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第116章朱元璋:我就是跳下去,也绝对不会再去问梅殷!

朱元璋突然毫发无损地返回来。

中书省里,胡惟庸得知这个消息,心里面特别的慌。

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在此之前,他可是做出了朱元璋十有八九遭受重创。

甚至于命都没了的判断!

可结果现在,这事情却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面对才在中都城那边,大展神威,把韩国公李善长都给按在地上,使劲摩擦的朱元璋。

他又怎么可能不慌?

“呼!”

胡惟庸长出了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慌乱。

身边一人,也显得有些后怕的道:“还是胡相您高明,没有轻举妄动。

只是努力稳定人心。

不然……不然……”

他说到这里,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

胡惟庸此时,神色已经恢复了淡然,出声道:

“那是当然。

要不你以为,那么多人,凭什么就我当上了这宰相?

靠的就是对陛下的忠心耿耿。

你要需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今后可别再自作聪明,说些不该说的话。

不然,一旦传出去,谁都保不住你!”

“是!是!胡相您说的是!”

这人连忙出声应下。

却不知道胡惟庸心里,其实也挺慌。

之前意识到朱元璋很大可能被人行刺身死之后,又听到此人对他说一些话。

他心里也有一些动摇。

不过,最终还是按捺住了。

现在看来,还好自己按捺住了。

要不然,真的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举动来,这次自己将会死的特别惨!

……

“标儿,伱说咱弄宗室供养制度真的错了吗?”

武英殿里,此时只有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三人。

朱元璋沉默一会儿,望着朱标出声询问。

朱标闻言摇头道:“父皇没有错。

弟弟们,以及弟弟们的后代,都是咱朱家的子孙。

他们为皇亲国戚,自然要有一个体面的生活。

需要适量的照顾。

父皇您不用因为二妹夫的一些话就多想。”

朱元璋摇了摇头:“标儿,咱知道你这个大哥当的特别合格。

也知道你对你那些弟弟妹妹们都非常好。

可是这次的事儿,还真不是胡说。

因为梅殷那家伙告诉咱说,咱大明今后的宗室,会有几十万,甚至于更多!”

只要一想起梅殷与自己所说的,那恐怖的宗室数量,朱元璋心头就沉重的厉害了

朱标闻言愣了一下,而后用力摇头道:“父皇,这不可能吧?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

咱家现在才几个人?”

就算是朱标这个太子,对于这个令人感到震动的庞大数字,也同样显得不可置信。

数量太多了!

朱元璋闻言叹口气道:“咱也觉得,这个数字太大了。

可是,这……这就是真的。”

“这是真的?”

朱标的声音都提高了不少。

他也知道,父皇不可能会在这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个事儿上,对自己说什么假话。

可还是令人不敢相信。

未来的事儿,最是让人难以捉摸,看不明白。

怎么二妹夫就非要说,今后大明的宗室,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恐怖的数量呢?

最为关键的是,他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让父皇对这事儿相信的呢?

别说是朱标了,就连在一旁的马皇后,这个时候也同样是震惊不已。

也同样觉得不相信。

这个数量,实在是太夸张了!

一般关于朝中的事情,马皇后是不去多打听的。

但这一次的事儿不同。

涉及到了自己的闺女,以及自己的女婿。

马皇后自然是要想要得知,具体都发生了什么事儿。

朱元璋看了看马皇后和朱标的反应道:“妹子,标儿,咱知道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咱一开始时心里面,和你们想的是一样。

不过这事儿,说简单倒也简单。

只需要稍弄些东西,算一下,就能让你们明白咱大明的宗室,究竟能恐怖到一个什么程度。”

朱元璋说着就站起身来,走到武英殿门口,打开门出声吩咐了几句。

没过多久,便有几人扛着几袋子米过来了。

马皇后和朱标看着朱元璋让人弄来的米,显得很是疑惑。

不明白他这是想要做什么。

朱元璋挥手让人下去之后,就开始把今天从梅殷那里,所见到的事儿给用了出来。

他拿起一只炭笔,在武英殿的地面上画出来格子来。

而后拿起米说道:“这一粒米,就代表咱一个宗室之人。

一个格子,就代表着一代人。

就从咱开始算,咱为第一代。”

朱元璋说着,就往第一个格子上放了一粒米,而后又在第二个格子上放了二十粒。

并将相应的规则,说给了朱标和马皇后二人听。

二人听了朱元璋的解释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

同时也觉得,朱元璋的这个办法,确实好,也挺合理。

只是,看着那前三个格子里面的一粒,二十粒,和八十粒,一点都不起眼的米。

他们还是对大明在今后的宗室,会达到那样一个恐怖的数量感到不相信。

朱元璋也不多说,只是在这里让朱标算数,他开始摆米。

如此过了一阵后,朱标和马皇后二人神色,都已经是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当朱元璋后面通过秤,把米摆到第十一个格子的时候

不论是马皇后还是朱标两个人都是坐不住了。

神色显得异常的震惊。

当朱元璋让朱标计算出,第是十二代的宗室数量有多少时。朱标更是连笔都要拿不稳了。

看着那摆放着的米,再看看这纸张上面,自己亲自算出来,并亲自动笔写下的数字,整个人都不好了!

居然会有这么多?

居然会这么多?!

朱标双目失神,陷入到了呆滞里。

马皇后也同样是好不到哪里去。

朱元璋在边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看着自己妹子,还有自己标儿的反应。

原本因为梅殷的态度,而产生的郁闷,消失了不少。

他这个时候,倒是升起了一丝丝的骄傲和优越感。

心情都变得不错了。

原来,通过这样的办法,看着别人被震惊到无以复加样子的感觉,居然是这样的!

这感觉挺不错。

还别说,梅殷这狗东西用的办法,确实好!

“重八……”

马皇后望着朱元璋喊了一声,想要说些什么,但一时间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太子朱标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此时的心情,要多震撼就有多震撼。

要多有多不可置信,就有多不可置信!

才不过是短短的十二代而已!

从一个人开始,一代代的发展下去,才不过是短短十二代,居然能得出这么一个离谱的数字?

而且,这个数字还是自己亲自算出来的!

面对这个庞大的数字,尤其是这个庞大的数字,所代表的乃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之时。

对于朱标而言,这种冲击简直强的不要太离谱!

朱元璋看着震动不已的马皇后和朱标,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来。

“那就是梅殷那个家伙,今天对咱死谏所说的内容。”

说着,朱元璋忍不住伸手揉了揉脑袋。

觉得脑壳疼。

一直以来,朱元璋都觉得自己朱家人丁过于单薄,不够兴旺。

他自己多生孩子,也想要儿子们多生点儿。

努力的为朱家开枝散叶。

不至于人丁那么少。

可是现在,他再不觉得太少了。

而是太多了!

看看那格子里面摆出来的米,再看看那个离谱的数字。

想想宗室供养制度的标准,武英殿里面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凝重起来。

马皇后和朱标,都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事情的严重性。

宗室供养制度,配合着这众多的宗室人数。

到今后,绝对会给大明带来极坏的影响。

如同梅殷所说的那样,众多的宗室,会把大明压垮。

成为朝廷极大的负担。

朱元璋犹豫了一下,又把梅殷所说的,到了后期,随着宗室人数的快速增长,后面朝廷顾不过来。

导致有很多朱家子孙,没有办法足额领取到,应该得到的钱粮。

甚至于根本就领不到钱粮。

又因为他所祖训规定,不能动手干活,自力更生。

以至于有人会去要饭,甚至于会被饿死的的事儿给说了出来。

虽然这只是一个推测,可这个时候,不论是在此之前,便已经觉得这是真的的朱元璋,还是刚听到这事儿的马皇后和朱标。

都觉得梅殷所说的这个推测,在今后绝对会成真。

堂堂皇家子孙,今后居然会有这么悲惨的命运?

而他们的这些悲苦命运,还是父皇这个做祖宗的,想要让他们过好而导致的!

等于说是好心办了坏事。

这对于他们而言,冲击力着实太大。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重八,这些要改!必须得改啊!”

愣了一会儿神之后,马皇后伸手拉住朱元璋的手,神色激动的出声说道。

这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想想就难受!

她真不想让其出现,必须要想办法将其给避免了。

同时也算是彻底明白,为什么脾气火爆的重八,这次在双水村那边,被梅殷死谏,不用标儿和自己过去救场,就能忍下愤怒,自己回来。

没有杀梅殷。

梅殷说话的方式虽然过于气人。

可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对大明也当真是太重要了。

他死谏的这个事儿,甚至于一点都不比之前在中都城上的小。

要是能够想到好办法,将这事情给解决了,大明必然能受益良多,变得更好!

“肯定要改!”

朱元璋斩钉截铁的说道。

只是该怎么改,这事儿倒是需要仔细考虑,斟酌。

不许子孙后代去做工做事,这个倒是好更改。

他作为开国皇帝,今后只需要把这个从祖训当中给去掉也就是了。

最为关键的是,宗室供养制度该怎么去改动。

给的太少,朱元璋担心儿孙们今后会受苦。

可给的太多的话,大明是真的负担不起。

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恐怖后果,梅殷已经给说的很清楚了。

相当于子孙后代受苦,朱元璋更担心这等事儿会发生。

“标儿,你说说该怎么改。”

等了一会儿后,朱元璋望着朱标出声询问。

朱标面露难色摇了摇头道:“父皇,儿臣也不知道该怎么改,这事太棘手了,一时间没有什么好主意。”

朱标看起来,似乎真的没有什么办法的样子。

“老大,你要是有想法,只管说,咱们爷儿俩之间没必要藏着掖着。

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你也不用因为那是你的弟弟们,还有弟弟们的子孙后代,便觉得为难。”

朱标摇头:“父皇,孩儿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好开口。

而是孩儿真的没有太好的想法。

这事是牵扯太大,平衡不好找……”

“你别为难咱标儿!”

马皇后的声音响了起来。

“这个篓子是你自己捅出来的,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马皇后直接就把问题,又推给了朱元璋。

马皇后对于自己的儿子是个什么性格,太清楚了。

对弟弟妹妹们是真好。

现在谈论的,是如何削减对他弟弟妹妹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供给的减少。

这等事儿,让标儿来说,还真的是太过于为难。

朱元璋听了马皇后的话后笑道:“好,好,咱自己解决,不难为咱标儿。

咱给标儿说着玩呢。

说起来这事,也确确实实只有咱能做。

需要把标儿从这个事里,给彻底的摘出去才行。

不然,今后削减钱粮待遇的结果公布出来后,这些混账小子们,难免会对标儿这个做大哥的,心有不满。

这可不是咱想看到的。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咱还想看到在标儿的带领下,他的这些弟弟们对标儿服服贴贴,帮助标儿冲锋陷阵。

兄弟齐心,共同守卫大明,给咱大明开疆拓土,保护河山呢!

因为这个事,令那些臭小子们和标儿生分了。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个事儿,也只能咱来做。

咱是当爹的,这事是咱制定出来的,咱再进行削减再合理不过。

哪个混账东西,要是觉得委屈,不服,就过来找他爹来说!

看咱抽不死他!”

果然,在朱元璋的心中儿子虽然多却还可以分成两类。

一类就是朱标。

另一类就是其他儿子。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马皇后点头道:“这个事儿,确实要改。

如果不改的话,到了后来,肯定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

什么情况?

听了马皇后的话后,朱元璋朱标二人,都不由转头望向马皇后,等着她接着往下说。

“那就是有的后人,为了多拿钱,多从朝廷这里获取粮米等东西,就会专门的多生孩子。

甚至于会出现有人把生孩子当成生意来做的。

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大大的增加朝廷的负担。”

听了马皇后的话,朱元璋一想,还真是这样!

“妹子你要不说,咱还没想到这方面。”

对于马皇后所说的这话,根本不用多想,朱元璋就知道今后一定会发生。

世上的人形形色色,什么都有。

而这自己所制定的,关于给宗室的钱粮等东西,又是按人头来算的。

在这种情况下,那肯定会有人通过多生孩子,来多从朝廷这里获取钱粮。

毕竟是生的越多,赚的越多。

若是那些隔了几代的人多生孩子倒还好。

他们的儿子,按照自己所制定的标准,不会得到特别多的钱粮。

可若是亲王,一直多生孩子,生个几十个。

那对于朝廷而言,负担是真的不小。

毕竟亲王的儿子,除了一个是亲王外,剩下的都是镇国将军,需要给的钱可一点不少。

“父皇,我记得……西汉时中山靖王刘胜,好像养活的儿子有一百多个。”

什么?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话,眼睛都瞪大了不少。

这刘胜怎么这样能生?

比他这个当皇帝的还能生!

要是自己的儿孙们,今后也都学着刘胜,一个人生百十来个。

那……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这么稍微一想,朱元璋就觉得有一些头晕。

生的太多了,果然不是太大的好事!

改!必须要改!

只是……又该怎么改呢?

就算是他这边降低了标准,只要还是按人头给钱,那这件事就依然还是得不到任何的遏制。

在今后,肯定还会有把生孩子,当成生意来做的人。

并不能从根源上来解决问题。

莫非……需要自己规定一个亲王,最多只能生几个孩子?

超过了的孩子,没有领取这些东西的资格?

这事儿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朱元璋觉得有些不太靠谱。

而且,如此做,对于后出生的那些孩子也太过于不公平。

不是他所想要看到的。

坐在这里一阵子思索,越想朱元璋觉得越是头疼。

“这事儿,让咱好好想想吧。”

坐在这里思索了良久,朱元璋叹口气出声说道。

“陛下,胡丞相求见。”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宦官的声音。

马皇后,和朱标闻言,便从武英殿的离去。

朱元璋则让人把地上的米都给收起来。

这些米他不想让胡惟庸看到,也不想让胡惟庸知道,在双水村那边,具体都发生了什么事。

而这些米也不会丢。

今后做饭的时候淘洗一下,还可以接着吃……

“见过皇后娘娘,见过太子殿下。”

等在武英殿外的胡惟庸,见到马皇后和朱标出来,连忙对着他二人行礼。

马皇后和朱标二人,也都笑着对他点头。

“胡相,进去吧,父皇在那里等着你呢。”

朱标对胡惟庸说道。

胡惟庸闻言,便走进武英殿内。

同时,心里也不断想着,刚才见到这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二人时的情景。

想要从她二人的反应上,看出一些什么东西来。

只可惜,什么都没看出来……

……

“臣胡惟庸拜见陛下。”

“胡相,起来,不用那么多礼。

这次的事儿,你应对很是得当。

胡相你果然是忠心耿耿,让咱分外满意。

由你来当这个丞相,咱放心的很。

也只有你才适合当丞相!”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笑呵呵的说道,对胡惟庸大加赞赏。

朱元璋回来后,已经知道了因为标儿和自己妹子,接连纵马狂奔而出。

导致皇城内,人心惶惶时,胡惟庸站出来主持大局,安定人心并加强戒备的诸多做法。

胡惟庸忙正色道:“这些是臣作为丞相,应该做的。

上位您谬赞了。

臣得陛下信任,将臣提拔为宰相。

若是连这点事儿都做不好,那干脆就也别做这个丞相了。”

“好好好!”

朱元璋闻言越发高兴起来,连声称赞。

“有胡相在,咱是真放心!

果然,还是胡相你最忠心耿耿,最能靠得住!”

听了朱元璋的话,胡惟庸也越发的开怀,对自己之前所做出来的决定,也越发的感到庆幸。

幸好自己在此之前稳了一手,并没有什么异常举动!

这一次,通过自己的举动,充分赢得了朱元璋更大的信任。

今后自己的位子将会更稳!

没有人能再和自己抢宰相的位置了!

还得是自己,关键时刻里绝对不拉胯!

得意的同时,心里面也为之好奇,之前朱元璋到底遭遇了什么事……

是朱元璋真的遇到了一些什么事情,还是说朱元璋想要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对人进行试探?

着实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胡相,咱有个事儿想要问问你,你给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咱出出主意。”

朱元璋原本就是想要喊来胡惟庸,问一问胡惟庸在这上面,有没有好的主意。

这个时候胡惟庸来了,朱元璋自然也不会客气。

“你觉得咱咋弄的这宗室供养制度怎么样?”

胡惟庸闻言愣了愣,显然是完全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会在这个时候,问出这样的话来。

宗室供养制度?怎么突然间问这事了?

这事不是早就有定论了吗?

当时,有不少人说来着,可陛下当时谁的话都不听,将此事给定了下来。

可怎么现在,却又旧事重提了?

“陛下的宗室供养制度,制定的很好。

合理考虑到了诸位亲王,还有亲王们的后代今后的生活。

兼顾了宗室和朝廷之间的关系……”

胡惟庸斟酌着言辞,出声说道。

他觉得,自己的回答还是满可以的。

结果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元璋挥挥手直接打断。

“别整这些虚的,咱是实实在在就这个事来问你的。”

胡惟庸有些懵,这……什么情况?

“上位,对这个事,臣就是这样看的。

上位您所制定的宗室供养制度很好……”

胡惟庸决定再稳一手。

朱元璋听胡惟庸这样说,不自觉的,就想起了梅殷与自己说这事时的样子。

一时之间,竟然觉得胡惟庸还不如梅殷顺眼。

梅殷那个混账玩意儿,虽然说话气人归气人,可能看出巨大的问题来。

也敢说真话。

哪像胡惟庸这样,虚头巴脑的。

这个念头出现在脑海当中后,朱元璋愣了一下。

又连忙暗自呸了一声。

自己怎么又想起了这个混账玩意儿了?

还把这混账玩意弄到了这样一个高度上?

“别在这里拍马屁了!”

朱元璋的声音响起,打断了胡惟庸的话。

让胡惟庸更懵了。

自己这是拍马蹄子上了?

朱元璋在此之前,不是这样的啊!

“咱想了又想,觉得这宗室供养制度不合理。

定的有些太高了。

今后咱大明肯定要传上很多代。

宗室们的数量,也会变得很多。

到了那时,按照如今的标准来算,一不留神就会在今后,给朝廷带来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

甚至于还会养出一些懒汉来,专门多生孩子,来多领取朝廷的钱粮。

这些事儿,得想办法给解决了,

不然的话,长久下去可是一点儿都不好。

胡相,你脑子聪明,给咱好好的想想,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法子。

既能让供养宗室的钱粮,在一个合理的程度。

又能杜绝这类事情发生。

还能让宗室们,有着一个体面的生活?”

胡惟庸听到朱元璋的要求后,都有些懵了。

还想少出钱,还想让你儿孙过得好?

哪有这种好事?

这不是异想天开想屁吃吗?

连寻常的骑兵都知道,又叫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是根本不可能的。

怎么这朱元璋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就想要两面都占?

天底下的好事都让他想了?

但是对于这些,他也只能是在心里面想想,并不敢真的说不出来。

谁让朱元璋是皇帝呢?

“上位,这事太过于重要,需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才行。

臣需要多一些时间去思索。”

胡惟庸斟酌了一下言辞,望着朱元璋道。

朱元璋点点头道:“行,那你就回去好好想想吧。

三天时间。

咱给你三天时间,你给咱弄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

胡惟庸领命出去了。

没有多问什么。

临走之时,目光瞥见了武英殿里,那用炭笔画出来的格子,心中显得有些疑惑,不知道这是什么用意。

莫非,这是陛下突然间有了兴致,躲在武英殿里玩跳房子了?

胡惟庸当然知道这个想法很扯淡。

可除了这个很扯淡的想法之外,他也想不出来,朱元璋马皇后他们在这屋子里呆着,还弄出了这样的方格是干什么了。

目送胡惟庸离去,朱元璋的笑脸,很快就拉成了驴脸。

胡惟庸这狗东西倒是挺能装!

若非自己通过模拟器,得知了未来的一些事。

此时还真看不出来,这狗东西竟然还敢造反!

在这里思索了一阵儿,如何解这个问题,还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最终只能暂时将这个念头给压下。

胡惟庸他们这些人,应该能想出好的解决办法来。

朝堂上的这么多人,可不是吃干饭的……

……

“胡相!”

“胡相!”

胡惟庸回到中书省后,中书省里面的几个胡惟庸培养的心腹之人,左膀右臂便已经汇聚了过来,给他打招呼。

同时,一个个都很好奇,想要知道胡惟庸从陛下那里,得知了什么消息。

这次,具体都发生了什么事。

“上位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

胡惟庸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说着,就把宗室供养制度的事,以及朱元璋的要求都给说了出来。

在听胡惟庸说了这话后,几人一时之间,都是显得有些茫然。

这怎么好端端的,上位怎么突然说起了这件事儿呢?

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这玩意儿不早就有了定论了吗?

朱元璋一直以来,可是都非常护短的。

把他那些儿子们,看的宝贝疙瘩一样。

生怕他的子孙后代在今后过不好。

当初为了这宗室供养的事,朝堂之上不是没有人和他争论。

可最终,一个个全被镇压了,争论无效。

这怎么……现在,却态度有了这样大的转变?

还准备对着宗室待遇进行动手削减?

“胡相,莫非……这是陛下去了双水村之后,才升起来的想法?”

胡惟庸摇了摇头道:“今日到底经历了什么,上位没有说。”

不过,想来可能与他所问的这事有些关系。

不然,不可能突然之间拿这宗室供养制度说事。”

“那这么说来……还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真的可能是双水村的那位,又对上位又死谏了?

而且,死谏的内容,还是宗室供养制度?

之前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两人,慌慌张张纵马出皇城。

是因为达到了消息,赶着去打圆场?”

商暠声音里带着震动。

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觉得不信。

可是……好像现在除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别的都根本是不可能的!

一句话说出,房间里为之安静。

之前,就是他对胡惟庸说,是不是梅殷又死谏了。

被胡惟庸投去了关爱智障的目光。

现在又一次说出这话来,在场的这些人,包括胡惟庸在内,都不再用那样的目光去看他了。

如今,各种事情都摆在眼前,顺着他的话一想,好像……还真就是这样!

如此一来,这些事情就能够串联起来,说得通了!

只是……只是这世上真有这等不怕死的头铁之人吗?

还有,他这样的一个驸马,真就有那么高的地位?

能让太子殿下和皇后娘娘两人,都不约而同的纵马出皇城,前去救他?

这事儿怎么想,都让人觉得不太可能。

整个大明,谁有这等排面?

估计也就大将军徐达了。

梅殷不过是一个驸马而已,会有这样的待遇?

能和大将军徐达相比?

这事越想,越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越想越让人觉得,根本不可能。

这梅殷只是一个驸马,现在还在喂猪。

又不是什么身居要位之人,何德何能,能让太后娘娘和太子殿下两人如此对待?

一时之间,在场众人都是觉得惊奇不已。

心思浮动。

虽然大多人,对此都持着怀疑态度。

可是这个时候,再去看那双水村喂猪的驸马,却不少人觉得,这人过于神秘。

有些让人看不太清楚了。

“好了,好了!”

沉默了一会儿后,胡惟庸出声打断众人的思绪。

“这事儿也别想了,别猜了。

若是上位想要我们知道,自会与我们说。

不想要我们知道,我们猜的再多,也是没用。

诸位还是赶紧一起合计合计,该怎么解决,上位的那个问题吧。

上位只给了三天的时间,到时候,若是拿不出好的主意来,这事儿可不好办了。”

胡惟庸说是这样说,但自己脑海里,却还不断的去思索这事。

在想商暠的猜测,到底是不是真的。

梅殷真就这样大的面子?

这事,怎么想都怎么让人觉得不真实。

一个驸马而已,怎么突然就变得这样特殊了?

同时,又一次的想起了看到的,那武英殿内,划在地上的格子。

在想这格子有什么用。

和这些事儿,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

可是,任他怎么想,都想不出这里面的必要关联……

听了胡惟庸的话,众人便不再讨论这个事儿,开始去想朱元璋提出的那个问题。

一开始想这事,很多人都觉得头大。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这事儿是真不好解决。

还想宗室过得好,又不想给宗室多出钱,甚至于还要要削减宗室的待遇。

还要防止后面,会有宗室之人,为了多领取钱粮而多生孩子。

这……这它娘的,谁能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纵然胡惟庸,以及胡惟庸手下的这些人,一个个也都是机智之辈。

可此时,也都被朱元璋的要求,给整得有些想骂娘。

觉得朱元璋这就是在难为人!

这种情况,只能二选一。

要么多出钱,要么少出钱。

还想不出钱,又想把事办好,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一众人在这里商议了好久,也没拿出一个什么可行的办法。

愁的胡惟庸头发都要掉了……

……

夜晚,坤宁宫,夜已经深了。

朱元璋却躺在这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怎么了?重八。”

马皇后从睡梦中醒来。

转过身去,从侧后方抱住了朱元璋。

“还在想宗室的事呢?”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这事儿对咱大明后来的影响太大了。

不想出妥善的解决方法,咱心里面不安稳。

可想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妥善办法。

有真不容易。”

面对马皇后,朱元璋一般很少去隐藏他的真实感受。

大多都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这事,也确实不好解决。”

马皇后也叹了口气。

今日她也思索了良久,想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

可是却也是没有半分的头绪。

“它娘的!”

朱元璋骂了一句。

“梅殷这混账玩意儿,真能给咱出难题!”

马皇后听了朱元璋这样说,心中一动道:

“重八,你说这件事儿……是梅殷提出来的。

那……是不是,他本身就想出了比较妥当的解决办法?

要不……要不我让标儿去问问?”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询问。

“问他个屁!”

朱元璋顿时就炸了毛。

“这混账东西,他就一个喂猪的,他知道个屁!

不过是一个宗室的事情而已,咱堂堂皇帝,会解决不了?

会想不出妥善的办法。

他在那边,只管喂他的猪吧!

咱就算是从奉天殿顶上跳下去,咱也绝对不会去问梅殷这狗东西!”

本来今天被梅殷那样一顿怼,朱元璋心里就挺郁闷。

要是再去问梅殷这事该怎么做,他心里就更郁闷了!

说了这些后,朱元璋反过身来,搂住了马皇后。

“妹子,放心吧。

这事儿虽然比较不好办,但咱养的那么多官员,也不是废物。

定然能想出好的办法来!

没了他梅殷,咱也吃不了带毛的猪!”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