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李四海淡定道:“走一步看一步。”

李图南等小娘子上得不是专门的私塾,隔几日才上半日学,束脩相对低廉。

开蒙阶段尚且可以负担,再往后,要么等李开德升官涨俸禄,要么就只能供一两个学得最好的继续读书,回家教其他笨蛋。

反正老李家的规矩的就是如此,学不进去趁早回家,别浪费钱帛。

李家在长安不是没想其他挣钱的手段,但出于种种顾虑,许多生计他们都无法尝试。

刘兰芳曾看到邻居娘子织毛衣换钱心生羡慕,本想跟风一试。

无奈李家无论是长安的小院,还是乡下留守的家人,人口都太多了。

一年时间,三个女人照料家务之余,能把自家人的毛衣织完,就算神速了。

至少第一年是这样的。

回武功的路上,祝三齐作为恒荣祥的管事,提过那些兼职毛衣工的情况。

照料家务之余织毛衣,一年到头也就一两件,且只能织最基础的款式,工钱到手也没多少。

那些真正赚到钱的,织得又快又好的,在家基本不做杂务,一心只管织毛衣,与专职绣娘无异。

不过织毛衣的确延长了不少绣娘的职业周期。

好些以织毛衣为生的兼职毛衣工都是绣娘转职,在她们眼睛花了之后,靠着从前练就的手艺和审美,能接一些有技巧门槛的高价值订单。

自从给祝明月写信之后,祝三齐在陈牙人的主导下与刘财主沟通交易细节。在交易尚未确定之前,他有大把的空闲时间。

陈牙人在县城里乱转,倒不是指望将中人业务开拓到武功。这时候做生意有强烈的地域性,没有过江龙的本事,一不小心捞过界,后果难以预料。

他不过攒些人脉资源,顺便帮祝明月看看,那些用得上的东西的行市价。

祝三齐重回故乡心事重重,表现得就没那么“专业”了。

自从见识长安的繁华后,祝三齐看天下其他城池都有一种不过尔尔的感觉。

尤其武功还只是关中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

可当他回到武功后,又觉得这座县城很大。

他城里城外“游荡”数日,居然没碰上一个过往的熟人。

武功县城和刘财主所在的村落,距离他老家也不过几十里而已。

某次祝三齐和陈牙人在酒肆探听消息,听到隔壁桌说起一件乡间惨事,年长的哥哥们要卖掉继母和弟妹,娘仨拼死跑回舅家又不被收留。无处可去母子三人,从此了无踪迹,不知是否被山里的野狼吃了。

待陈牙人结清酒钱,两人离开酒肆,走出好大一截路。祝三齐才后知后觉,原来他们说的是他呀!

原来事情已经过去好久了,原来他都快忘了。

有些事不禁念叨,有时候武功县城也挺小的。

不过走了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