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下震上,为地上响雷之表象。
全卦的意思:象征欢乐愉快,又利于建立诸侯的伟大功业,有利于出师南征北战。自鸣得意,高兴过了头,结果乐极生悲必遭凶险。正直不同流合污的品质坚如磐石,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明白了欢乐愉快的深刻道理,能守正必获吉祥。用谄媚奉承暗送秋波的手段取悦于上司,以求的自己的欢乐,这势必导致悔恨,如若执迷不悟,悔恨不及时纠正,就会招致更大的悔恨。人们由于他而得到欢乐愉快,大有所获,母庸质疑,朋友们会像头发汇聚于簪子一样,积聚在他周围。国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但能长时间地支持下去而不致灭亡。已处在天昏地暗的局面之中,但却执迷不悟,仍沉溺于寻欢作乐之中,十分危险,但只要及时觉悟,改弦易辙,则可以避免祸害。
认识体会
豫卦注意也吉祥,一年年会比一年强。只要栽了摇钱树,聚宝盆里能发光。胜利之时不能忘,劝君话语记周祥。男子不能贪酒色,女子不能恋外郎。功高震主有危险,好运也会落千丈。一个成功的人士,必然懂得盛极必衰,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遇事头脑冷静,分析详细,计划周密,考虑利弊得失得当不差毫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跟着感觉走胜利在前头。
预测占卜:
预测家宅:家宅注意多凶少吉。
事业运势:
虽然不吉,会出现良好的转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帮助,从而亨通顺利。亦可大功告成。切不可被胜利冲昏头脑,聪明反被聪明误,贻误战机。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刻苦努力,坚韧不拔,勤奋学习,顺应时代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取求功名:
比较不易,但聪明伶俐,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知识渊博,踏踏实实,严于律己,力求上进,积极稳重,戒骄戒躁,克己奉公,求知欲特别旺。方成大器。
婚姻爱情:
婚姻成有困难,要相互尊重,不可朝三暮四,谨防风波。
生意求财:
求财有难度,交易困难,亦可谨慎行事。
出行办事:
谨防祸端,亦可结伴,相互平行。
为人谋略:
谨防有害,要积极稳重,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新事物,适应新变化。工作场合才能表现出自己的优越的才能,要心地善良,乐善好施,行善积德,事业总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化险为夷,求谋大吉,心想事成。
预测疾病:疾病用药效果不佳。
预测失物:物不可寻也。
预测行人:行人不归。路途不通。
预测官讼:官讼不利,官司要打到中级法院以上。
卦例
婚姻不利
有一位女子到了订婚的年龄,找王老师算一卦,王老师起了一卦,得豫卦说道:“你的婚姻不太顺利。”又看了八字说道:“你怕有三次婚姻。因为命犯伤官把夫克,旱地莲花不能栽,不是吃上三家饭,也要站他二锅台。”女子无奈的走了。女子后来真的嫁了三家,每一家留一个孩子。
楚庄王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意思是:已处在天昏地暗的局面之中,但却执迷不悟,仍沉溺于寻欢作乐之中,十分危险,但只要及时觉悟,改弦易辙,则可以避免祸害。)
战国时期,楚国原本是南方的一个小国,但是,通过楚国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楚国慢慢崛起,成为一个大国。当时的社会大格局是,西部土地上是由秦穆公把持,中原老大的位子是由晋国把持着,楚国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向中原靠拢,东周以来,中原霸主的位置不断轮换,但是却没有楚国的份,所以楚庄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争霸中原。
楚穆王十二年(前614年),楚穆王去世,楚穆王的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政权交接,接班班人年轻,楚国又发生饥荒,情况很不妙。百姓们都对楚庄王满怀期待,希望这位君主能有一番作为。晋国的丞相赵盾,趁着楚国正在办丧事,不厚道的召集了宋、鲁、陈、卫、郑、蔡、许七国的诸侯,重新订立了盟约,晋国又做了春秋老大。楚国的大臣就不爽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楚庄王去争取霸主的地位,楚庄王不听。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楚庄王还是沉迷在美色和酒色中,楚国有来劝谏他的,他连听都不愿意听,后来他干脆下了一道命令,谁敢多嘴,谁就有罪!这下安静了。大伙都把他当作昏君看待,可楚成王会是个傻子吗?会找一个混蛋来接管楚国吗?劝说无功,让人大跌眼镜,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当时楚国内部有其他的派系,大权旁落,楚庄王的实力不够,楚庄王只能看他们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等他们最后都斗得差不多了,楚庄王最后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他也在这三年的过程中,观察清楚了哪些是忠臣,哪些的奸臣。
有一天,一个叫伍举的大臣看到楚庄王沉迷酒色,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就斗胆觐见。
伍举说:“我最近听到一个谜语,百思不得其解,想请大王给解一解。”
楚庄王醉醺醺地说:“说吧。”
伍举说:“有一只大鸟,停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来不飞不鸣,连翅膀都没有扇动过一次,请问大王,这是一只什么鸟啊?”楚庄王突然变得目光变得十分坚定,清晰地说道:“此鸟三年不飞不鸣不展翅,这是它羽翼未丰,它现在强壮羽翼,观察形势。时机一到,此鸟就会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要说意思寡人都明白,你且退下吧,你就拭目以待吧。”
伍举这才明白原来楚庄王这些都是装模作样的,回想下这三年来楚国权力分割,楚庄王之所以这么做,原来是韬光养晦啊。伍举知道内心十分高兴,于是把这个情况也悄悄告诉给了一些他觉得比较可靠的忠臣,大家听到这个好消息都拍手称赞。
三个月过去了,可是楚庄王还是没有改变的苗头啊,依旧沉迷酒色,大夫苏从实在等不住了,他觉得楚庄王继续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自己作为臣子,真的要以国家社稷为重,得进去提醒下楚庄王。
楚庄王对苏从说:“你没听说过我颁布的命令吗?无论谁来给我提意见,一律处死。”
苏从镇定自若地说道:“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提醒君王应该做的事情,这是臣子的本分。只要大王从今以后能够停止玩乐,勤勉朝政,臣万死不辞!”
楚庄王听了苏从的一番肺腑之言,很感动,感叹道:“苏大夫,你是真心为了寡人好,你是个大忠臣,我记在心中了。寡人一定照你说的做。”
从今以后,楚庄王停止装模作样,开始处理朝政,并把伍举和苏从这两位贤臣予以重任,辅助他处理国家大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把楚国大军带到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办气势恢宏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内心很恐慌,于是便派王孙满去应对此事。
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王孙满是个明白人,他知道楚庄王的画外音是什么。
王孙满说道:“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楚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有点生气,回话道:“你不要依仗九鼎,我们国家有的是铜,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做个九鼎也不在话下啊。”
王孙满说道:“周室虽然衰微,但是据占卜说可以传三十代,我们有700多年的国运,这是上天的旨意,所以说天命难改啊。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
楚庄王不在强求,回师伐郑,问罪郑国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发兵教训背叛楚国投靠晋国的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援,晋国没有发兵救援。楚庄王传令,楚军不准烧杀抢劫,不准扰乱百姓。楚军纪律严明,秋亳无犯。郑国投降,于是楚庄王下令,楚师退兵三十里,让郑国与楚国讲和结盟。晋国与楚国在“邲”这个地方爆发战争,楚国获胜,这场战役确立了楚庄王中原霸主的地位。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初六,鸣豫,凶。意思是:自鸣得意,高兴过了头,结果乐极生悲必遭凶险。)
东汉末年,天下呈现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虽然偏安西南,却一直想北伐魏国,一统天下,恢复汉室基业。可惜,刘备生前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后主建兴六年(228),丞相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的遗志,率领大军北伐。他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
马谡才名在外,备受诸葛亮赏识,但他缺少实战经验。刘备生前认为马谡常常言过其实,不能重用,临终前再三叮嘱诸葛亮,可诸葛亮没有听取。在这场战争中,街亭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却没有天然的险阻,也没有高大的城墙,很难镇守。马谡请求领兵守街亭,诸葛亮便答应了他,并委派王平做他的副手。
到达街亭后,马谡观察了地形,大笑道:“丞相真是多心了。这里地理位置偏僻,魏国的军队怎么敢来呢?”
王平答道:“魏国军队短时间内可能不敢来,但以后就不确定了。咱们应该在路口扎下营寨,命令兵士们砍树做成栅栏,以为长远之计。”
马谡不屑一顾地说:“路口怎么能扎寨呢?旁边那座街亭山没有和其他山脉相连,还长了很多树,这是天险啊!应该去山上扎寨。”
王平劝道:“这可不行。如果在路口扎寨,修筑工事,即便有十万敌军也不能偷偷越过去。如果在山上扎寨,如果魏国军队突然前来,把咱们围在山上,可就插翅难飞了。”
马谡大笑道:“你这是女人的见识!兵法里教的是要驻扎在山上,这样打仗时士兵冲下来,势如破竹。要是魏国军队敢来,我让他片甲不留!”
王平耐心地说:“我跟着丞相打仗时,丞相给我很多指点。现在这座山就是绝境啊,如果魏国军队切断我军的水源,军队就不战自乱了。”
马谡斥责道:“你别乱说!孙子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魏国军队切断我军水源,我军怎不会拼死作战,以一当百呢?我平时饱读兵书,丞相还经常向我请教,你为什么三番五次地阻拦我!”
王平见说服不了马谡,无奈之中,只好请求带一支军队在街亭山西部驻扎,形成掎角之势,可以相互策应。马谡勉强分拨给王平五千兵马。王平领兵在距离街亭山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并画出地形图,派人快马加鞭送去给诸葛亮。
魏国大将司马懿得知马谡在山上扎寨,拍手大笑,连呼“天助我也”。他派张郃领兵拦住王平,又派两支军队围住街亭山,切断水源和粮道,等蜀国军队自乱之后,再一举击溃。分派已定,将领们率领军队出发,包围了马谡驻扎的街亭山。
山上的蜀国士兵看到魏国军队漫山遍野,队伍齐整,心里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不敢下山。马谡挥动红旗,命令士兵冲下山去,士兵们却推推搡搡,没人敢动。马谡一怒之下,斩杀两名畏缩不敢上前的将领,士兵们才努力下山冲击魏国军队,没有成功,士兵们又退回山上,士气更加低落。
第二天,蜀国士兵在山上既无水源,又无粮食,军心大乱,士兵思变。闹到半夜,驻扎在街亭上南边的士兵打开寨门,下山投降魏国,马谡的命令已经没人听了。司马懿又令人在山上放火,蜀国士兵更是乱得不可收拾。马谡发现街亭守不住,于是驱使残兵败将杀下山去逃命。
逃跑途中,马谡遇到了魏国三路兵马的阻击,多亏魏延、王平领兵前来救援,才逃得一条性命。街亭最终失守,战局向着有利于魏国的形势发展。
诸葛亮分析了这次战败的原因,认为最大的错误在于派马谡去镇守街亭。他召见马谡,当面斥责马谡的刚愎自用和骄傲自大,申明若不斩马谡,难以正军纪,难以立军威。马谡哭着说:“您将我看做自己的儿子,我将您当做自己的父亲。如今我的死罪难逃,只求您能照顾好我的家人,我死也就没有遗憾了。”诸葛亮也落泪道:“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家人,不需要多嘱咐。”他挥挥手,手下人将马谡推出辕门,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