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啥玩意儿?!

正在那里赞叹,感慨的刘伯温,忽然之间听到从自己儿子口中蹦出来的这话。

整个人都呆了一呆。

只觉得特别的懵逼。

满心都是茫然。

啥情况啊这是?

这话……不是燕王朱棣说出来的吗?

这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自己说的了?

自己啥时候说过这话?

自己咋不知道?

刘伯温这个时候的心情,那简直是别提了。

弄了半天,真正的勇士居然是自己?!

话说,在得知了这话,是从燕王朱棣口中说出来了后。

刘伯温都在不由的感慨。

朱棣这人,是真够可以。

今后必然有大出息。

别的不说,就这份担当,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他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那可以说是直接就将这么多的官员都给得罪死了。

别管这事儿,是朱棣自愿也好,亦或者是背后有人指使也罢,

但这事儿,明面上,都是朱棣做出来的,那就足够了。

当然,在感慨他是个有担当的人的同时,心里面也是隐隐的在为朱棣而担忧。

一下子得罪了这么多的人,朱棣今后的日子,不会那么轻松,那么好过。

不过那也无妨。

因为他是燕王,就算是日子再不好过,那些人也不敢真正的对他下死手。

再说,就算是燕王日子过得再艰难,也是燕王的日子过得艰难。

和自己和没什么关系。

自己这边只管安安心心的过自己日子,想着啥时候把婚期定下。

让自己家的孙女,和梅殷这個好孙女婿赶紧成亲。

至于别的,和他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自己这一次,老早就开始装病,闭门谢客,谁都不见。

还是很明智的。

不然的话,想要如此完美的从这一次的大漩涡之中躲避过去,可没那么容易。

能从这等事情里完美抽身,不沾半分因果,这份能力,可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也就是自己,才能提前做出这么多事情来。

对于自己此番的这个举动,刘伯温心里面还是挺得意的。

结果现在,他却突然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把他惊的,手中的书都给放在了桌案上,整个人噌的一下就跳了起来。

速度那叫一个快。

动作极其灵敏,哪里还有半分生病的样子?

差点儿都要撞到站在边上的刘琏的下巴。

看着像是被火突然烧到了屁股一样。

刘伯温一下子就懵了。

他太清楚这一次的事情,因果到底有多大了。

原本,他想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东西都和他无关。

最大的因果都在燕王朱棣身上。

他只是一个生了病,闭门谢客之人。

可结果现在,怎么突然之间,很多事情一下子就变了?

咋就变成是自己给燕王朱棣出的主意了?

这种事儿,那一但传开后,会有因果落到自己身上?

刘伯温太清楚自己和李善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长等人之间的恩怨怨。

只昨天,李善长前来找自己,自己没同意这件事,都已经够让李善长恼火的了。

结果现在,又闹出来了这样的事情。

那对于自己而言,事情到底会变得有多严重。

可想而知。

不是……这到底都是啥情况啊?

这件事若是自己做的话,那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自己也都认了。

可关键是,这事自己完全不知情啊!

自己也是刚刚才得到的消息,才听到了这两句话。

并且还对这两句话感到惊叹不已,拍案叫绝。

可这现在,怎么突然之间就全扣到自己头上了?

这……到底是谁外害自己?

刘琏看到自己爹的反应,都被吓了一跳。

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自己爹,反应如此之强,动作如此之迅速敏捷了。

愣了一下之后,马上就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了。

必然是自己爹,突然间发现他的名字,已经世人之间流传,名声一下子就变得更为响亮了。

竟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敬佩,而感到特别的欣喜激动。

果然,自己爹在一些事情上,表现的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淡然嘛!

对于名,他还是很在乎的。

如若不然,为何此时会是如此?

“爹,激动坏了吧?

孩儿也特别的激动和欣喜。

真没想到,这一次事情闹得那么大。

真正出力最大,参与最深的人。竟然是在家里面闭门读书、看起来什么都过不过问的爹您!

这事儿,想想就让孩儿激动,敬佩!

这一次之后,爹您的大名。将再一次响彻大江南北!

令许多人对您另眼相看!”

刘伯温此时,在听到了自己家好大儿刘琏的话后,心里面的反应,别提有多复杂。

望向刘琏的眼神,一时之间都带着寒意了。

想要刀一个人的眼神,是掩饰不住的。

亲生的!亲生的!

自己这样一个温文尔雅的人,又怎么能给自己的亲儿子置气呢?

刘伯温不断的在心里,给自己这么说。

打孩子不好。

更何况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自己孙女都能够嫁人了。

自己咋能还能对他动手呢?

他不断的给自己进行的心理建设……

下一刻,啪的一声,刘伯温飞快的拿起了被他丢在桌案上的书,对着刘琏就狠狠的抽上去。

连着抽了四五下,刘伯温这才觉得心情舒畅了不少。

就没见过这么倒霉的玩意儿!

啥也不是!

刘琏这个时候,整个人都显得特别的懵。

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挨打。

话说,这不是大好事吗?

怎么自己爹,却是这样的反应?

没事抽自己干什么?

就许自己这样做出这事儿,不许自己夸他几句?

自己对自己爹的称赞,那可是发自真心实意不带任何虚假的啊!

刘伯温看看挨了自己一顿抽,还显得特委屈,带着茫然,显然是并没有明白自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己为什么会抽他的自己家儿子。

顿时更是气不打一出来。

很想接着动手,再抽一顿。

这儿子,没法要了!

这么多年下来,怎么只长学问,不长脑子呢?

就不能好好学学自己这个爹?

“这事,真不是我做的!我也不知道,我也是刚听到!”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望着刘琏郑重的出声解释。

刘琏闻言,眨了眨眼睛。

不是自己爹干的?

可是现在,整个京师都在盛传,说这就是自己爹干的啊!

这……自己爹现在却是这种反应?

他又用力眨了眨眼睛,马上灵光一闪,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露出了恍然之色。

看到自己儿子露出这样的神情,终于是反应过来了。

刘伯温的心情好了不少,觉得自己的儿子还行。

没有蠢到家。

知道这事不是他爹干的了。

却听的刘琏道:“爹,我明白了,这就是您经常教儿子的,有些事可以做,但是却不能说。

哪怕是所有人都猜到是你做的了,可你这边,就是死不承认!”

一边说,一边脸上露出一些敬佩。

这还得是自己爹!

妥妥的言传身教的践行者啊。

现在,外面的众多人,都已经知道是他干的了。

可现在自己爹,面对这个事情时,连自己这个亲生儿子,还打马虎眼儿,死不承认。

这……真够可以的!

刘伯温一听刘琏的话,面上神情僵了僵。

而后瞬间就是怒从心头起。

啥玩意啊这是?

闹了半天,就给自己憋出来一个这样的屁?

这儿子,是真不能要了!

顿时,怒火又腾腾的烧了起来。

逆子,当真是逆子啊!

“啪啪啪……”

刘伯温又一次忍不住了把手中的书卷抬起,对着刘琏就是一顿抽……

“这事儿,现在京师之中多少人知道了?”

刘伯温把又抽了刘琏一顿后,满满的都是心疼。

他将手中那被抽到有些开线的书,给放了下去。

心疼的不要不要的。

他这种喜好读书之人,对书籍可是很爱惜的。

这次,都怪自己儿子太蠢,让自己一时间没能忍住。

才会如此败坏书籍。

刘琏闻言忙道:“爹,这个时候,整个京师,基本上都知道了。

好多人都说这次的事儿,都是爹教给了燕王殿下良策。

才能一下子挫败这些乱臣贼子的阴谋诡辩。

方才能够一下子将这么多的贪官污吏一网打尽。

说您就是诸葛亮,能掐会算!

那个……当然,也有也有不少狗屁不通的人,暗地里说你坏话……”

刘伯温一听刘琏的话,两眼一翻。差点就要昏过去。

它娘的,自己这次吃亏吃大了!被坑惨了!

自己这次,真的只是家里面好好的呆着,不掺合事。

这怎么躲了半天,最终却把自己给推到了前面?

刘伯温已经明白,自己这时候进行百般的解释,澄清也都没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有什么用。

想想看,连自己儿子,都觉得这事是自己干的。

并且还对着自己,流露出来了这等神情来。

那自己这时候给谁解释去?

再解释,会有人听吗?

根本没有用好吧!

这些人,肯定都会如同自己儿子这样,坚定的认为这事就是自己干的……

关键是自己没干呀!

真被坑惨了!

至于说,自己这次是被谁坑了……

刘伯温根本不用多想,那肯定是当今的皇帝!

这事,绝对是他暗中授意,安排出来,扣在自己头上的!

为的是让自己给他儿子顶缸。

这事儿,朱元璋绝对能干得出来!

认识他这么久了,对于他是什么样的人,刘伯温知道的很清楚。

肯定就是朱元璋这个厚颜无耻。脸皮特别厚,没事就想方设法的坑自己的人!

自己被他坑,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但却从来没有如同这次这样,被坑的这么惨。

这个被众人敬仰的名声,他真不想要。

因果实在是太大了!

本来李善长和自己那边,恩怨就不小。

现在又被朱元璋整了这么一出,把自己直接给推到了最前面。

那今后李善长那一系的人,还不恨死自己?

说不定,悄咪咪的就会给自己上点眼药,弄点阴损的招数。

这他娘的,亏大了!

真的是亏大了!

刘伯温觉得,自己此时所猜测的,绝对没有任何的错!

肯定是朱元璋坑害的自己。

至于说,是不是自己家好孙女婿梅殷……

刘伯温根本就没有往这上面去想。

怎么可能!

自己家的孙女婿,是那样好的一个人。

那孩子那样孝顺,又怎么可能会坑自己这个长辈?

再说,梅殷这孩子虽然本领很强,但是在不少事情上,和自己真的比起来的话,多少还差着一些东西。

要不然的话,那也不可能是自己通过一些办法,不着痕迹的,就将他给弄成了自己的孙女婿了。

在这上面,他差自己还差一点儿。

所以这次的事儿,就是朱元璋这个厚颜无耻之人做的。

坑了自己!

太过分!当真太过分了

自己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他只能这样坑自己?

……

“父皇,李善长怎么处置?”

朱标望着朱元璋出声询问。

这个时候的,该处理的人,已经处置的差不多了。

李善长这里,却还没有定论。

这点儿需要询问自己父皇的意见。

朱元璋听到朱标问起这事来。眼中杀意涌动。

带着寒芒!

显然他已经是对李善长起了杀心。

说实话,就李善长干出了这些事儿了。

朱元璋是真想将其给砍死。

碎尸万段!

不过一番思索后,朱元璋还是强行把自己的这个想法给压了下去

朱元璋沉默了一阵之后,望着朱标开了口罩。

“罚俸三年吧!”

在说出这话的时候,朱元璋的声音都显得比较沉重。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很显然,这是一个违背他内心深处真实想法的决定。

只是罚俸三年?

太子朱标,在听了自己爹所说出来的处罚标准之后,都是不由的为之愣了一下。

不是太重,而是太轻了。

真的说起来,这次的事,是李善长牵的头。

而自己爹也明显是对李善长恨到了极致。

在朱标的想象之中,自己爹极有可能会对李善长下狠手。

甚至于一怒之下,把李善长给弄死也不是不可能。

朱标都已经是做好了、发现自己父皇真的要弄死李善长的时候,还是要开口进行劝一劝的。

现在,发现不用自己劝了。

自己爹远比自己想的更加沉稳。

“怎么了?很意外吧?”

朱元璋望着朱标出声说道。

朱标闻言,点了点头。

对于这些倒也没有否认。

他确实是挺意外的。

“孩儿没有想到,父皇您竟准备这样处置他。”

朱元璋闻言,叹口气道:“咱是真恨不到把李善长这狗东西,给千刀万剐了。

可……不能这么做啊!

李善长这会儿死了,不利的影响太大。

活着的李善长,要比死了的对于咱们,对大明更加有利。

既然当了这个皇帝,不少时候。在不少事情上,都要仔细的权衡。

不可能全部随心所欲。

做事全凭自己喜好。

当然,不仅仅是当皇帝的。

其余人也一样。

这个世上,真正能够一直随心所欲做事情的,又有几个?

没几个。

当了皇帝,就得以大局为重。

这个时候的李善长,经过了中都城,以及这次的空印案后,威势已经被咱们给打了下来。

这个时候的他,就像是没了牙的老虎。

没有了太多的威慑力。

至少对于咱们父子而言,就是如此。

现在还没到他李善长死的时候。

没了多少威胁力的李善长,活着要比死了。

活着他也没有多少能力,来搞风搞雨,做一些事情了。

但是他活着的话,却还能看住一部分的淮西勋贵。

这些人今后,就算是不对他特别的尊敬。

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参考他的意见的。

李善长这人,算是半个文人。

哪怕在元朝时参与参加科考的落了榜。

可也算是个文人了。

只要是文人,那么在很多事情上,他做事就会左右衡量。

不会不过脑子。

在很多方面,就算是真的准备下手了,也会留有余地,斗而不破……

当然,这是好听的。

说不好听的,那就是这些文人,本质上而言,大多都带有妥协性。

是软蛋!

不会脑子一热,就干出诸多的事情来。

要不怎么有句话,叫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淮西勋贵不同。

里面的很多人,都是大老粗。

考虑的没有那么多。

又是带兵打仗,一路厮杀过来的人。

最是嚣张跋扈,难管!

有些时候,做事情根本不去多想后果,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脑子一热就做了,这样的人才最是难缠。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把李善长留着,还是挺有用的。

至少不会让那么多人走极端。

让李善长替他们思考,要比让他们那些人,自己动脑子思考来的更好。

这个时候,李善长其实已经变成了,咱们这边加在淮西不少武将身上的一道绳索。

能够通过他,约束住一部分人,不让他们走上极端。

手中权势过大的李善长不好,死掉的李善长,也不是好李善长。

如同现在这样,半死不活的李善长,才是最好的。

而且,胡惟庸这家伙通过了这次的事,也一下子获得了很多的好处。

今后肯定是要起势。

留着李善长,就能够给他形成一个不小的障碍。

不至于让李善长这留下的诸多力量全部,都到他那边去。

咱们这边,此时要是一股脑把李善长也给解决了。

那对于胡惟庸而言,就太便宜他了!

对于咱们而言,也并不太美妙。

等于说是咱们这边动手,处置了李善长这个张狂之人后,马上就又动手亲自扶起了一个‘李善长’。

甚至于要比李善长更为胆大包天,肆意妄为。

这事儿,不是太好。

还是先将他给留下吧。

等到他该死的时候了,再让他去死也不迟!

左右不过是一个被拔了牙的老虎而已!”

朱元璋缓缓的说出了,他对于李善长的考量。

一般而言,朱元璋是不太喜欢,这样长篇大论,与人说事的。

不过那要分对谁。

对太子朱标这个好大儿,那在不少的事情上,朱元璋都想要给自己家标儿,仔细的说一说。

结合着实际的情况,把该有的道理,讲给自己标儿听。

在培养朱标这件事情上,朱元璋向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把一些应该懂的道理,掰开揉碎了讲给自己的标儿听。

对于朱标,朱元璋从不藏私。

听到自己父皇,说出来的这一番话后,朱标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他能够理解,父皇为什么会这么做。

事实也正是如同父皇所说的那样。

当了皇帝,有很多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

尤其是在大事上,需要的权衡一点儿都不能少。

治理国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而事实情况,也确实如同自己父皇所说的那样,一个半死不活的李善长。

要比死了的李善长更好。

至于说自己父皇,之前所说的准备让胡惟庸越来越嚣张跋扈。

然后再动手把胡惟庸,连同丞相制度,一起给灭掉的打算,和父皇此时留着李善长,让其保持一定的实力,不让胡惟庸将李善长的所有势力都给吃下,有没有矛盾?

这事情在太子朱标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矛盾。

让胡惟庸越来越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并不等同于,让其力量无限制的发展。

最好的状态,是既让胡惟庸在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今后,嚣张跋扈,做出一些过于张狂的事情。

同时还能保证,在胡惟庸做出这些事情之后,父皇这边,还能够反手就将其给灭了。

不闹出太大的乱子来。

这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也是父皇有意看着胡惟庸做大,但同时又要不时的敲打一下。

不给他彻底做大的原因之所在。

有些不少事儿,朱标都是能看明白的。

父子二人,在这里谈论了一些事情后。

就已经到了中午。

朱元璋从边上的盒子里拿出了两个盒子。

将之打开,露出了月饼。

“来,标儿,一起吃点吧。”

朱元璋对朱标出声招呼。

朱标倒也没客气,拿起来一块儿坐在这里吃。

这月饼,正是梅殷和宁国公主他们,亲手做出来,八月十五送来的。

“父皇,二妹夫的手艺真可以。

看这月饼,做的多精美!

关键是不仅好看,它还好吃!”

朱标一边吃,一边出声称赞。

对于梅殷所做的月饼,是赞不绝口。

哪怕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吃了,可这个时候吃起来,还是觉得味道特别的好。

比皇宫之内,最善长做月饼的徐兴祖做的,都不知道要好吃到好哪里去。

朱元璋咬了一口月饼,并将落在手里面的月饼渣子,也一并送到口中,用力的嚼着。

听到了朱标的夸赞后,忍不住哼了一声道:“也就那样,马马虎虎。

勉强能够入口。

这混账东西,一天天不务正业,有这时间,放到正事上多好?

整天瞎琢磨,能有啥大出息?”

听到自己父皇这么说,朱标再看看自己那三口两口,就已经吃下了一个二妹夫送来的月饼,又拿起一个接着吃,根本停不下来的父皇。

忍不住暗自笑笑。

自己父皇,这还当真是典型的口是心非。

说的倒是挺好,嘴是比谁都硬,可是吃起月饼来,却吃的比谁都多,都快。

不过对于这些,朱标也早就已经习惯了。

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在这上面和自己父皇进行多争论。

那自然是父皇那说啥就是啥……

……

李善长府上,李善长此时已经是悠悠转醒。

但整个人和之前相比,却是一下子苍老了很多。

像是精气神都被一下子给抽走了一样。

前来传旨的人已经离去。

他也已经知道了,朱元璋对他的惩罚。

罚俸三年。

说真的,对于李善长而言,罚俸三年,那真的不算什么太大的惩罚。

他李善长早就不靠俸禄过日子。

只靠俸禄过日子的话,早就饿死了。

但是,这罚俸的意味却不一样……

“爹,这次的事儿,上位那边终究还是手下留情,没有真的下死手。”

李善长的儿子李琪望着李善长出声说道。

声音里,多少有些长松一口气的感觉。

他是真的担心,杀疯了的朱元璋,会如同对待那些官员们那般,不管不顾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把自己家也给灭了。

为此还担心了很久。

现在,最终的结果出现,他那提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来自于上位的处罚,远比他所想的要轻。

不过,提起的心放下来之后,又变得理所当然了起来。

就说嘛,凭借着自己爹的身份地位,还有能量。

就算是朱元璋,也不敢真打对自己家下死手。

李善长听了自己家儿子的话,淡淡的瞥了他一眼。

又将目光给收了回来。

相对于自己儿子乐观,他的心情却一点儿都不美妙。

并没有因此而有什么欣喜。

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朱元璋不可能会对自己下死手。

他知道,活着的自己,要比死了自己更有用。

这天下,朱元璋还要靠自己。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历了今天这一次的事情后,自己也还真的是要归乡了。

多年积攒的家底,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的,就损失了七七八八,所剩无几……

自己今后,真的要成为乡野之人了……

这对于野心勃勃,且几十年下来,早就已经习惯了大权在握的他而言。

真的不是一个让人觉得多美妙的事儿。

看看自己儿子的样子,他原本还想与他说些话。

此时,却也懒得说了。

自己儿子的境界,和自己比起来还差得远。

眼光上面也一样是如此啊。

这个时候的李善长,只觉得满心酸楚。

颇有种美人迟暮,英雄白头之感。

躺在这里了一阵后,忍不住潸然泪下……

李琪见此,慌的手忙脚乱,忙安慰自己的爹,并给自己爹擦泪。

……

居然只是罚俸三年?

会用在得知了,朱元璋那边关于李善长的处罚之后,胡惟庸手敲着桌案,轻轻的开了口。

这哪里是罚俸三年?

朱元璋是明摆着,冲着自己来的啊!

为的就是,不想让自己彻底得的把李善长的东西,全部都给接手了。

这家伙,倒是阴险!

原本的时候,胡惟庸对于自己凭借着这次的机会,彻底取代李善长,还是挺有期待的。

结果哪能想到,最终却等来了这个。

不过,虽然有些意外。

但真的说起来的话,却也没有那么多的意外。

做出这样的安排来,才更符合朱元璋的性格。

如此坐在这里沉默了半晌,胡惟庸脸上忽然露出笑容来。

自己已经一步步的走到了现在,朱元璋真的以为,只凭这样的手段,就能把自己给压制下去吗?

对于自己的手段,胡惟庸还是很有信心的。

自己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当了宰相不说,还把属于自己宰相真正的权力,从李善长手里给拿了过来。

别的不说,只是这些,就足可以表明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异想天开的想要通过这样的手段,就想摁下自己,是根本不可能的。

李善长不过是一条没了牙的老狗罢了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差自己差远了。

只要让自己起了势,再想让自己落下来,根本不可能!

今后,整个大明,只要自己人还在,就绝对没有任何人,能够取代自己丞相的位置。

对此,胡惟庸还是很有信心的……

……

居然只是罚俸三年?

在京师等不少的地方,有不少的人,在得知了朱元璋那边,关于李善长的惩罚之后。

都是不由的为之愣了愣。

显然都被这样一个,不曾想到的结果,给弄得有些震惊了。

在意外之后,也有不少原本还想着,是不是要趁机和李善长断绝了关系,免的牵扯到自己头上的人,心思发生了转变。

觉得这李善长还是可以的。

并没有彻底的倒台。

别管怎么说,都是洪武朝的老人手。

是堂堂韩国公。

今后,继续跟着李善长,还是有好处的。

不说如同之前那般忠心耿耿,李善长说什么就听什么。

但至少也要保持一定的联系。

不能彻底的把李善长给抛掉。

可以说,这些人的反应,全在朱元璋在此之前的预料之中……

……

两天之后,李善长向朱元璋辞行,返回老家去。

“哎呀,韩国公,多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吧。

好不容易来趟京师,这咋说走就走了?”

朱元璋望着李善长出声挽留。

瘦削下来了很多的李善长,摇头道:“老臣等到陛下过寿时再来。

人老了,就总是想要在家里呆着。

要不人总是说,落叶归根呢。

之前年轻时,还不觉得,现在上了岁数,离开一段时间,就开始想家了……”

李善长在说这话时,心里满满的都是苦涩。

其实相对回老家而言,他更想要的是权力,是把中都城给修建起来。

可是现在,这些都落了空。

成王败寇。

和这个时候满面笑容的朱元璋比起来,李善长的心情,别提有多难受。

朱元璋可不是一个多大度的人,之前李善长的嚣张跋扈,可是让他忍受够了。

这个时候遇到机会了,自然要找补回来。

又给在这里,‘诚心实意’的给李善长说了不少的话。

把李善长刺激的,想要再次吐血之后。

朱元璋这才笑呵呵的,同意了李善长的请辞,让李善长回去好好的过日子。

看着李善长快被自己给气到不行,离去的背影,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的灿烂了。

很久都没有消失。

让这狗东西,在此之前那般的嚣张跋扈!

还敢在老四的婚礼上,闹那么一出。

想要当众坑梅殷那个混账小子,现在老实了吧?

啊呸!

才不是因为梅殷!

是李善长这家伙自己找死,自己才会如此做……

……

京师,码头。

李善长准备乘船归乡。

岸边来了一些送别的人。

只不过和李善长入京之时,那宏伟壮观,许许多的人,都前来迎接的场面比起来。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在就要冷清的太多了。

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世态炎凉。

“恩相,您慢走!”

就在这时,有人出现,却是乘着驴车的胡惟庸!

这样的一幕,令的不少人都显得有些意外。

是真没有想到,胡惟庸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前来送别。

李琪,以及其余一些李家人,心里面都升起了一些感动了。

正所谓日久见人心,越是危难之时,越容易分辨出一个人的好坏。

胡惟庸能在此时过来送别,那意味就更加的不一样了。

“胡相,恭喜了。”

李善长望着胡惟庸,对其拱了拱手出声道。

口中也不称呼小胡了。

胡惟庸闻言,忙从驴车上跳下来。

躬身快步来到李善长身前:“恩相,别这么说。

属下可当不起您的这声胡相。

在您跟前,我永远都是小胡。

您永远都是我的恩相!

没有恩相的提拔,就永远没有我的今天。

恩相的再造之恩,我会铭记在心。”

胡惟庸话说的非常漂亮,也异常的诚恳。

深得左右逢源的真谛。

李善长原本还有不少的话想要说。

但这个时候,见到了胡惟庸的样子,听到他说了这些话后,却是忽然一句话都不想再多言。

摆了摆手道:“行,我记住了。

小胡你当了宰相后,可一定要好好干。”

胡惟庸闻言,点头应下……

片刻之后,李善长的船只启程。

胡惟庸站在那里躬身相送。

看起来颇有离别的伤感……

但胡惟庸心里,却已经是乐开了花……

……

武英殿内,朱元璋用力的伸了一个懒腰。

身上骨骼噼啪作响。

现在不少事情尘埃落定,也该到了自己放大招了,对付胡惟庸了!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