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果决坚定,乃至冷酷的人。固有柔情,也可抛弃。
是忠臣,是孤臣。
大是大非。沈鸢却挣脱开他的手,他的怀抱,她的声音仍在颤:这就是你说的大是大非吗
如果这都不算,那什么才算?沈祁的目光倏地放冷:外族侵我中华大地,辱我中原百姓,你我都是中原人,我们骨子里流的都是中原人的血,岂能与他们为伍
沈鸢道:他并没有。
沈祁道:没有?死在他们手上,因他们而死的,多不胜数。
沈鸢道:可你才与他并肩作战,你知道他这一路的作为,你说过他是英主。
沈祁道:他的确是英主,但他是朔北人的英主。我并不是不尊敬他,只是,我与他本就是道不同。
道不同,不相为谋。
无论为人,无论私交,无论其他。
沈鸢感到又有泪水流淌至脸颊,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次,沈祁再次伸手:妹妹,不要心软,回去扬州,和父母一起,这里交给我。
不。
沈祁的手滞在半空。
沈鸢看着他:我不会走的。
那滞在半空的手握紧,然后收回。
妹妹,你傻。他咬牙,话语里已含无法抑制的怒意:难道就因为在草原呆了两年,就因为学了些朔北语,认识了些朔北人,就因为有了丈夫有了孩子,你就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忘了自己的姓氏,忘了自己的家国,忘了千万将士的流血牺牲吗
他的怒意深重:沈鸢,难道你要做无家无国,不忠不孝之人吗
沈祁
王妃的怒喝突如其来,冲断了他的话。
你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吗?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王妃几乎浑身发抖。
这突如其来的响亮责问让沈祁清醒了过来。
神色里涌上漫无边际的慌张,拳头松开,连虎口的肌肉都在颤。
他从幼年起,就饱读圣贤书,立志齐家治国平天下。少年时的他,甚至认为天下文人都与他有一样的志向。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所想。
大约是因为三王与汪淼的战乱搅乱了一切,大约是因为大余南下的消息太过震伤人心,大约是因为他亲眼见到了从北边逃难而来的难民,见到了有权有势之人却可以置若罔闻仍争得头破血流
大约就是从那时候,挥师北上驱逐外族成了他的执念,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现在,就差这最后一步,扫荡了朔北军,就能中兴大周。然而他的妹妹却成了阻绊,这激怒了他,叫他必要说些什么。
仇恨编织的执念,最能让人丧失理智。
亲人之间,最是相互了解,若要中伤,便只凭下意识的冲动,也能诛心。
但他忘记了,当初他的妹妹是因为什么原因去的草原
是为了和平,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是为了北境的安宁,是为了千万将士不再流血牺牲
但他也忘了,当初是因为什么才令华北失守
是内斗,是内乱,是藩王军宁愿斩断汪淼的后路也要抢先一步到京都
她要承担的责任,早就承担了,她不能承担的责任,全起于他们自己的人
那些不忠不孝的罪名,为什么要她来承担
所以,他刚刚,对他的妹妹说了怎样的话
沈祁才彻底清醒。
然后便是深深的凉意,从头漫到脚。
抬起眼睛,看到了站在那里的沈鸢。
他没能看清沈鸢此时的神态,因为他刚看向她,王妃就冲上去抱住了她,遮挡了视线。
你离她远点。王妃喘着粗气伸出手掌对向他:你要是还有点良心,就离你妹妹远点
突然一声脆响,一柄长剑滑入帐中。
余崇光冲进来,已是披头散发气喘吁吁:跟随公主的近卫近卫快要闯进来了
第101章大义
苏木尔奉命带近卫兵跟着沈鸢进来,以保证能将她安全带回去。
本是要一步不离地跟在她身后,怎奈她进了军帐后,沈祁的卫兵就齐齐将他们拦在三丈外的地方,再不许他们进一步。
凭着直觉,苏木尔感觉到了一丝敌对气息。
他想上前,却仍被拦下。
毕竟是家人叙旧,直接打扰肯定会令王妃不快。苏木尔还是忍了下来,只要等到太阳落山,他接回王妃即可。
但就在刚刚,他看到了在帐里进出的那个中原副将,他一身甲胄,出来后身边便有许多与他同样身穿甲胄的人围上去。
直觉再次告诉他,将有事发生。
苏木尔上前,卫兵的刀枪举起,他大喝一声,那副将转头看了过来。
就这么一触即发。
无需对话,光凭对视的眼神,就能认定如今的局势。
王妃接不回来了。
苏木尔拔刀,身后的近卫队亦拔刀。刚刚还只是僵持的两边,立刻刀剑相向。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