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下艮上,为山下燃烧着火焰之表象。
全卦的意思:象征装饰,亨通,利于柔小者前去行事。装饰自己的脚指头,舍弃乘坐车马而徒步行走。装饰长者的胡须。装饰的光泽柔润,永远坚守正道,便可获得吉祥。装饰的那样素雅,全身洁白如玉,乘坐着一匹雪白的骏马,轻捷地往前奔跑,前方的人并非敌寇,而是自己求聘的婚配佳人。装饰山丘陵园,质朴无华,再拿一束微薄的丝绢,来聘纳贤士,虽可能产生遗憾,然而最终获得吉祥。装饰素白,不喜好华丽,没有祸害。
认识体会
时来运转遇贤良,心里渐渐有主张。窈窕淑女面前来,钟鼓之乐大吉昌。低运黄金失了色,幸运废铁也成钢。人一生下来就进入了自然界五彩缤纷的迷宫,如何在迷宫中度过,首先要看你的智商。选准路线,荣耀一生;选准风水,舒坦一生;选准老师,智慧一生;选准军师,成名一生;选准管家,省心一生;选准妻子,幸福一生;选准上级,成就一生;选准朋友,放心一生;选准机遇时运,成功一生。
预测占卜:
预测家宅:谨防有忧。
事业运势:
交际广泛,有开拓精神。能审时度势,看风使舵,取得理想的效果,小有成就。应及时总结经验,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索取,勇于探索,避免危险发生,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求取功名:
自己有某些方面的天赋,应大胆地去表现自己,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很大。切不可坐失良机,后悔莫及。
婚姻感情:
陷入多情的时机,眼花缭乱,难以定夺,应谨慎行事,不可这山看见那山高,被表相所迷怀。谨防再婚。
生意求财:
现在经验不足,还没有到得心应手的时候,不知如何是好。应认真分析行情,找出规律,大胆投入,与人共同协作,方可称心如意。
出行办事:
谨防破财,做一番深入的调,必有良机,择吉而行。
为人谋略:
想得太多,思想和行动不够一致,好虚伪,做事有始无终,避重就轻,夸夸其谈,受人背后议论。爱好为学艺术,具有很好的天赋。应虚心学习为人之道,加强自身修养,不断索取,丰富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定可水到渠成,成就自己的事业。
预测疾病:旧病复发,疾病交手,目下能治
预测失物:失物不可寻也,合伙偷盗。
预测行人:行人未归,行人起身转住他方。
预测官讼:官讼失利,为官司而耗材。
卦例
1、《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常为自己卜筮,一次占得贲卦,面露悲情,子张见后疑惑问孔子:“夫子,听说贲卦是吉利之卦,您因何不高兴?”孔子说:“卦中有离,在《周易》山下有火为贲,贲有修饰、文饰之意,杂色之象可见非正色之卦,我听说不用鲜艳的墨写文章,不用上等的白玉雕刻工艺品,就是因为它们的质量太好,不需文饰,对于色质来说,黑色和白色才是正色,这次占得贲卦,对我而言不是好兆头啊”。
后果然,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受重用。
2、一天,有位农妇做了一个梦,不太吉利,找到一位算命先生预测吉凶。先生起了一卦,贲卦。说道:“运气有点低,应防备家庭出问题。丈夫更应注意,不可大意。”过了几天,丈夫上平房,不慎大腿摔伤。
事例
明君治国
(九三,永贞吉。意思是:永远坚守正道,便可获得吉祥。)
隋末大乱之后,田园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为了鼓励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恢复了被废弃达数百年之久的“籍田”仪式。所谓“籍田”,是指在春耕开始时,国君亲自下田,手执农具,牵引耕牛,象征性表示自己在耕作,鼓励百姓重视发展农业。《旧唐书》上记载,贞观三年正月,唐太宗率文武百官祭祀后稷(传说中的农神,周朝的始祖),然后手执农具,下田耕种,百姓围观者甚多,莫不感到惊奇、兴奋。太宗此举,具有提倡举国上下尽力农耕的作用。
太宗为了鼓励农耕,在宫苑里亲自种了三亩多庄稼,按时下田除草耕耘。他虽然日理万机处理国事,仍然抽时间农耕,这就不仅仅是“籍田”仪式了,这在历代帝王中实属罕见。太宗是文武兼资的帝王,却不是种田高手。他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田,到头来的收获,只有农民半亩地的收成,而自己已感到劳累不堪。为此他深有感触的对劝课农桑的官员说:“农夫实在太辛苦了,最近听说每斗米才值四钱,我深感忧虑,担心那些没有远见之人,看到无利可图,不愿吃苦耕田。倘若放松农耕,遇到水旱灾荒,又要受饥挨饿。你们要派官员到田头垄间去,劝勉农人发展农桑,不能有丝毫懈怠。而且告诫州县官吏,下乡巡视,绝不许农人迎送,破费款待,否则不如不去”。
唐太宗通过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感受到务农的艰辛,由此体会到百姓的疾苦,主张发展农桑,制止官吏扰民,这对于高居九重深宫的帝王而言,是非常罕见而高贵的品德。
太宗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生疾苦。若遇天灾水旱,他忧心如焚,祈祷上苍为民求命,甚至表示以身殉天,免除百姓灾害。他亲自吞蝗一事,催人泪下,感动天下臣民。
故事发生在贞观二年,长安一带久旱无雨,田地龟裂,庄稼难种。百姓挑水抗旱,历尽艰辛,好不容易播下谷种,经过精心护育,终于丰收在望。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蝗灾又起。漫天蝗虫转瞬间将田中庄稼饱食殆尽,农人放声大哭,整个长安城陷入惊恐不安之中。唐太宗接到地方官员的奏报之后,迫不及待的视看自己所种之田,只见蝗虫结队,从天而降,争相咬食庄稼以致颗粒不留。唐太宗见此惨状,悲从心生,珠泪长滚,亲自率左右随从捕捉蝗虫。他捉了几个蝗虫捏在手里,长跪在地,向上天祷告说:“百姓依靠谷物维持生命,你竟然吃掉谷物,这是残害百姓啊!如果上天降此蝗灾,是因为百姓有过而大加惩罚的话,那就请上天收回蝗灾,惩罚我一人。因为我是庶民的君王,百姓有过,全是我一人的罪责。如果说,你这蝗虫是代表上天惩罚下民而有灵性的话,那就吃掉我的心,让我死去,为民赎罪,千万不要再残害百姓了。”祷告完毕,太宗张嘴就要吞蝗。左右随从一见太宗真要吞吃蝗虫,既为太宗爱民之心所感动,又为太宗的健康担心,一起跪倒在地,请太宗千万不要这样做。太宗毅然说道:“我本来就希望上天将灾祸转移到我身上,还怕生什么病呢?”不顾左右苦苦相劝,一口将手中蝗虫吞入腹内,然后起驾回宫。
说来也真是神奇,太宗吞蝗后,不但没有生病,反而神清气爽,更加健康,而京师一带的蝗灾也就此消失,百姓们无不拍手相庆,感谢太宗的盛德。
萧何月夜追韩信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意思是:装饰山丘陵园,质朴无华,再拿一束微薄的丝绢,来聘纳贤士,虽可能产生遗憾,然而最终获得吉祥。)
韩信连夜逃离汉营的消息让萧何知道了,他跨上马背就去追赶韩信。
韩信是私自离开军营的,按军法应当斩首。但是萧何去追韩信,决不是要抓他归案,而是要向刘邦推荐重用这个人。
韩信原先在项羽军中当个郎中的小官,由于无所事事,便逃到刘邦营中做了个连敖,以后被夏侯婴推荐提升为治粟部尉。
从此与萧何常有了接触的机会。萧何慧眼识英杰,对韩信的政治、军事才能十分钦佩,多次向刘邦推荐要重用韩信,刘邦未肯明确表态,韩信耐不得寂寞,才偷偷逃离汉军的。萧何一边想着韩信的往事,一边策马奔驰,追了两天两夜,才追上韩信,好言好语地把韩信劝回军营。
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怎么能够忧愁郁闷地居住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因为你,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萧何说:“很好!”于是汉王想召韩信来授官。萧何说:“大王一向轻慢无礼,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想授官给他,选择一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建造土台和场地,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这件事。将军们都很欢喜,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升上了大将。等到授官时,是韩信,整个军队都无比惊讶。韩信拜将以后,果然不出萧何之所望,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屡战屡胜,为建立西汉政权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后来,萧何、韩信和张良,被称之为“汉之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