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杨歌,我是黄珊珊!”

“黄小姐,老爷子现在状况怎么样了?”

杨歌很有礼貌地问道。

“真的很感谢你,我爷爷现在恢复得很好。”

黄珊珊感激地说。

“那就好,今天一定要按时吃我开的药。”

杨歌叮嘱道。

“放心吧,对了,杨歌,你能来一下医院吗?”

黄珊珊问道。

“老爷子出什么问题了吗?”

“没有事,他叫你过来,有事要说。”

“好的,那我们一会见吧。”

挂断电话,杨歌收拾了一下东西。

“跟我一起去趟医院,去看看黄老爷子。”

小团团关掉直播,跟着杨歌一起走出了宾馆。

病床上黄高岭的气色已经好了很多。

见到杨歌拎着礼物进来,他的眼中闪过莫名的神采。

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很多话都已经在心底,不用说出来。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示意的点了点头。

杨歌走上前去给黄老爷的号了号脉。

确定了,他的身体就像他判断的一样,正在慢慢地好转。

看来孙女的回来,对于黄老爷子来说,解决了他最大的病症。

自古以来所有的医就最难医的病就是心病。

心病已解,自然恢复的快。

“最多三天,黄老就可以下床了。”

“真的吗?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听到杨歌这么说,黄珊珊激动得手足无措。

想要带达表达,感谢的话,却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老爷子找我有什么事儿?”

杨歌想起今天要来的目的,赶忙询问道。

“是为了大学的事情。”

“你进大学的事情,我和我爷爷都已经知道了。”

黄珊珊走到黄高岭的床边,将他后背微微垫了起来,让他躺着更舒服些。

“本来想在明山建校的,不过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杨歌有些自嘲地说道。

闻言,黄珊珊便不再说话,转头看向黄高岭。

“小伙子,你为什么要建大学?”

躺在病床上的黄高岭忽然问到。

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的原因,他的声音有些许的嘶哑,但却已经有力得多。

杨歌一愣。

自己为什么要建大学。

还不是因为系统任务吗?

可是这个理解又不能说出来。

可是黄老爷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杨歌有些想不明白。

不过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还有黄老爷子可是考古界的泰斗。

如果大学建成,需要组建考古系的话,说不定黄老爷子能够帮帮忙。

略微思考了一下,杨歌缓缓地说道。

“一开始,一起互相玩梗虚构出来的一个概念。”

“但是,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没学上的高中毕业生的梦想呢?”

杨歌看了一眼小团团。

这些天和她的相处,慢慢地熟悉吗,他知道小团团为什么支持自己把大学建设起来。

因为她就是这么多学子的缩影。

“并不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是所有的落榜生都是因为学习不好,才考不上大学的。”

“我想这点老爷子肯定知道。”

病床上的黄高岭微微点了点头。

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呢?

教育分配的不均,让很多明明可以同一水平线上的学子,没法公平的获得和别的地区的学子一样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同样地,也有因为某些科目的影响,而无法走上更高学府的例子。

就像他所在考古专业,因为阿美语不合格,而没法成为他的学生的学子不在少数。

他也曾怒斥过,阿美语对于大夏的考古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为什么要设置阿美语这个入学的门槛。

很多优秀的考古苗子都这么被挡在了门外。

想到这些,黄高岭就觉得痛心。

但是他也无能为力。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在考古专业。

曾经就有美术生也是因为某不相干的专业成绩不合格,最终达不到标准,只能遗憾地放弃。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那名美术生也是因为阿美语不合格而无缘大夏的高等学府。

她却被阿美的高等学府录取了。

这件事曾经引起过轩然大波,可是最终,还是没有改变什么。

“我建设大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大家都在说,可是总是需要一个人来做,这样大家的梦想才能实现。”

“既然没有人做,那就我来吧。”

杨歌的回答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没有慷慨激昂的语气,没有感人肺腑的辞藻。

只有平平淡淡的叙述。

“没有人做,那就我来吧。”

黄高岭缓缓地重复着杨歌的这句话,脸上露出追忆的神情。

他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那时的大夏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大的国力。

因为曾经经历的战争,整个国家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

那时候的他虽然没有经历过最残酷的岁月,但是从零开始的重建时代,他全程经历了。

那时的考古,也是一片空白。

大量史料的丢失,动乱时代丢失的文物,被毁坏的古迹,让所有人都一筹莫展。

那时候他的老师,就曾经说过。

“不要觉得困难,就不知道怎么做下去,不要写那么多,总要有人做才行,那就让我们来吧。”

从那天起,黄高岭就和同学老师一起,带着最简陋的设备,餐风饮露的行走在大夏的山河之间。

时隔几十年后,居然从一个年轻人的口中听到类似的话。

黄高岭的心中感慨不已。

杨歌才多大年纪呀,按照记者们所说。

他只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可是就敢义无反顾地去做这样一件在他看来就匪夷所思的事。

而他这么做的理由,又是这么简单质朴。

黄高岭闭上眼睛,思索着什么。

黄珊珊以为爷爷有些累了,便将他脖颈下的枕头稍微的拉了拉。

“如果是作为一个大学校址的话,明山确实不错,你的眼光很好。”

黄高岭睁开眼睛,缓缓的说。

“可惜,现在明山不能建校了。”

杨歌感慨的说着,却没有惋惜的语气。

在大是大非和重要性的判断上,杨歌很理性。

“别着急,或许还有机会!”

黄高岭忽然面带笑容的说道。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