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袁绍对粮草的需求,远甚于蔡子陌对朝廷任命的期待。
这不,兴平二年正月才过,袁绍就忙不迭地指派军司郭图出使东莱。
郭图,字公则,颍川人。
曾为袁绍游说韩馥,使其不费一兵一卒就接收了冀州,是袁绍麾下重要的谋士。
以至于管统一听郭图到黄县了,便忙不迭地带着亲随出城相迎。
“良田美池,鸡犬相闻。管郡承,东莱真乃青州粮仓。”黄县郊外,郭图望着周边翠绿的麦田以及高耸的水车,抚须赞叹道。
“郭军师过奖了。东莱乃滨海边郡,哪儿敢自称粮仓。”一旁作陪的管统谦逊地说道。
“管郡承莫要妄自菲薄。老夫此番横穿兖青二州,满目所见皆是赤地千里。昔日富庶大郡,如今皆是一片残破景象。真是令人扼腕叹息。相比之下东莱各地良田此起彼伏,称其为粮仓一点都不为过。”郭图摆手叹道。
原来郭图这次来东莱除了征收粮草之外,同时也是为了与青州的世家豪强相联络以期为日后袁绍吞并青州做准备。
只是郭图这一路寻访下来,发现青州诸郡因蝗灾兵祸破坏严重,青州世家豪强的实力也远弱于冀州。
不过正因为如此,东莱连绵千里的良田,才会给郭图造成如此鲜明的视觉冲击。
管统听郭图提起了周边各郡的惨状,不由暗暗得意了起来。要知道东莱能有眼下这般鹤立鸡群成绩,他管统可是也有出力啊。
却见他一个拱手回应道:“不瞒郭军师。东莱去年蝗灾之时,以工代赈招募了诸多流民在此屯田。加之郡府请工匠造了不少水车,这才能在半年内开垦出如此多的良田。”
“此事老夫也略有耳闻。那东莱车就是管郡承献给主公的吧。此物在冀州开出了不少良田。管郡承,汝这次可立了大功啊。”郭图一边夸赞着管统,一边跟着探问道:“却不知东莱上贡主公的粮草应该置办得怎样了?”
“郭军师毋忧。粮草早已置办完毕。”管统连忙回应道。
郭图听粮草早已准备好了,不禁抚掌喜道:“看来东莱果是青州粮仓。主公近期将发兵并州征讨公孙瓒、而今有了东莱做后盾,想来此番征讨公孙瓒粮草不愁也。管郡承,日后汝可得为主公好生看好这粮仓。”
“喏。统谨记于心。”管统一个抱拳俯身应道。
郭图眼瞅着粮草没了问题,心情大好之余,便又将话题转到了另一项任务上:“管郡承,老夫此番虽带来了那孩童太守的任命。然则照老夫看来,东莱既然有管郡承这般俊杰坐镇,又何须找个孩童做傀儡?传去不仅有损主公威名,亦对东莱也没好处。还不如直接由管郡承出任东莱太守。”
管统之前虽被郭图夸得心花怒放。
但此刻耳听郭图想要让自己替代蔡子陌,不由心头猛地一颤。
若是换在以前管统会很乐意接手东莱太守一职。
毕竟为了这个位置他这些年没少花过心思。
然而照郭图刚才的说法,主公似乎有意让东莱为征讨并州提供粮草。
管统自付自己没能力担此大任。
事实上,这一次上贡的粮草全都是蔡子陌想办法搞来的。
和他管统没有半点关系。
事关军粮,可不是随便开玩笑的。
倘若自己做了东来太守,到时候却拿不出足够的粮草供应大军,那岂不是耽误了主公的大业。
于是事到如今,管统只得老实地向郭图解释道:“不瞒郭军师。这蔡家子乃是当世神童。东莱能有如今这番气象,全仗其治理有功。像是以工代赈,与三韩通商之法皆出自蔡家子之手。就连此番上贡的粮草也是由蔡家子筹得。统自愧不如。”
郭图听管统如此一番言语,不禁皱起了眉头问道:“真是如此?”
“统所言句句属实,绝无虚言。”管统一个抱拳斩钉截铁道。
“就没有高人在后指点?”郭图又追问道。
毕竟一个十来岁的小娃儿能做到管统嘴里所说之事,实在是太让人匪夷所思了。
诚然他之前也多少听说了些有关蔡子陌的传言,但郭图更相信那是有人在其身后为其指点。
或是干脆利用这么一个孩童来装神弄鬼引人注目。
毕竟这世上有许多出身寒门的人才,为求引人注目,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以孩童太守为噱头,可比那些口出妄言的狂生或是沽名钓誉的儒生,要高明得多。
倘若能为主公抓出这幕后操纵之人,也未尝不是件大功劳。
哪知管统却依旧如拨浪鼓一般摇着头道:“据统这一年观察下来,蔡家子背后无人指点。”
郭图见管统说得如此肯定,虽说还心有疑虑。
却也不得不接受了蔡子陌是神童的事实。
既然对方真有真才实学,那就另当别论了。
于是郭图在捻须沉吟了半晌之后,跟着点头说道:“若是如此。那蔡家子真如汝所言,乃当世奇才。汝之前来信说,此子打算以主公盟友相称?”
“是。不知主公是何想法?”管统小心翼翼地问道。
“主公之意是顺其自然。出了事由他自己担待,可别连累主公。”郭图冷冷地一摆手道。关于蔡子陌要公开袁绍盟友身份一事可是在邺城引起过一段争论。
以郭图为首的幕僚自然是反对他公开身份。
因为在郭图等人看来,区区一孩童根本做不长太守,与其自曝身份引来天下嗤笑。
还不如让其老老实实地为主公在幕后工作一段时期。
反正青州早晚都是主公的囊中之物。
可沮授却似乎十分看好蔡子陌的实力,认为他要公布身份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于是乎,商讨的最终结果就被主公折中成了“顺其自然”。
管统听郭图如此一言,虽觉得有些对不起蔡子陌。
可既然是主公的决断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没人逼着蔡子陌说出是袁绍盟友的事,这都是他自己闹出来的。
想到这里管统便点头领命道:“喏。此时统自有分寸。”
“嗯。监察蔡家子一事就交由管郡承负责了。”郭图说着又向管统问道:“吾等现下就去太守府宣旨?”
“非也。蔡家子表示要在龙口水寨大营接旨。”管统摇头纠正道。
“水寨大营?怎不在太守府?”郭图神色古怪地问道。
“依蔡家子的意思,太守府太小,不方便召集众文武官吏。”管统苦笑着解释道。
其实他一开始也不怎么同意在水寨接旨,然而蔡子陌本人却坚持要如此安排。
加之太史慈等人也均有此意,无奈之下管统只得随了大流。
“哼,没想到此子如此爱招摇。罢了,毕竟是小孩子心性。”郭图冷笑了一下之后,便不再言语,任由管统指点使团前往龙口水寨。
且说郭图与管统来到龙口水寨之时,营内军士早已在校场摆案焚香做好了接旨的准备。
至于黄县文武官吏更是齐聚一堂。
就连许久未露面的段奎亦破天荒地在长子段融的搀扶下站在了人群中间。
只是这老儿乍一看上去气色不怎么好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管统虽在心中暗自偷乐段奎那老儿没了往日的气焰,但他同时也注意到身为主角的蔡子陌这会儿并没有露面。
照例来说此时的蔡子陌应该与东莱官吏一起在校场迎接特使郭图才对。
“那小子又在搞什么鬼花样?”正当管统低头纳闷之时,却听身后忽然传来了一个清脆悦耳的孩童声。
“府君驾到!”
这军营之中哪儿来的孩童?!
觉得情况有些异样的管统皱起眉头循声回望,却发现蔡子陌在一群婢女的围绕之下大摇大摆的走了过来。
然而蔡子陌本人却丝毫不介意周围众人五花八门的表情。
却见他昂首阔步,径直走到了郭图的面前,拱手作揖道:“郭军司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
郭图虽然前一刻还在交代管统要阻止蔡子陌公布盟友身份。
可这会儿眼见蔡子陌当众来了个盛大出场,他反倒是坦然接受了这一事实。
只见郭图一边暗自打量着蔡子陌,一边则长袖一抖还礼道:“那里。能为少年英雄颁旨,乃老夫之荣幸。”
蔡子陌见郭图如此镇定自若地配合自己。
心想这袁绍麾下的四大谋士果然非等闲之辈。
看来今天这出戏可以顺利。
想到这儿蔡子陌便欣然抬手向郭图邀请道:“郭军司过奖了。请。”
“小蔡府君,请。”郭图同样抬手道。
仿佛站在他面前的并非十四岁的少年,而是与他同辈的官僚。
就这样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下,蔡子陌与郭图并肩走上点将台。
只见郭图大大方方地请出圣旨,当众宣布了朝廷对于蔡子陌的任命。
就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之事。
当然圣旨上只提及了“河阴人氏蔡子陌”,并没有明说蔡子陌是大是小。
但此刻蔡子陌一身孩童模样示人,又有谁会认为圣旨上的“蔡子陌”是成年男子呢?
又有谁不会认为朝廷是在任命一个孩童做太守?
“臣谢主隆恩。”随着一声脆亮的谢恩,蔡子陌恭恭敬敬地从郭图手中接下了圣旨。
不过他接下来却并没有按常例将圣旨供奉于身后熏香的神案之上。相反此时的蔡子陌双手捧着圣旨,转过身环视了一番底下众文武官吏后,欣然将手中的圣旨高高举过了头顶。
一时间整个校场鸦雀无声。
包括兵卒在内的众文武官吏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蔡子陌,投向了他手中的圣旨。
这个小娃儿真是太守?
东莱的府君是个孩童?
连天子也承认他是太守了?
诸多疑问与惊骇在众人的心中盘旋着。以至于现场寂静得只剩下了呼呼的海风声。
对于蔡子陌来说这样的寂静同样是令人难熬的。
须知他可是暗自盘算了很久,这才下定决心趁着接旨的机会当众盛大出场。
虽说蔡子陌之前已经为东莱做了诸多事情。
但他依旧没有十足的把握东令莱文武官吏接受他这个孩童太守。
毕竟代替是代替,若是真的昭告天下,那还真是要考虑考虑。
可以说现在的此蔡子陌就是在赌!
赌赢了,自然是皆大欢喜。
赌输了,那他这一年来的苦心经营极可能在瞬间付诸东流。
是赢?
还是……输?
死一般的寂静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
就在蔡子陌觉得自己的后背快要被汗水濡湿之时,却见太史慈一撩长袍率先单膝跪地抱拳道:“恭贺主公!”
紧接着黄珍亦跟着下跪作揖道,“恭贺主公!”
有了太史慈与黄珍的带头,底下的文武官吏以及水寨将士如骨牌一般刷地一下统统跪了下来。唯有管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还愣愣地站在原地。
然而就在他犹豫着要不要跟着一起跪之时,他的耳边却已传来了一阵震天的呼声。
“恭贺主公!”
“恭贺主公!”
“恭贺主公!”
主公?!蔡子陌没想到自己竟能得到众人“主公”的称呼。
要知道主公不同于府君,这两个字在汉末三国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声“主公”远比“府君”,乃至“陛下”要珍贵得多。这一刻蔡子陌觉得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今日汝等奉吾为主公,他日吾必不负汝等忠义。”迎着咸腥的海风蔡子陌在心中如此朝天发誓。
此时离他重生东汉刚好满了一年。