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很快,朱允炆自焚而死的消息就从皇宫传遍整个应天城。

朱棣也颁布圣旨,让城中百姓正常生活,所有军人不得扰民,只要放下武器愿意归顺朱棣,一律既往不咎。

只有三人除外,方孝孺,齐泰还有大功臣黄子澄。

这三人被朱棣特别标注,不得特赦,抓回诏狱,严加看管。

朱棣毕竟是打着清君侧,杀进的皇城。

如果放过这几日,岂不就说明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从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要当皇帝

虽然心中的确是这样想的,但是表面上,却是一定要装作是为了国家,为了皇帝,为了自己侄子,才不得不起兵。

之所以现在变成这样,都是黄子澄等人的错。

反正如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大局已定,朱棣完全可以放下心来,好好经营自己的名声。

当然,朱棣也没有忘记北方还在苦战的将士。

朱棣当即下令,让李景隆撤军,并且让征募而来的三十万卫所兵,各回各家,不必再返回京城。

对于这些朝廷大军,朱棣没有追究一个人的责任。

即便是跟自己作对的耿炳文,平安,瞿能父子,以及李景隆,朱棣都没有贬黜,只是告诉几人,各司其职。

以前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朱棣不给他们计较,希望他们也不要放在心上。

继续为国效力,奋勇杀敌。

不得不说,朱棣在京营待了两个月,在军中的名声还是非常不错的。

现在听说朱允炆已死,朱棣当皇帝,而且朱棣还愿意饶恕众人的罪名,大部分人想都没想,就打算投降了。

毕竟朱棣的信誉还是值得信赖,再加上现在都已经是寒冬腊月,结果朱允炆居然连冬衣都沒有送来一件。

若是再继续打下去,恐怕这些南军不被燕军给打死,也要被寒冷的冬天给冻死了。

唯一不过瘾的自然就是李景隆,这是他的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作战,还没有开打几天,居然就已经结束。

李景隆还想挣扎一二,但是想想朱允炆都死球了,自己又该为谁而战

最终,李景隆率领七十万大军南返,而后半路上,将河南,安徽以及山东的卫所兵放回。

只带了三十几万京营精锐,返回了应天城。

等到李景隆返回应天城的时候,发现应天城好似没有什么变化。

这里的百姓还是在这里安居乐业的生活着,之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朱棣在将朱允炆的葬礼处理完毕之后,就收到了李景隆愿意归降的消息,这让他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放了下来。

毕竟那是七十万大军,若是李景隆犯浑,非要给自己死磕,朱棣还真没有太好的办法。

好在现在一切都解决了。

朱允炆不见了,齐泰黄子澄等人被抓住了,应天城也被自己占了,李景隆也降了。

朱棣仔细想了想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这好像是四喜临门,接下来自己只需要静静等李景隆返回,张玉带着北方大军赶到应天城。

那自己的登基大典,也就不远了。

不过其实朱棣心中还是有一根刺,那就是朱允炆的下落。

虽然现在尘埃落定,即便是朱允炆再出现,也不可能翻出什么风浪,但是毕竟是抢了这个大侄子的位子,一天没找到朱允炆,

朱棣终究是一天不能放心。

朱棣曾经悄悄的找到白初,希望能请教白初,让白初给自己算算朱允炆的位置。

白初当时没有告诉自己,只是说他需要夜观天象,然后才能算的出来。

没办法,朱棣只能希望白初能夠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等待过程中,朱棣安抚百姓,每日出现街道之上,让所有的百姓都能看到自己。

朱棣此举,就是要告诉百姓,自己是勤政爱民的,自己与百姓们同在,而且十分的亲切。

果然,朱棣此举十分奏效,应天城的治安,迅速恢复稳定。

当然,这也跟朝阳门城头上,挂着的几个人头有关。

不过朱棣爱民如子的名声,質是在百姓口中传开了。

百姓们放心心中的担忧,再次走上街头,开始大声吆喝着做生意,应天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朱棣一开始很喜欢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可是没多久,朱棣就感受到掌权者的痛苦。

随着朱棣入驻应天,一封封奏书,按照朱棣的命令,全部被送往了燕王府。

起初,朱棣对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可谓是十分的迷恋。

他觉得,现在的他就是无冕之王,全天下人的生死,都由他自己一言而决。

一开始朱棣还是小心翼翼的处理政务,但是时间一长,朱棣只感觉自己头晕眼花,腰酸背痛。

这个时候,他才算是彻底体会到了自己父皇的痛苦,以及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皇能当好这个皇帝。

仅凭这份精力,朱棣也觉得自己根本做不到。

每天上千封奏折,折磨的朱棣痛不欲生。

没有办法,朱棣只能拉着白初,想让他跟自己一起批改奏折。

不过却被白初直接严词拒绝,他是神仙,为的以后长生久世,可不是为了在这里被这些俗事所折磨。

大明朝如此庞大,每天发生的大小政事,都要交给一“九三三”人承担。

这虽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但是却也让皇帝这份职业,变成了高危职业。

毕竟每天零零七的工作,若是像朱元璋这种身强力壮,天赋异禀,倒也还好,毕竟朱元璋七十一岁而薨,已经算是长寿了。

但是朱元璋的子孙,又有几个像朱元璋这么牛逼的

朱高煦在位十个月,就直接挂了,朱瞻基三十五岁英年早逝,朱佑樘三十几岁,挂了。

可以说,有明一代,越是明军,死的越早,原因就在于这繁重的政务,压得这些皇帝都喘不过气来。

朱棣见白初不愿意帮忙,顿时不干了。

这每天堆积如山的奏折,让他一个人干,得干到什么时候

关键是他还不能摆烂,毕竟好不容易抢到的皇位,如果连朱允炆做的好,岂不是在后世留下千古骂名

种种情绪交错在一起,让朱棣咬牙切齿的处理着繁杂的政务。

看到朱棣这个样子,白初无奈,只能给朱棣出了个主意。

“在下再给王爷举荐几人。“

“若是王爷能够将这几人请来,作为自己的政务顾问,让他们代你查看奏折,然后给出建议。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