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乾下巽上,是风飘行天上的表象。

全卦意思:象征小有积蓄,亨通顺利。天空布满浓密的积云,但没有下雨,云气是从城西郊区升起来的。自己从原路返回,哪里会有什么灾害呢?吉祥。带着别人一道从原路返回,吉祥。行在半路上,忽然大车的辐条从车轮中脱出来,车不能再行了,回到家里夫妻因此大吵大闹着要离婚。具有诚实守信的德行,互相信任,抛弃忧患意识与戒备心理,这样没有灾祸。具有诚信的德行,与别人紧密联系并互相帮助,自己致富也要使邻人跟着一同富起来。下起了细雨,但不久又停下来,阳刚者的德行被阴气所弥漫掩盖。这时妇人要坚守正道,因为十五月圆十六就开始亏了,要小心防备危险,君子要出外远行必有凶险。

认识体会

密云不雨运不周,运不周时事难求。一阵喜来一阵忧,一阵烦来一阵愁。行善积德多忍耐,诚实守信不能丢。趋吉避凶记心头,不要糊涂渡春秋。小心谨慎防危险,坚守正道等出头。

预测占卜:

预测家宅:家宅大吉。

事业运势:

虽然前边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下一阶段开始筹划。时机不到,亦可见机行事,性急吃不了热豆腐。应当耐心等待,养精蓄锐,积蓄力量,抓住机遇,沉稳作战,团结朋友齐心合力,方可大功告成。

求取功名:

大器晚成,只要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远大的志向,只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能够成为佼佼者,成为一个领导者。

婚姻感情:

婚姻能成,较迟。要严守清规,切不可三心二意,谨防不必要的麻烦。

生意求财:

求财较迟,切不可贪得无厌,见好就收,适可而止。

出行办事:

可以出行,必须做好准备,亦可出行。

为人谋略:

辛苦劳碌,暂时有困难,要稳定思想情绪,不可贸然行事。要认清形势,结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满招损谦受益,只有刻苦努力,坚持不懈。一定会渡过难关获得圆满成功,达到理想的效果。

预测疾病:疾病转安。谨防疾病缠身。

预测失物:失物可寻。

预测行人:行人迟归。

预测官讼:官讼可胜,谨防为官司而耗费钱财。

卦例

有位致富能人,想在村里当干部,干一番事业。去请算命先生算一卦,看有没有那一天。算命先生起了一卦,风天小畜。算命先生:“此卦上卦为风,又为柔寡断,但求知欲望比较强烈。下为乾,为天,有阳刚,中间为离,离为火为日,为光明和热,离日高照,又为法院。下中为兑为泽,为喜悦,云泽四方,将有雨露滋润万物之象。卦五刚一柔,但目前密云不雨,还需耐心等待,交节换月,必有转机之象。能有领导地位,。但男禁天罗,女禁地网。你八字中有天罗之象,当上干部切记,廉洁从政,否则上九,君子征凶,不可设想。”后果如愿当上干部,但目中无人,趾高气扬,见财起意,贪财不足。受到法律制裁。

事例

广纳贤士,让众人帮助自己,才有完美的结局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意思是:具有诚实守信的德行,互相信任,抛弃忧患意识与戒备心理,这样没有灾祸。)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到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田文在薛邑,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了田文。田文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田文每当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田文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田文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田文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田文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贤士们因此有很多人都情愿归附田文。田文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田文与自己亲近。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富,找到了内库,把银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银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茶淡饭了。

有个名叫冯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谖当作下等门客对待。过了几天,冯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谖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对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谖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这一来,冯谖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膝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城去收债。冯谖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

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谖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谖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冯谖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谖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齐渭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谖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当他的车马离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对冯谖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