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朕继续去会皇子。

哦不对,现在不该叫皇子,该叫侄子了。

侄子一个人孤零零地被关在男子监牢里。

朕现在知道了他是郓王的儿子。

再看他的相貌。

侄子只有三四分像朕。

但是有七八分像郓王。

都怪郓王之前太久不在公众视野里出现太没有存在感。

而且郓王长期宅在家里足不出户长胖了。

从风流倜傥的郓王变成了脸如圆盘的军阝王。

竟然没人联想到他身上去。

侄子垂头丧气地给朕下跪行礼。

朕遣退左右,凑近他问:“当年贵妃所受神仙显灵的那道书信,是不是你自己写的?”

侄子见朕一语道破了他的机密,惊诧地瞪大双眼。

朕故作高深地说:“襁褓中的婴儿竟能书会写,常人的确意想不到,可惜啊!没有什么能瞒得过朕的眼睛。小小年纪,野心倒是不小。明明非朕所生,居然敢欺瞒胁迫贵妃替你身份造假。朕倒想听听,你还有什么狡辩的理由。”

侄子默默地低下头,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堪回首的往事

小盆友嘴一瘪,哇地哭了出来。

一边哭一边诉苦:“陛下恕罪,儿臣……我、我只是想过得容易一些罢了……”

侄子哭着向朕说了另一个离奇的故事。

话说朱氏被郓王非礼轻薄之后,有了身孕。

朱氏木讷胆怯,不敢指证郓王,默默把孩子生了下来。

褚贵妃联系宫外的人脉,把孩子送出去给洛阳城中一户人家抚养。

——你说为什么这跟朱氏说的剧情不一样?

别着急,慢慢往下听嘛。

可惜,褚贵妃对宫外鞭长莫及,辗转委托的这户人家不靠谱。

他们并不是真心想抚养侄子,而是听说他是王公贵胄的私生子,想以此为把柄讹诈罢了。

一来二去一顿扯皮,侄子的身世被捅出来了。

郓王面上无光,被朕狠狠罚了一通,不得不将朱氏接回家收作妾室。

虽然接回去了,但郓王并不待见他们母子。

朱氏又受到王妃排挤恶待,母子俩在王府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转眼过了几年,侄子长大了。

朕没有儿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大臣们一合计,决定从宗室子弟中选一个聪慧的孩子过继给朕。

侄子因为和朕血缘关系最近、辈分年龄较小,在遴选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储的候选人。

但是,储位的争夺者并非只有侄子一人。

他还要面对实力强大拥护者甚众的皇叔。

侄子作为一个不受待见的王府庶子。

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母亲出身卑微,完全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助力。

父亲又是那个操蛋样儿。

加上朕昏庸无能和稀泥。

侄子在和皇叔的皇位争夺战中就像一根无助的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小草儿,全方面被碾压得直不起腰。

日子过得暗无天日,一言难尽。

好不容易熬到被立为太子,还没来得及高兴庆贺,就在冬季狩猎时不慎跌入寒潭,受惊着凉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了。

侄子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实在太苦逼了。

侄子很不甘心。

侄子怀着不甘蹬了腿闭了眼

再一睁眼。

居然不是在阴曹地府。

而是身在襁褓之中!

抱他的人赫然是年轻时的褚贵妃!

没错,侄子重生了。

回到了自己刚出生的时候。

侄子看着褚贵妃熟悉的面庞,这个一生中仅有的给过他温暖庇护的女人。

侄子在襁褓里痛哭失声。

侄子决定,重过一世,绝不能再让自己过得这么苦逼、这么被动。

他要把人生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同时他也希望,让他的恩人褚贵妃过得好一点,而不是在冷宫孤苦终老。

于是在褚贵妃打算送他出宫的前夜,他挣扎着用稚嫩的婴儿手臂握住毛笔,在纸上写下歪歪扭扭的预言。

本来他也是要被立为太子的,说自己将来贵不可言,并不过分。

只是过程不要那么曲折艰辛而已。

侄子带着重生前的记忆。

自然比一般的孩子早熟得多。

褚贵妃教他的那些启蒙读物,都是小case,早就背过八百遍了。

看两眼复习一下,就能倒背如流,俨然神童。

褚贵妃也被“神迹”说服,全心全意为他打辅助。

很快,就到了朕没有儿子要寻找继承人的时间节点。

褚贵妃适时放出一些消息,朕和宰相找上门来。

朕果然大喜过望把侄子和褚贵妃带出冷宫。

开始用培养继承人的方式培养侄子。

皇叔也不再是竞争对手。

侄子这回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

侄子深知朕的爱好脾性,比如喜欢骑马狩猎、对骑术射艺精湛的人青眼有加。

侄子上一世就是为了博朕欢心,打肿脸充胖子参加不擅长的冬猎而失足落水。

侄子决定这回投其所好,不但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表现聪明才智,还要好好学射猎。

但是,但是!

百密必有一疏。

人算不如天算。

计划赶不上变化。

侄子万万没有想到

重活一世。

朕的喜好。

居然特么变了……

说到这里侄子满脸是泪:“为了让陛下喜欢我,我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夜夜挑灯夜读到三更……谁知陛下偏偏考我算术题……还有郡主的体能训练,即便是以前在王府被王妃刁难体罚,也不曾如此折磨过我……”

太可怜了。

一个纯正的文科生。

偏要考人家数学和体育。

你一个本土重生的。

碰上我们两个穿越的。

该说你命不好呢还是命不好呢还是命不好呢?

侄子抽噎着说:“臣所言虽然匪夷所思,但句句属实字字肺腑。陛下如若不信,臣也无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话可说。臣确有隐瞒谋私之举,甘愿受罚,别无怨言。”

朕甚是同情侄子。

好不容易重来一遍人生开挂。

结果还被举报封号了。

朕等他止住哭泣,问:“你重生过来之前,几岁了?”

侄子回答:“十四。”

噢,初中二年级。

难怪还透着一股叛逆少年的倔强中二气息。

侄子重生前才十四岁,重生后变成小孩,阅历自然要打个折扣。

所以实际心理年龄最多也就十八|九岁。

朕略感失望。

你要是二十四岁重生过来的多好。

朕就可以放心地直接撂挑子给你了哇!

侄子对重生开挂被封号感到心灰意冷。

侄子打算弃马了。

侄子对朕叩拜道:“臣犯了欺君之罪,陛下尽可责罚,臣死不足惜。只有两件事,万望陛下听臣一言。第一,贵妃纯属被臣唆使胁迫,只能算从犯,请陛下从轻发落,勿伤她性命;第二,陇西王狼子野心,陛下一定要早作打算,切不可坐视他培植势力而至尾大不掉。”

朕说:“哦?陇西王怎么狼子野心了?有何凭据?”

侄子被朕一噎。

侄子嗫嚅着说:“暂无凭据,不过臣上一世……”

你都说是上一世了,能做得准吗?

上一世你还是个苦逼闷骚自闭小可怜呢。

退一万步讲

就算皇叔有争皇位的意思。

大家同为储君候选人。

你弄虚作假作弊上位就是宝宝心里苦。

皇叔培植势力公开竞争就是狼子野心。

做人不要太双标好伐?

侄子见朕不太信,急着说:“上一世陇西王与臣夺嫡争储,陛下甫立臣为太子,陇西王便发起冬猎,期间臣的马受惊失控落入水中,致臣染病而亡。臣身亡后储位便落入他囊中,不是他暗中耍阴招还能是谁?这回的事情,恐怕也有他参与其中!”

对于这种“谁获利最大谁就是凶手”的论调。

朕只想说如果警察蜀黍都这么办案,早就不知道冤死多少人了。

朕乜他一眼:“照这么说,朕这回如果中毒身亡,就该你继承皇位,所以一定是你下毒害朕的喽?”

侄子连忙跪下:“臣绝不敢谋害陛下!臣也是局中受害之人!”

朕说:“好,那就按你的逻辑来。你和褚贵妃被人告发落马,皇叔受益最大。此事你知道、朕知道、所有人都知道,皇叔难道不知道吗?此案的幕后黑手当然也知道。所以他算准了搞掉你,皇叔摆脱不了嫌疑,定会遭朕猜忌,所以这事一定是最恨皇叔的人干的,对吗?再往下想,朕都能想到这一层,皇叔那么聪明,肯定也能想到这一层是不是?所以他一定会怀疑到最恨他的人头上对不对?皇叔就算遭朕猜忌得不到皇位,皇叔的势力还是很厉害的,一定会报复反杀这个人对不对?那么获利的人又是谁呢?一定是这个最恨皇叔的人的死对头是不是?再往下想……”

这阴谋论就无限死循环没得边了。

侄子显然也被朕绕晕了。

侄子茫然地看着朕:“罗季是谁?”

逻辑是谁不重要。

反正它已经死了。

朕拍拍皇子的肩:“凡事要以事实说话,不要单凭主观臆测、疑人偷斧,知道吗?尤其是你将来若身居高位,生杀予夺,更应客观公正,不能凭自己的喜好臆断就定别人的罪。你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那他就没有罪,懂吗?”

侄子低下头。

侄子说:“陛下的教诲,臣时刻谨记在心。”

唉,朕虽然嘴上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其实朕何尝不是凭自己的喜好臆断呢?

对于最终不得不和皇叔王不见王、决战紫禁之巅这件事。

朕的内心是拒绝的。

朕要是和皇叔彻底决裂对着干。

还怎么愉快地谈恋爱?

朕穿过来难道就是为了搞死自己心仪的帅哥吗?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