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范成明:“我打听过,人品、武艺都过得去,又到快入仕的年纪,可不就是给我们准备的吗!”

右武卫军士伤亡率低,将官折损率更低,这两年基本只有往上升的。

说句人满为患,一个萝卜一个坑都不为过。

但杜松去左骁卫,不是带走一批人手么。

空出萝卜坑,相家小子刚好赶上了。

范成明的背调已经完成,段晓棠只有一个字,“招!”

范成明:“人进来放右厢军去,左右平衡。”

段晓棠:“也行。”右厢军空缺多。

范成明:“我和吕将军说一声,再让永思牵线搭桥。”

段晓棠原以为是全永思推荐的人,听话音,范成明是临时起意做的背调。

万一人不愿意,怎么办?

段晓棠再向南衙小喇叭打听,“姓殷的事有着落了吗?”

照理说朝廷大员的处置结果,不可能这么快出来。

但现在不是陈仓百姓闹得厉害,各方人马等着拉人下马自己上去,架不住段晓棠也着急。

范成明摇摇头,“没风声。”接着安抚道:“等这事忙完了,我去外头转一圈,打听打听。”

段晓棠托付“重任”,“交给你了。”

范成明倒不居功,“不是什么难事,你不知道吧,孙三这几天和那些南方士人打得火热。”

段晓棠避嫌的作风深入骨髓,“不会把右武卫牵涉进去吧?”

南衙若搅进倒殷事件中,该有多敏感。

他们“撒泼打滚”才换来如今证人,而非当事人的身份。

范成明不以为意道:“他和我们不一样,不参与一把才奇怪呢。”

孙安丰身上最重要的身份不是右武卫将官,而是他爹,南方权柄的重要组成部分——荣国公孙文宴。

殷博瀚倒台,势必导致南方势力重组,孙家这时候不掺和进去分一杯羹才怪呢。

孙安丰还是陈仓之乱的亲历者,有助于瓦解一部分亲殷势力。

范成明:“再说,不还有七郎吗!”

南方派系、朝堂都有人,唯二差得就是三司和陈仓,陈仓那边现在不适合派人接触,避嫌还来不及呢。

不过有这两处差不多了,一有风声就能知道。

段晓棠:“等多久?”

明白催吴越也没用,他只能在台面下搞事,还要小心不被人抓到把柄。

范成明撇嘴道:“难说,有些官在牢里关三五年都没个说法。”

话音一转,“姓殷的到底不一样,不可能等那么久。”

说起来也算“好消息”,不至于让他们天理公道等得太久。

若非唐高卓以前在刑部层次太低,不大可能接触这等大案,范成明都想去找他打听三司办案的具体流程。

在这件事上,范、段两人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