打几百鞭子。以上便是刘邦造反集团的核心成员四个接近五十的老年四人组加上一个杀狗的莽夫就成了刘邦起事反秦的原始人力资本。兵力不到三千,多数属于刚刚收编的社会零散人员。完全没有经过整合训练配备武器装备,恨不得直接拿着镰刀锄头直接砍人。地盘为沛县。在秦朝灭亡时有郡48个,县1182个。沛县当时归属泗水郡管辖。物产并不十分丰富,人口也不是最多。按秦朝人口2500万算,每个县平均也就2万人左右。去除老弱病残根本就没有多少潜在兵源。至于起义的缘由很简单就是无法完成任务,惧怕暴秦酷政,正过来反过来都是死,搏一搏谁也不知道有没有成功的机会,纯属被迫造反,非我本愿,而是被逼的。到此时为止掉牙团队、不到三千杂牌军、一县地盘都是刘邦造反的资本,以后要做的事无非就是像搭积木一样增加兵力、增加地盘。现在这看似微薄的资本就是刘邦的第一桶金子,但是它却铸成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上,虽然金光闪闪但却也锋利无比!掉下来是灭顶之灾,拿在手上就是神兵利器,横推一切,所向睥睨。而这时刘邦已经48岁了,秦朝人类平均寿命是21岁。在60岁作为高寿的秦朝来说48岁已经过完了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三,剩下10余年时间应该是含蚀弄孙以享天年的时间。但大器晚成的刘邦却用这最后的四分之一人生完成了别人八辈子都完不成的精彩和激荡!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